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后的家庭问题及应对策略

2020-08-14陈鹏

求知导刊 2020年23期
关键词:中小学生行为习惯应对策略

陈鹏

摘 要:中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影响他们的学习和成长,文章通过阐述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引出了中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背后所存在的家庭问题:父母离异型学生问题、留守儿童问题以及父母教育方式的放任型和溺爱型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三点策略:增强家长思想意识;发展农村的经济;家长、学校和社会共同引导。

关键词:中小学生;行为习惯;问题;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23-0089-02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学生行为习惯問题日益显现出来,学生行为习惯对学生学习和成长都有很大影响。行为习惯良好的学生,学习上自觉,生活上乐观;行为习惯不良的学生,有弃学、厌学情绪,没有一个积极的生活态度。在此情况下,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件很重要的事。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先要知道学生行为习惯形成中有哪些影响因素。归根到底,我们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小孩子生下来就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在此种情况下,家庭教育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影响就成了主导因素,学生不良的行为习惯,在某种意义上反映了家庭情况问题,下面是农村中小学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反映出来的家庭情况。

一、家庭情况

情况一,父母离异型。所谓父母离异型就是父母离婚,孩子成长过程中缺失父爱或者母爱的类型。现代社会快节奏地发展,离婚率越来越高,很多年轻人在还没有完全了解的情况下就步入婚姻,闪婚的现象日益频繁。随着婚后在生活中相处,发现彼此并不适合,于是很快就离婚,这时候往往受伤的是他们的孩子。离婚后,孩子会缺乏父爱或者母爱,甚至全都得不到,这样孩子的行为习惯就得不到正确引导,孩子很难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没有一个好的家庭教育,孩子的行为习惯的培养就会有所缺失。

情况二,留守儿童型。所谓留守儿童型就是父母外出打工,孩子由爷爷奶奶或者其他亲戚负责照顾。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所以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就业条件受限,中国的广大农民就不得不为了生计,到北上广去打工赚钱。他们的孩子只能留在家里由年迈的老人照顾,大多数老人对孩子特别溺爱。等到青春期,孩子处于叛逆期时,一旦有什么不能称心如意,他们就会特别烦躁和不安,从小到大就没有形成独立自主的意识。

情况三,放任型。所谓放任型就是父母在家抚养孩子,没有起到很好的教育和引导作用,就是我们说的“养而不教”。这在广大农村中小学是十分常见的现象,父母由于自己文化水平有限或者自身教育孩子的意识不强,导致孩子从小就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常言道:“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父母是孩子的镜子。”父母如果自己习惯好,有意识地引导,那么孩子一开始就会从父母身上学到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如果父母习惯差,孩子就很容易被带歪。我们在网络上熟悉的吸烟男孩,他三岁吸烟就像个“老烟枪”了,导致这样的原因是由于爷爷一直带他成长,爷爷本来就是一个烟鬼,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慢慢也学会了吸烟。现在农村很多父母宁可自己在牌桌上打得昏天黑地,不管孩子是什么样子,总是先打完牌再说,甚至出现了父母由于打牌,孩子在外死亡的案例。

情况四,溺爱型。所谓溺爱型就是父母尽量满足孩子在成长中的要求,要什么就给什么。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生怕孩子在社会上、在学校里受一点点的委屈和挫折。孩子不小心摔跤了,哭了,马上去哄,对孩子说:“一定把这个地打烂。”这仿佛告诉孩子这不是你的错,是地的错。孩子如果在学校受委屈了,家长就会马上赶到学校问责,会问,是谁打的?班主任怎么管理的?有的甚至把教师打了,或者天天去学校闹,使得学校无法正常上课。太多这样的例子出现,导致孩子永远长不大。

二、策略

第一,培养家长教育孩子的思想意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孩子很多行为习惯都是向父母学的,毕竟孩子生下来先接触的是自己的父母,所以家长教育孩子是教育孩子最重要的环节,也是最关键的环节。中国家庭自古以来就有重教育的意识,这是一个优良传统,但是大多数家长把教育职责全部归于教师和学校,自身满足学生经济上的需要,而忽略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更有甚者,直接给学生灌输“读书无用论”的思想,导致学生学习无动力,在学习上没有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因此,要想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家长必须有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思想意识,摒弃教育全部是教师和学校的责任的错误意识,必须有培养孩子身心健康的思想意识,摒弃只要负责孩子经济问题的错误意识。我们家长是孩子的第一责任教师,家长的行为习惯对孩子有很大的影响,家长只有树立一个好的榜样,才能做好第一责任教师。

第二,努力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从哲学观点来讲,一切矛盾都可以归为生产力。我国总体经济是发展了,但是农村地区经济还是很落后,有的孩子的父母不得不去外地打工,广大农村地区的孩子就变成了留守儿童。许多父母这样做也是被迫的,因为养孩子需要很多的钱。在此种情形下,父母就不能在身边很好地教育孩子,就不能起到榜样模范作用,孩子从小行为习惯就得不到很好的引导,就会造成行为习惯不好。所以当务之急是发展中国的经济,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的经济。农村孩子的父母在家附近就能有不错的就业机会,这样既可以照顾孩子,又有不错的收入。

第三,做到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引导。父母是孩子的主要责任人,但在学校、社会也有许多的因素对孩子的行为习惯有很大影响。在学校,教师的教育、同学之间的交往、班级和校园的氛围等对孩子都有一定影响。学校应该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明确班规和校规,从班规和校规中,要让学生懂得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现在社会强调学校要保障孩子的权利,对孩子应履行的义务就缺少重视,所以出现很多孩子对父母和教师总是抱着一个“你们给我是应该的,不给我就要闹”的态度,班规和校规明确学生的义务和权利是很重要的。其次,对于学生的违规违纪行为,学校应该有不怕处理的精神,不要因为社会上出现了很多家长在学校闹事的情况,就对学生的违规违纪行为采取放任态度,这样只会助长学生的不良习惯。我们相信家长和学校都是从学生的健康成长出发的,学校只要有理有据,在尽量保证孩子的权益的前提下,就要采取适当的处理手段,要让学生深刻知道这样做不好。最后,班级和学校应该定期开展一些充满正能量的班会活动。在班会上,班主任可以表扬某某同学为他人、为班级做了好人好事。在学校活动中可以宣传一些社会上近期出现的正能量的人和事,也可以用学校文化去陶冶学生。例如,学校可以以“公诚勤俭”作为导向,这是非常可行的。

与中小学阶段的学生打交道多的主要是父母和学校的同学与教师,所以这一阶段家庭和学校的引导是最为关键的。在家里,孩子会做错事,会出现不良的行为习惯,家长应该及时对孩子的错误进行批评指正,对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给予表扬和肯定。本人家里有一侄女,她的爸爸是个很爱整洁的人,侄女四岁就开始学着爸爸把自己的衣服叠得整整齐齐。爸爸妈妈表扬了她,侄女很高兴,后面不只是自己的衣服叠得整整齐齐,她玩完自己的玩具之后也会放到原来的位置,在学习之后也会把自己的学习用品整理好放回自己的小书包。可以看出,表扬小孩子之后,他们的良好行为习惯会优化。在学校里,教师也要敢于肯定和否定学生的行为习惯,当然还有一些事,超出班主任能力范围的,必须家长配合,共同教育的。此时往往是对学生影响最大的时候,处理得当,可以挽救一个学生的一生,处理不当会毁掉学生一生。有些时候,学生犯了错,家长和教师包容一次又一次。一旦学生不知道有犯错成本存在,学生长大后可能犯更大的错。当然教师也不能因为一件事而全盘否定一个学生。学生犯了错,如果学校直接开除,学生就失去学习的机会,有可能导致学生人生道路尽毁,所以家长和学校教师处理学生一些较为不良的行为习惯造成后果时,一定要有艺术手段,既要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为自己的错误担责,也要在某种程度上保护学生的隐私和自尊心。当然,不同学生的性格不同,处理方式也就有差异,学校教师就要努力和家长交流,掌握每一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家长也要积极配合学校教师的育人工作。只有两者完美地配合,才能培养最美的祖国花朵。

社会就是一个大熔炉,各色人和事都可能出现。现在的孩子大多数会玩电脑和手机,他们就会接触到网络上的东西。他们可以在上面学习知识,但网络也有毒害他们的东西,这些网络垃圾会对孩子造成不良影响。网络文化监控是非常重要的,那我们的第一步,一定要让孩子接触到的文化是正能量的文化;第二步,对于不利于孩子成长的东西,一定要严格管控,如未满18周岁的孩子一定不能去网吧;第三步,家长要把控好学生手机的使用频率和上网的内容。

孩子是祖国的未來,是民族的希望,他们的素质影响我们国家的长治久安。家长要配合教师和学校,对孩子不良的行为习惯进行批评和教育,共同努力,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国家相关部门要做到严格把控网络文化,不利于孩子成长的信息要坚决去除,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应该积极传播。

[参考文献]

[1]张玉洁.论家庭教育对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的影响及其对策[J].时代报告,2015(12).

[2]王 军.中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分析及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3(5):6-7.

作者简介:陈 鹏(1990— ),男,湖南湘潭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物理教学、班级管理。

猜你喜欢

中小学生行为习惯应对策略
多动症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策略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影响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要素库及权重分析
陪读现象产生原因及其利弊分析*
浅谈凉山彝区中小学“学困生”的转化
筑牢洪灾后的舆情“堤坝”
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着成中值得关注的48个生活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