花开两树,各尽芳菲
2020-08-14董喜阳
董喜阳
徐群是近些年来逐渐成长起来的带有学院派标签和民间立场双重风格的青年书画家。其自幼痴迷丹青,兼善书法,求学于南开大学,本硕博十余载,薪火相传,继承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诸师衣钵,堪称青年翘楚。他读书勤勉,好学深思,汲取古典传统文化与绘画技法而后融会贯通,推陈出新,锐意进取,成绩斐然。好读书而不尽信书,注重理论修为、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辅之自我浑厚、宽博的艺术修养,可谓是花开两树,各尽芳菲。
因缘际会,得书画名家范曾、孙其峰、霍春阳指点,打开了徐群的艺术视域和审美半径。科班出身的徐群,不仅拥有扎实的专业功底,还涉猎甚广,诸如书法、诗歌、音乐等。艺术之间的相互生发和抵牾,令其具备了“骐骥思千里,鹪鹩足一枝”的精神诉求。他在逐渐靠近艺术本真的跋涉旅途,得技法,酣笔墨,醉梦逐名,乃自然之常事。唯有张弛有度、松紧得道,平常之心,难得。尊师重道的他,在某种“规则”下突围至此,实乃令人惊叹。
徐群痴迷于大自然的草木枯荣、花开花谢,体察大自然赐予的直接而精微的感受,并通过这些可视、可观的外界景象来感知自然,潜移默化,为己所用,使得自然的真实在传统的、具象的、写实的形态中自在融会,使得自我的个性追求与艺术情感在这自然的创作过程中得到有效而节制地张扬与释放。在徐群的求学经历和技法传承上,我们可以用根正苗红来形容,因此艺术造诣和审美志趣的高远也在情理之中。观其写意花鸟画与工笔花鸟画不难得出结论:他的作品从内在肌理中折射出的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精神、民族的审美品格,以及审美习惯,正本清源,醒透自然。没有市场机制的影响、渗透和冲击,就规避了艺术的“行与俗”。
《此中有真意》《双栖图》是小写意花鸟画中的典型技法,线条的粗细、明暗关系,笔墨的浓淡干湿,整体的格调和空间布控都蕴含着吴昌硕、潘天寿的绘画技法和创作思维,直追孙其峰。画面整体注重疏朗、明快、轻巧与灵动。干净利落而无拖泥带水之感的繁复笔墨,给人一种“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艺术审美冲击力和唯美、恬静的画面感。顺着笔势的运转、游走,墨在纸上时而狂舞,时而静谧流淌,它们是画家自然情感的真实流露,也是艺术见地的完美呈现,更是艺术追求在酣畅淋漓的翰墨丹青中的浑然天成。梅、兰、竹、菊,古人称之“四君子”,它们是画家进入绘画殿堂的必经之路,不仅彰显的是画家的基本绘画技法的素质,而且能提炼笔墨程度。如兰草的破凤眼、梅花的枝干穿插、竹葉的重叠等,可使笔墨达到洗练、纯粹的境地。 “一世兰半世竹”,受过传统绘画思维熏陶的徐群,深谙其中之严肃性,并不断在其小写意花鸟的绘画实践中丰盈、查漏补缺。
随后,我又被徐群的工笔花鸟吸引。诸如《古韵相思》《暖融》等,兼工带写,主体部分以工笔技法为主,辅助的点缀花枝、竹叶却以小写意为之。在绘画表面制造新奇和落差,营造出一种唯美唯幻、有声有色的艺术氛围,带有一种新鲜的审美律动和强烈的视觉观感。学院派出身的徐群深度地把握工笔画创作的技法与探索方向,他的作品沿袭着设色艳丽、沉着、明快、高雅,有统一的色调,具有浓郁的中国民族色彩审美意趣的创作思路。工笔画要求“有巧密而精细者”,水墨、浅绛、青绿、金碧、界画等艺术形式均可表现工笔画。显然,我们从其作品中体察到了他对自我创作的理性调整:更加专业化、规范化的创作方向。其作品也酣畅淋漓地体现了一个具有学院派背景画家现阶段的艺术造诣、学术价值、文化蕴涵等,而这恰恰是徐群作品要准确传递给人们的信息。因此,徐群的当代工笔人物画作品往往能感染大众,留下“如诗般华美”“如歌般优美”的心灵烙印。《暖融》一画背景中的芦苇、青竹,叶子的渲染完全借鉴于工笔花鸟的设色技法,每一片叶子的色彩都有其微妙的变化,并通过层层渲染增加其厚重感,且在这幅画中运用了分染、罩染、提染等设色技法。这幅作品体现了作者对于工笔绘画色彩把握的自信度和调和度,他以饱满的热情保持着对色彩的某种迷恋。通过画面色彩的明暗、疏密变化来凸显绘画主体、客体之间的主次、辩证关系。画面始终保持着协调统一的色调,这幅画在背景上下的功夫大大超过主体,但我想其也是为了更加突出主体。《古韵相思》中,整幅画以墨色做底色分染,在这样的基础上再赋颜色,所以整幅画给人一种沉稳、飘逸,浸透性灵的画面质感。画面的光线、留白给人以透气感,这也是画面灵气、意蕴之所在。坚持着一点自信的骄傲,生活的韵味跃然纸上,静而恒之。
徐群,在路上。而我们的相关文字,也在未完待续的路途中等他。
徐群,1981年生,天津市人,博士后,副教授。
南开大学绘画专业学士、书法专业硕士、文学专业博士、哲学专业博士后。
天津医科大学副教授,文化艺术教研室主任、副书记。
现为天津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津书法家协会会员、天津市教委美育委员会委员、天津市政协书画会会员。绘画作品入选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全国美展,书法作品获得天津市教职工书法大赛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