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卒中单元重症监护对急性重症脑卒中的护理效果

2020-08-14宋立强赵小丽张林林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20年19期
关键词:护理效果

宋立强 赵小丽 张林林

【摘要】目的 研究急性重症脑卒中开展卒中单元重症监护的效果。方法 入组44例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将卒中单元重症监护应用于观察组中,将常规护理应用于对照组中。结果 干预后,明显改善了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并发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重症脑卒中开展卒中单元重症监护,能够取得理想护理效果。

【关键词】急性重症脑卒中;卒中单元重症监护;护理效果

脑梗死、脑出血统称为脑卒中,患病人群中,中老年人占据多数,分析患者发病影响因素,是由于生活节奏加快导致,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也属于影响因素之一,主要临床表现是脑血管破裂或者阻塞,发病后,患者出现了脑血流循环障碍,出现了脑组织功能损伤以及结构损伤,后遗症遗留[1],可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本文对急性重症脑卒中开展卒中单元重症监护的效果进行了整体分析,入组患者44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在2019年1月~12月44例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均知情,分组依据是随机数字表法,观察组22例,男11例,女11例;年龄37~68岁,平均51.5岁,对照组22例,男12例,女10例;年龄34~67岁,平均51.0岁。2组患者资料相似,差异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将常规护理应用于对照组中:具体包括病情观察、对症治疗、问题解答、简单健康教育等。

将卒中单元重症监护应用于观察组中:(1)护士应对患者病情观察进行强化,为患者提供心电监护、氧气吸入,入室后两天内,对患者体征变化情况进行严密监测,每隔30分钟,为患者监测一次生化指标,对异常生理参数进行及时控制以及纠正,为患者提供对症预防工作,将相关危险因素解除,两天后,患者若稳定各项生理指标,未存在异常情况,可停止监测。(2)护士应早期协助患者开展体位训练,利用正确摆放患者肢体部位以及有效运动来预防患者发生肌紧张异常,利用左右翻身,帮助患者进行轮流两侧侧卧,来避免患者发生局部压疮,将垫枕适当垫在患者身下来确保患者体位舒适,告知患者不能弯曲躺患侧,初期,专人负责护理患者体位,患者上肢向前伸屈,保证伸直患者髋部。(3)护士应为清醒患者详细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告知患者病情进展,主动与患者建立沟通,促进医患关系有效改善,将患者战胜疾病信心增加,促使患者依从性有效提高。(4)护士应为患者提供心理护理以及康复治疗,对患者心理特点进行充分掌握,为患者实施针对性心理干预,将患者恐惧、紧张等心理有效消除,利用语言康复以及肢体康复指导等,促进患者顺利完成治疗过程。

1.3 效果分析[2]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利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Barthel指数进行数据评定。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分析计量资料(t检验)、计数资料(x2检验)过程中使用SPSS 20.0软件,(均数±标准差)、率是相应表现形式,若结果是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干预后,明显改善了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并发症(尿路感染、压疮、肺部感染),对比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 论

脑卒中可严重危害患者生命安全,发生率较高,为了有效护理本病患者,临床提出了卒中单元重症监护,为患者提供肢体康复、药物治疗、語言康复、健康指导,属于医疗管理模式,可将患者病死率显著下降,将患者并发症明显减少,可对患者预后进行极大改善。对于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来说,若开展卒中单元重症监护,可预防并发症发生,有利于患者早期康复,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持续监测[3],根据患者病情,可对患者治疗以及护理方案进行及时调整,促进患者生存质量大大提高。

实验结果:明显改善了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并发症。

综合以上实践得出,急性重症脑卒中开展卒中单元重症监护,可促使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并发症均明显改善。

参考文献

[1] 杨焕芝,娄秀娥,李 静,等.卒中单元护理模式在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的应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8,24(2):275-279.

[2] 赵浩,郑全乐,潘文龙,等.移动卒中单元在院前救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J].中华神经创伤外科电子杂志,2018,4(3):179-181.

[3] 牛敏.卒中单元护理模式对脑卒中患者早期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8(13).

猜你喜欢

护理效果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团队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健康体检中白大衣性高血压的护理干预
臭氧联合阴道塞药治疗阴道炎的护理效果分析
护理干预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老年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护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