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2020-08-14张玲
张玲
【摘要】小学数学是培养学生理性思维、逻辑思维以及创新意识的关键性学科,因此,教师在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基础上,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鼓励引导学生敢于创新、乐于创新,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阐述创新意识概念、创新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和原则,从创设学习氛围、改变教学方式、教学联系生活三个方面,分析了如何在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造就符合新时代的创新人才。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创新意识 策略
新一轮教学改革实施后,新课程标准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强化实践能力作为重要教学目标。小学数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以后理科的学习具有重要作用。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不仅能够落实新课标要求,还顺应教学改革发展,有利于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为此,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借助问题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强化创新意识,养成良好的思维模式和习惯,造就符合新时代的创新人才。
一、创新意识的概念
创新是人类在日常活动中通过思考进而表现出具有积极性并存在成果的活动,是人们在活动中根据生活需要所创造出来的,是体现人们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最直接的方式。创新意识是指在掌握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对这些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与延伸产生新的思路和想法,发现常人所不能发现的知识点或新的知识领域。创新意识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不断坚持,经过长时间学习积累知识,不断探究形成的。青少年是国家发展的关键,容易也很乐于接受时代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新生事物,因此,创新意识的培养应从基础教育抓起。小学数学比较简单,课本中包含的逻辑思路和思维方向比较清晰,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具有良好的引导作用。
创新意识的培养,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激发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并主动积极探索。其次,引导学生科学理性地分析遇到的数学问题,尝试在解决方式上另辟新境,锻炼创新能力,培养创新思维。第三,通过实践活动,达到创新目的,强化数学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创新意识。
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21世纪,需要的是创新型人才。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对祖国建设具有深远的影响,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非常重的。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性、抽象性较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不仅能够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还可以发展创新能力,二者相辅相成。此外,创新意识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必备素养,可以彰显个性魅力,健全人格发展,为终身投入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三、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原则
第一,知识性原则。一切新的思路、想法的出现与实践都依赖于基础的知识和基本的技能。创新意识培养需要以基础知识为依托,对已熟知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并进行延伸。因此,小学老师在保证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完全掌握后,才能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能让创新变成无厘头的猜想。
第二,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对创新意识培养至关重要,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保证学生主体地位,使学生掌握课堂主动权。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发挥想象力,发散自身思维,在潜意识中形成创新意识。
第三,质疑性原则。创新的前提是对现有的事物进行质疑,不因循守旧,学会质疑是进行创新活动的基础。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善于利用问题,培养学生质疑能力,提高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渗透创新意识。
四、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策略
(一)创设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新时期,小学数学教学要求教师摒弃传统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新时代教育理念,为学生创设民主、和谐、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可释放天性,乐于探索、敢于表现,敢于猜想,敢于质疑,进行开放性的思维,获得了自我满足感和成就感,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和积极探索的学习情感,迸发出创造的火花。
教师还应多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以鼓励、引导的方式增进与学生之间的感情,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想象力和天性。同时,教师应对学生每一点一滴的成功给予充分肯定,对学生提出的想法和质疑进行积极引导,逐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强化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挖掘学生潜在的聪明才智。
(二)转变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转变教学方式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采用单一的填鸭式或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转向现代的以学生为本,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主体性,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的多样化教学模式。
创新意识不是生来就有的,是在后天学习积累中逐渐形成的个性化品质,是个体对周围事物的一种自觉的、积极的认识倾向。学生的创新意识能使学生对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产生很强的学习欲望,是有效学习的直接动力。为此,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尤其是在小学基础教育阶段,这是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第一,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创新。在学习时,如果学生可以动手操作,对知识的掌握率达90%以上。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挖掘课本中的创新因素和进行生活中的创新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体验创新带来的愉悦,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获得创新的情感体验。
第二,鼓励学生进行猜想和质疑。学生在学习时希望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表扬与肯定。因此,当学生提出一种新颖的想法或对原有的知识进行质疑时,教师应给予支持和鼓励,使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这样才能营造出积极向上、有创新意识的课堂氛围。
第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思考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学生借助自己的力量寻找答案,做学习的主人,激发主观能动性,实现创新能力发展。
(三)教学联系实际,实施“生活教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实践与生活,二者紧密联系,相辅相成。数学教学活动离不开生活元素的引入,要站在学生现有知识基础和认知发展水平的角度,联系实际生活,引导学生切身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发展数学应用思想,养成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习惯,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现实生活的每个角落,都可以看到数学知识的应用,如买蔬菜和学习用品等,教师要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并鼓励学生勤于动脑。如在教授“轴对称图形”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学生具有很高的积极性,列举出了大量的事物,如水杯、蝴蝶、松树等。这样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还给学生营造了轻松、自主的学习氛围,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了学生自主探究和学习能力。
综上所述,教师在教学时要重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从基础教育阶段就要鼓励学生对事物保持好奇心、敢于质疑、敢于猜想。教师也应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尊重欣赏每一位同学,从多角度、多方面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家长也是学生的老师,因此,家长、学校、社会要共同努力建造一个创新的环境,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感受到创新所带来的魅力。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讓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