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星
2020-08-14郑镐哲
郑镐哲
27世纪初,人口激增,资源被大量消耗,地球几乎被人类掏空了,只剩下一层薄薄的地壳。再加上发生了第四次世界大战,全球又一次进入冰川时代,人类迁入地下。由于很多科研资料没能带走,大量的核心技术流失。地球已不再适合人类生存,人们把一切精力都放在航天技术的研究上面,并派出大量的人手前去探寻一些可能宜居的星球。
这时,我从地下城的一座冬眠舱苏醒过来。冬眠舱这项技术是在我大学毕业时研发出来的。待在冬眠舱里,就如同待在一个时间静止的世界之内,不需要呼吸,不会变老,当然,也不需要消耗一丁点能量。如今,冬眠舱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再加上各种辅助技术,只要一小部分的资源,就能造出轻便又实用的冬眠舱来大规模使用,适用于星际航行。
大概过了两个月,指挥中心传来三个消息:一是地球资源即将耗尽;二是一颗小行星正以光速向太阳冲去;三是天文学家预测,小行星击中太阳后,太阳系中的类地行星将无一幸免,只有木星、土星、海王星等可以挡住冲击,幸存下来。最后一个消息的保密级别很高,只有少数人能看到——先行者找到了宜居星球。
各路消息引起了群众的恐慌,各国政府召集了所有科学精英,研制更加先进的航天发动机,以适用于更远、更持久的星际航行。众人拾柴火焰高,很快,各种想法被提出并试验,但大部分都是有气势、没力量的空壳。试用这些无用的想法,反而加剧了本就珍稀的资源的消耗。但是,尽管人们耗尽地球资源,也只造出了大约十万艘飞船。也就是说,可移民到别的星球的人,不到地球总人口的十分之一。权衡利弊,指挥中心决定先安排科研人员上飞船,其他人另想办法,再作安排。其实,谁都明白,这是一种“放弃”,人类的贪欲,终究还是“反噬”到了自己身上。这不是“你死我活”,而是“优胜劣汰”。
我作为拥有丰富技术经验的冬眠舱专家,先行登上了飞船。到了晚上,飞船缓缓向太空飞去。透过窗,我看见了那颗蓝莹莹的小行星正向太阳飞去,我在心中叹了口气——美丽的东西总是危险的。只过了一会儿,我眼前一黑,便昏睡过去。
我醒来之后,已经到达所要移居的星球,我们将其命名为“将星”,取“探求将来”之意。这里环境不太好,需要经过改造,才能勉强适合人类生活。我看着那稀薄的大气层和耀眼的阳光,一阵心酸,想起了我們的母星地球,它毕竟是养育我们的地方啊!
我和其他研究者在这儿生活了几年,未见什么异样。我们还在将星地底深处挖到了一种特殊的磁场矿石,可以用来制作一种磁悬浮滑板,它的最快速度可达到每小时五百公里。但是不等我们对它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将星就出事了。几万个滑板从天而降,高速撞向人群,将星彻底失控,我和冬眠舱研究所的同事由于反应快,躲进了冬眠舱。没有启动沉睡状态的我们,看着舱外像下刀子一样肆虐在空气中的滑板和地面上不多的幸存者,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是外星人吗?”我问一同待在舱内的同事。不等他回答,忽然,冬眠舱一阵抖动,失控冲向空中。我看见太阳位于中心的橙色天空,陡然开了一道口子,而我们的冬眠舱就像一个橄榄球,被一股力量狠狠往那个口子扔去。
将星大气层被撕裂,我飞了出去。在失去意识前,我看到一架六芒星形状的不明飞行物做了几个漂亮的盘旋之后,稳稳地落在将星上。“是外星人吗?”我又问自己。问完后,我无言地笑笑:能将磁场矿石运用得如此得心应手,说不定他们才是将星原来的主人呢。其实,对于将星而言,我们才是所谓的外星人吧?
失去地球的人类,还是失败了吗?我苦笑着按下冬眠舱里的沉睡按钮。
下次醒来,我又会在哪儿呢?
310000浙江省杭州市育才实验小学映荷校区506班
指导老师 蒋旭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