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

2020-08-14苟文慧

科技资讯 2020年18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初中语文教学

苟文慧

摘  要: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语言、文字这一工具,更应借助其文化传承载体与传播媒介的特点引导学生探究并了解传统文化,塑造学生的人品、提升其精神境界和个人修养。该文首先阐释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传播传统文化的必要性,进而分析可行的教学策略,探讨通过深度发掘教材内容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并且在课堂上择机引经据典,拓展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进而促使其基于个人志趣自发阅读相关资料与经典作品,不断充实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达到语文教学基本目标的同时也完成传统文化的渗透。

关键词:传统文化  语文教学  初中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0)06(c)-0181-02

在近现代的人类文明发展历程中科学技术成为文明成果中最丰硕和影响力最突出的部分,因此教育系统普遍围绕科学知识与技术的教学需要编制教材和设计课程。而语文则被定位成工具型学科,以让学生熟练地运用其完成表达、交流并且获取信息为主要教学目标,其文化载体和传播媒介的价值被忽略。

1  语文教学中传播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文化传承历来是实施系统化教育的根本目的,而在传统文化的传承越发受到重视的今天优化初中语文教学策略并借助其传播传统文化知识既符合语文学科的特色,又契合素质教育的宗旨。

1.1 传统文化有助于塑造学生的人格与品位

文化的传承不仅是思想、技艺等文明成果的简单继承,而是同时完成对学习者人格和品位的塑造,使其具备进一步探索和创新的能力。并且掌握人类社会的基本伦理和道德准则,形成高尚的人生趣味,明确个人在道德、事业等方面的追求。而初中语文教学旨在让学生熟练掌握文字、语言这一工具,运用其探索包括传统文化在内的未知领域。在目前传统文化的传承需求日益迫切、素质教育得到认同的背景下,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择机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可以使之发挥塑造学生人格和品位的作用,也能助力传统文化的传承。

1.2 让语文学科体现其文化传承价值

语文学科的本源即记录、传播人类文明成果的工具,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传播传统文化体现其固有价值。首先,传统文化包含的所有人类文明成果均以语言和文字的形式流传和记载下来,因此语文学科教学在赋予学生顺畅的阅读、写作以及口头交流能力的同时必然无法回避传统文化的传承[1]。例如,在生字教学中涉及对特定汉字的起源及其字形、字义演变的阐释,无形中增添了传统文化的元素。

1.3 让初中语文教学更有吸引力

传统的语文教学过于强调其表达、交流工具的作用,而对教材内容及其牵涉到的历史、社会生活背景等传统文化元素没有进行引申和拓展探究,因此让原本最富人文气息与文化内涵的语文教学变得呆板无趣。例如,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过于注重对字面意思和情感内涵的阐释,而对作品创作年代的重大历史事件、当时社会的思想潮流和各个阶层生活的典型场景则没有与学生一道深入探究和拓展学习,从而让学生对诗词的艺术价值、文化内涵的感知停留在较为粗浅的层次,导致语文教学失去了应有的魅力。

2  传统文化的渗透实践

2.1 发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元素

语文学科和文化传承有天然的联系,语言与文字的创造和发展是为了满足文化传播和继承的需要,而在被用于记载人类文明成果和传承技艺、交流思想并完成诗歌等作品创作的过程中语文学科自身也被不断丰富,并应时代要求持续演进,成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在现代社会人们创造新的文明成果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在语文教材中天然存在诸多方面的传统文化元素,既有和语文直接相关的文学艺术、哲学类内容,也涉及历史、古代的政治乃至伦理道德[2]。例如,《论语》等经史子集相关课程中既包含儒家思想、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也有当时社会人们的道德理想和宗族关系等人文内涵,在教学中发掘这些元素并进行引申阐释能有效传播传统文化,并让学生的思想境界、人文修养得到提升。

2.2 课堂上引经据典触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探究兴趣

要想在语文课堂上不着痕迹的渗透传统文化,要求教师自身在传统文化方面有足够修养才能在达到核心教学目标的前提下让学生学习到更多传统文化。首先,教师应熟读所有经典作品,对《史记》等有多个章节被编入初中语文教材的作品可以自如地引用和讲解。其次,结合教材中牵涉到传统文化的部分,确定课堂上引导学生拓展学习的内容,并且查找相關资料和准备素材,从而在课堂上择机引经据典,触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探究兴趣。此外,教师通过研读相关作品还能提升个人的语言表达层次与思想境界,在言谈举止方面更加儒雅和有内涵,成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典范。

2.3 诱导学生阅读相关作品与资料

由于语文学科的教学和多个领域的传统文化关联密切,因此尽管学生的志趣爱好各异,但经过恰当的引导必然可以使其找到适合自己的切入点,自发地从个性化视角涉猎更多传统文化知识并领会其深意,逐步将其塑造为兼具传统美德、雅致的品味和新时代创新精神的人才。例如,在古诗词教学中通过对作者生平、作品创作时的遭遇和社会背景的讲解可以渗透特定朝代的政治、思想以及社会生活方面的趣闻、史料,让学生在感知作品主题和语言文字运用精妙的同时对相关传统文化有探究愿望,进而推荐学生阅读传世的经典作品、查找和阅读相关资料,完成传统文化的进一步学习[3]。促使其在日常观看影视作品、欣赏艺术品时也能发现相关内容并持续探索,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并拓展其知识结构。

2.4 带领学生体验传统文化的别样意境

由于传统文化与初中生熟知的现代文化存在意识形态、思维方式乃至语言文字表达方面的隔阂,因此通过多种方式创造条件,带领学生体验传统文化的别样意境有助于在语文教学中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首先,可以在自习课或课前设置经典作品的诵读环节,精选背景音乐并制作视频课件,带领学生朗诵古代诗词歌赋中的精品,让学生体会古人的情怀和思想境界。其次,针对有不同特长和爱好的学生布置关于特定经典文学、诗词等作品的探究任务,让学生搜集资料并深入研读,撰写专题学习报告并在语文课堂上展示和讨论,促使学生之间就传统文化的学习和认知展开互动。借助各自的优势深化对相关知识内涵的理解,从多个角度共同探索传统文化、获取知识的同时对其高深而微妙的意境产生感性认知,提升每名学生的思想境界与文化品位。

2.5 为学生搭建探究传统文化的平台

鉴于语文课堂教学时间分配受到中考等现实因素的制约,因此教师应探寻更多渠道,为传统文化的传承搭建平台和创造空间,发挥自身在这一方面的固有优势,以引导学生组建社团、发起主题文化活动或者创建特色选修课程等方式,为学生搭建探究传统文化的平台[4]。例如,可以在重阳等传统节日组织活动,并且让学生体验传统文化。或者通过编撰关于儒家思想、家训等传统文化的校本教材,为有学习需求的学生开设选修课,完成更系统的传统文化教学。

3  结语

在初中生成长的文化环境呈现多元化的背景下,传统文化的传播与继承应得到更多关注。而语文学科的教学和传统文化之间存在天然关联,教师承担起向学生渗透传统文化的使命,既有助于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还能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

参考文献

[1] 王立华.试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探究[J].好家长,2018(12):192.

[2] 张旺添.刍议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J].考试周刊,2019(55):74.

[3] 史艳霞.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7(1):113-114.

[4] 路华俊.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探[J].中华少年,2019(5):81.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初中语文教学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