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生法治意识培育路径探析

2020-08-14陈永良

求知导刊 2020年26期
关键词:法治意识思想政治高中生

摘 要:目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迈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法治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治理方式,也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加大全民普法工作力度,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夯实依法治国群众基础。高中生是我国未来社会发展的储备人才,也是未来我国法治社会建设的主体。然而,从现阶段高中生法治意识核心素养现状来看,高中生存在法治知识不够丰富、法治思维能力缺乏、法治信仰尚未形成、使用法律维权和维护法律权威的意识不强等诸多不足。培育高中生的法治意识已成为提升其综合素养、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才的迫切需要。

关键词:思想政治;高中生;法治意识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26-0068-02

引 言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把法治意识确定为思想政治学科四大核心素养之一,将培育高中生的法治意识作为课程目标,明确规定我国公民的法治意识就是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自觉参加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培育高中生的法治意识,旨在引导他们接受和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价值观,按照法律规范和法治精神来规范与约束自己的言行,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思考与处理问题,培养法治情感,提升法治行为能力,促进整个社会法治生活方式的形成。高中生法治意识的培育,必须在学校、家庭、社会之间建立起法治教育协同网络,整合学校、家庭、社会三方的法治教育资源,建立以学校教育为主,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为辅助的法治教育共同体[1]。本文主要从学校教育角度,结合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践,就如何更好地培育高中生法治意识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路径和有效策略进行探析。

一、提升教师法治意识素养和法治教学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3月18日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上好思想政治课、培育学生法治意识的各种因素中,教师是最积极的主导性因素。这一因素主要是指教师的政治思想、业务水平、个性修养、教学态度、教学能力等。

古人云:“师者,人之模范也。”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在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中发挥主导作用,成为高中生提升法治素养的引领者、示范者,必须存“道”精“业”、修己育人。所谓存“道”,首先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师“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有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和信仰,加强对社会主义法治发展道路的认知和情感认同,坚定成为依法治国的拥护者、践行者和推动者。其次,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师通过不断学习,全面掌握法律知识体系,基本熟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重要法律法规,储备法治知识,培养法治素养,努力成为理论基础深厚、政治信仰坚定、专业水准精深的教师。在日常生活和教学实践中,能做到依法执教、言传身教,自觉遵法、学法、守法、用法。提升思想政治课教师的理论修为与教学水平,是谓精“业”。这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师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化、学科化水平,在法治教育实践中实现对新思想、新理论的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促进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不断革新。思想政治课教师要通过自主研习、集体备课、教学比赛等途径,提升法治专业素养水平和法治教学能力。

二、挖掘教材法治教育内容,丰富学生法治知识储备

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资源与主要凭借。掌握丰富的法治知识,是提升高中生法治意识核心素养的基础。教师在挖掘现行教材法治教育内容的过程中,应首先研读《新课标》,知晓其对高中生法治意识的界定和课程培养目标,以及课程设置中的法治知识具体内容,既要关注教材中的正文内容,也要关注辅助文中的“名词点击”“相关链接”等栏目。然后,对标相关法律法规,找到每個知识点的法律条文出处。这既能引导学生系统掌握法治教育内容,又能通过了解这些观点的法理依据,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丰富学生的法治知识储备。例如,在教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时,指导学生整理出所有的法治知识及其法律条文出处,如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人大代表的职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等。这些知识分别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条、三条、五十七至六十三条、六十七条、八十五条、一百二十三条、一百二十七条。通过对法治知识的整合和挖掘,形成本课的法治知识体系,加深学生对相关法治知识的理解。

三、落实活动型学科课程,提升学生的法治实践能力

《新课标》倡导塑造以培育核心素养为主导的活动型学科课程,力求课程内容活动化、活动设计内容化。同时也明确规定,我国公民的法治意识就是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自觉参加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因此,培育高中生法治意识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活动,应避免向学生灌输法治知识,让旨在提升学生法治素养的教学活动停留在法律知识的传播上。思想政治课教师应通过将基于学科目标的活动型课程设计,和聚焦法治意识素养培育的活动型课程实施,以及注重学生行为表现的活动型课程评价结合起来,使学生能结合法治实践活动,理解并运用所学法治知识,解释依法行使权利、依法履行义务的行为,剖析公共参与活动中存在的不当行为,以维护公平正义和法律自觉行动,投身法治中国建设,从而实现法治意识与素养的提升。

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中,笔者采用模拟法庭、辩论会、案例分析会、实地参观人民检察院等多种形式,有效落地活动型学科课程。例如,在教学“公正司法”一课时,笔者设置“为什么说司法公正是社会公正的最后防线”的议题,组织学生参观坐落于学校一旁的市人民检察院。通过与检察官面对面地交流,听检察官的故事,学生零距离地感受和了解了司法办案的公正公开,切实体会到监察机关崇尚法治、维护公正的法治精神。再如,在教学“全民守法”一课时,以“法治如何让生活更美好”为议题,开设了一场微型模拟法庭。模拟法庭的案例是由一起未成年人校园抢劫案改编而来,学生按照庭前准备、宣布开庭、法庭调查、法庭辩论、当事人陈述、法庭宣判六个庭审程序有条不紊地进行。“审判长”严肃公正,“公诉人”义正词严,“辩护人”据理力争,“被告人”声情并茂,整个庭审现场紧张有序,高度真实地模拟还原了法庭庭审全过程。坐在观摩席“旁听”的学生个个聚精会神。在模拟法庭中,学生通过自导自演、相互交流探讨、深入互动学习,学习的主体性被充分挖掘,积极性和主动性迅速提升。基于对真实案情的深入分析和与案件有关的一系列法律问题的深入探讨,学生严格按照法定程序操作,提出辩护法案,培养了理性思维和规则程序意识。庭审中,学生见证了法律具有惩恶扬善、伸张正义、公正平等、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功能与特点,深刻感受到法律的权威,树立起对社会主义法治的信仰。

四、构建发展性评价体系,助推学生法治素养培养

《新课标》在实施建议中强调,课程评价要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着重评估学生解决情境化问题的过程和结果,反映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水平。评价的本质不是甄别,而是促进被评价者更好地成长与发展。法治意识作为一种无法直接观测和度量的内在品质,教师不能以单一的方式,尤其不能仅以测试成绩来评价。《新课标》明确了高中生应具有的法治意识素养: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懂得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养成依法办事、依法行使权利、依法履行义务的习惯;拥有法治使人共享尊严,让社会更和谐、生活更美好的认知和情感等法治意识素养等。因此,教师应该构建基于法治意识核心素养的发展性评价体系,并发挥其价值导向的引领功能。

1.试题命制重视法治知识考查,发挥终结性评价的作用

终结性评价是对一个学段、学科教学教育质量的评价,其目的是对学生阶段性学习的质量作出结论性评价。终结性评价重视的是学习结果,通常采用笔试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测试。试题命制应以素养为导向,在试卷中加大对高中生法治意识核心素养的考查力度。例如,2015年江苏高考试卷第37题第2问要求学生“列举两个经济方面的法律法规,并分别简述其在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中的作用”,第3问要求学生就某中学开设法治知识校本课程的必要性写一篇论证报告。此类试题的考查,凸显能力立意、素养导向,对学生的法治知识、法治理论储备以及法治思维能力、法治素养的养成进行了透彻深刻的评估。

2.素养培养注重过程发展追踪,发挥形成性评价的作用

所谓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其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的评价,是基于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持续观察、记录、反思而做出的发展性评价。其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学习过程,获得成就感,增強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例如,在教学“严格执法”一课时,笔者组织了一场以“闹市区摆地摊,城管管还是不管”为辩题的辩论会。在学生就法治政府履行职能、严格执法增强公信力和执行力进行激烈精彩的辩论后,采用学生自评、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表现性评价,并计入学生成长档案中。对于表现欠佳、团队合作意识不强、法治思维运用不力的学生,教师应在课后及时沟通指正,并要求其在下一场法治教育实践活动中有所突破。

结 语

当然,评价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参观法治教育基地的感悟、在案例分析中运用法治知识和法治思维解决法律问题的能力、对法治现象进行社会调查的结果,来评价学生的法治意识核心素养水平。

[参考文献]

朱明光.关于活动型思想政治课程的思考[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6(04):4-7.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生法治意识培育研究”(课题编号:D/2018/02/9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陈永良(1970.5—),男,江苏南通人,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

猜你喜欢

法治意识思想政治高中生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0年7、8期合刊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意识培育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培养与提高大学生法治意识的调查研究
依法治国大背景下中国大学生法治意识培养途径研究
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 从源头上遏制校园暴力
中国出了本(高中生)
如何创新文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问题探析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