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碳离子和质子治疗胰腺癌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

2020-08-14廖亦然张秋宁邵丽华刘锐锋罗宏涛王丽娜冯双午杨克虎王小虎

肿瘤防治研究 2020年7期
关键词:质子胃肠道溃疡

廖亦然,张秋宁,邵丽华,刘锐锋,罗宏涛,王丽娜,冯双午,杨克虎,王小虎,,

0 引言

胰腺癌(pancreatic cancer,PaC)在美国和中国居民癌症致死率分别居第4和第6位[1-2]。近年来PaC发病率、死亡率上升趋势明显,预计至2030年其死亡率将居癌症死亡率第2位[3]。据美国癌症协会最新统计数据,PaC患者确诊后5年存活率仅7%;虽然Ⅰ期或局限性PaC生存率已提高至25%,但仅有9%的患者能在此阶段被确诊[4]。

虽然PaC的治疗已形成了手术、放化疗、精准治疗、免疫治疗等多元化选择方式,但其临床疗效并未取得进阶式改善。目前手术仍是治疗PaC的主要方法,但大多数初诊患者就诊时已属晚期,丧失了手术机会。即使早期、交界性或局部进展期PaC接受手术治疗后,其5年OS仍低于20%[5-6]。PaC放疗的临床效果显著,是国际公认的治疗方法[7],碳离子和质子作为新兴起的放疗技术已用于治疗PaC。质子是带正电的粒子,在射束路径上到达射程终末时能量全部释放(即Bragg峰)。相比于质子,碳离子不仅有Bragg峰[8],而且具有更好的放射生物学效应即直接破坏DNA,因此对肿瘤细胞杀灭能力更强[9]。与传统的光子放疗相比,碳离子和质子理论上在相同剂量/分次作用下对细胞的杀伤作用更强,对邻近组织放射性毒副作用更小。然而,碳离子和质子在PaC中的应用有限,目前国内尚缺少碳离子和质子治疗PaC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本文收集碳离子和质子治疗PaC的研究,以评价其安全性及有效性,旨在为PaC放疗提供参考及证据支持。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检索策略

基于PRISMA方法,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维普数据(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CBM)、中国知网(CNKI)和万方数据资源系统等数据库,搜集碳离子和质子治疗PaC的研究,检索时间为自建库至2019年6月,并追溯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以全面获取文献。

中文检索词:胰腺癌、胰腺肿瘤、胰腺恶性肿瘤、碳离子治疗、碳离子放疗、质子治疗、质子放疗。英文检索词:pancreatic neoplasm、pancreas neoplasm*、pancreas cancer*、pancreatic cancer*、heavy ion、heavy ion radiotherapy、heavy ion radiotherapies、heavy ion therapy、heavy ion therapies、heavy ion radiation therapy、carbon ion radiotherapy、carbon ion therapy、carbon ion therapies、carbon ion radiation therapy、proton therapies、proton beam therapy、proton beam therapies、proton beam radiation therapy。以CBM为例,中文检索式为(胰腺癌OR胰腺肿瘤OR胰腺恶性肿瘤)AND(碳离子治疗OR碳离子放疗OR质子治疗OR质子放疗),并行主题词检索。

1.2 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PaC诊断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诊断标准,语种、患者性别、年龄、种族等不限;(2)干预措施,所有类型碳离子和质子治疗,分级、技术或治疗设备等不限,但不包括手术干预。排除标准:(1)有腹部放疗史或并存第二原发肿瘤的患者;(2)样本量<10例的研究;(3)原文不规范或数据不全;(4)重复发表的研究,只选择样本量最大、最新发表或报告最全面数据的研究。

1.3 结局指标

安全性结局指标包括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不良反应根据常见不良反应术语评定标准(common terminology criteria for adverse events,CTCAE)4.0版/3.0版分为5级,本研究重点关注2级及以上放射性胃肠道溃疡、厌食症、放射性皮炎等不良反应。疗效结局指标包括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局部控制率(local control,LC)、无局部进展率(freedom from local progression,FFLP)、局部复发率(local recurrence,LR)和第二原发性恶性肿瘤(SMN,指因放射治疗诱发的原发性恶性肿瘤)发生率。

1.4 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及文献质量评价

文献筛选、资料提取由两位评价员独立完成,结果由第三位评价员核对,如遇分歧,上述三位评价员经讨论后共同决定。资料提取内容:(1)纳入研究的基本信息:发表期刊、年份和国家,研究作者、研究类型和时间等;(2)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研究的样本量,患者年龄、性别和疾病类型等;(3)干预措施:碳离子和质子治疗的总剂量和分次剂量等;(4)结局指标:安全性结局指标和疗效结局指标;(5)偏倚风险评价的关键要素。

两位评价员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两者评分不一致的条目则由第三名评价员决定最终评分。非随机对照试验采用Cochrane DTA工作组标准(共9条)进行文献质量评价,0分:未报告,1分:报告了但不充分,2分:报告且充分,总分<9分为偏倚风险高。病例系列是涉及对多例患者同一种干预、疾病和(或)结局描述的无对照观察性研究,病例系列采用病例系列报告偏倚评价工具评定,以“是”、“否”和“不清楚”作答,满足7个及以上条目为偏倚风险低[10]。鉴于该评价工具的23条标准过于繁琐,本文精简为8条。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TATA12.0和MetaAnalyst Beta3.13软件进行Meta分析,OS、LC、FFLP、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率的效应量采用卡方检验分析统计学异质性,根据Cochrane系统评价指导手册,异质性显著性水平设定为P=0.1、I2=50%:当P>0.1且I2≤50%时,各研究结果间的异质性可接受,此时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合并;当P≤0.1和(或)I2>50%时,通过亚组分析和回归分析尽量找出异质性来源,若找不到异质性来源,则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数据合并。

2 结果

2.1 文献筛选流程及结果

初检共有721篇相关文献,最终纳入8篇文献(包含459例PaC患者),其中7项研究符合Meta分析需求,见图1。

图1 文献筛选流程及结果Figure 1 Flow chart of literature screening

2.2 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

纳入的8篇文献均为英文文献,最早发表于2012年,最近发表于2019年,提示此类研究起步较晚、数量较少、进展缓慢。据文献发表年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JCR期刊分区,8篇文献中仅1篇发表于医学分区3区杂志(Pancreatology,IF=2.58),其余7篇均发表于2区杂志(4.02

纳入的8项研究共包含459例患者,男性245例(53.38%),女性214例(46.62%),平均样本量46例,最小样本量10例,最大样本量91例;4项研究采用回顾性设计,3项为前瞻性研究,1项为非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所有研究均无报告脱落,见表1。

2.3 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价结果

Maemura 2017[13]为非随机对照试验,Cochrane DTA工作组标准最后评分为12分,提示偏倚风险低。其余7项研究均为病例系列,病例系列报告偏倚评价工具评定结果显示,所有文献偏倚风险较低,见表 2。

2.4 Meta分析结果

2.4.1 安全性评价

2.4.1.1 不良反应发生率 7篇文献[11-17]报道了2级及以上胃肠道溃疡发生情况,其中6篇文献[12-17]报道2级胃肠道溃疡发生率分别为10%(7/72)、10%(1/10)、2%(1/42)、16%(9/58)、4%(3/72)、6%(4/64),固定效应模型Meta分析显示,2级胃肠道溃疡发生率为7%(95%CI:4%~10%)。6篇文献[11-13,15-17]报道3级胃肠道溃疡发生率分别为8%(4/50)、1%(1/72)、10%(1/10)、2%(1/58)、1%(1/72)、3%(2/64),固定效应模型Meta分析显示,3级胃肠道溃疡发生率为2%(95%CI:0~5%)。此外,Terashima[11]报道了1例在接受70.2GyE/26 Fx放疗后出现4级胃肠道溃疡的患者,8项研究均无5级胃肠道溃疡的报道。

表1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Table 1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ligible studies

表2 纳入病例系列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价结果Table 2 Bias risk evaluation results of included case series studies

5篇文献[12-14,16-17]报道了2级及以上厌食症发生情况,其中2级厌食症发生率分别为17%(12/72)、0(0/10)、2%(1/42)、8%(6/72)、3%(2/64);3级厌食症发生率分别为8%(6/72)、0(0/10)、2(1/42)、3%(2/72)、2%(1/64),固定效应模型Meta分析显示,2级厌食症发生率为6%(95%CI:1%~12%),3级厌食症发生率为3%(95%CI:1%~6%);所有研究4级厌食症发生率均为0,见表 3。

2篇文献[16-17]报道了2级及以上放射性皮炎发生情况,其中2级及以上放射性皮炎发生率均为0,其他研究均未报道放射性皮炎的发生情况。

2.4.1.2 不良事件发生率 Terashima[11]报道了1例(2%,1/50)在胃部接受质子最大放射剂量(52 GyE)6月后因严重胃肠道溃疡出血死亡的患者。所有研究均无SMN的报道。

2.4.2 疗效评价

6篇文献[11-16]报道1年OS分别为76.8%(95%CI:64%~89%)、73%(95%CI:61%~82%)、80%、77.8%、84%、73%(95%CI:62%~84%);4篇文献[12-13,16-17]报道2年OS分别为35%(95%CI:25%~46%)、46%(95%CI:31%~61%)、45%、53%(95%CI:39%~66%);仅Shinoto[17]报道了3年OS为22.50%。固定效应模型Meta分析显示,1年、2年OS分别为77%(95%CI:73%~82%)、45%(95%CI:39%~51%)。

表3 碳离子和质子治疗胰腺癌安全性和疗效评价指标的Meta分析结果Table 3 Meta analysis results of safety and efficacy evaluation indicators of carbon ion and proton therapies for pancreatic cancer

Shinoto[17]报道2 年LC 为82%(95%CI:66%~91%),Hiroshima[14]报道1年、2年LC分别为83.3%、78.9%,固定效应模型Meta分析显示,2年LC为81%(95%CI:73%~88%)。

Shinoto[12]报道1 年、2 年FFLP 分别为92%(95%CI:81%~96%)、83%(95%CI:69%~92%),Terashima等[11]报道1年FFLP为81.7%(95%CI:65%~99%)。两项研究1年FFLP存在异质性(I2>50%),随机效应模型Meta分析显示,1年FFLP为88%(95%CI:78%~98%)。

Kawashiro和Hiroshima等[14,16]研究报道的1年LR分别为16%和14.3%,固定效应模型Meta分析显示,1年LR为15%(95%CI:8%~22%),见表 3。

2.4.3 碳离子和质子治疗在不良反应和OS方面的差异

碳离子治疗PaC 2级、3级和2~3级胃肠道溃疡发生率分别为6.8%、1.5%、9.2%,质子治疗PaC 2级、3级和2~3级胃肠道溃疡发生率分别为3.5%、8.3%、6.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碳离子治疗PaC 1年、2年OS分别为77.1%、44.4%,质子治疗PaC 1年、2年OS分别为77.6%、49.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4。

表4 碳离子和质子治疗胰腺癌在不良反应和OS方面的差异Table 4 Differences in adverse reactions and OS between carbon ion and proton therapies for pancreatic cancer

2.5 发表偏倚和亚组分析

检测发表偏倚时,如同一个结局指标的研究数量≥10篇,需采用“倒漏斗图”检测发表偏倚风险。考虑本文结局指标涉及的研究数量均较少,故未行倒漏斗图分析及亚组分析。

3 讨论

在临床前研究支持下,目前更倾向于认为PaC是一种全身性疾病,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类药物和吉西他滨为主的全身治疗方案有利于改善总体预后[5]。2018年一项国际、多中心、随机的Ⅲ期临床试验PRODIGE/UNICANCER研究[19]将转移性PaC一线治疗方案(FOLFIRINOX方案,5Fu+亚叶酸钙+伊立替康+奥沙利铂)用于经R0/R1切除、体能状况良好的患者,最终取得了史上最长OS,且3年无病生存率可达39.7%,给早期PaC化疗方案提供了证据,也为安全性可耐受范围内的患者提供了新选择[5]。2016年Katz等[20]将mFOLFIRINOX方案(无氟尿嘧啶推注)联合卡培他滨放化疗作为新辅助治疗方案,取得了良好的疗效。Janssen等[21]提供的循证证据显示,新辅助治疗改善了边缘可切除胰腺癌手术切除率、R0切除率、中位PFS和中位OS等。PRODIGEⅢ研究[22]和MPACT研究[23]发现,晚期PaC的标准治疗中FOLFIRINOX和AG(白蛋白紫杉醇联合吉西他滨)方案均给患者带来较大获益,高级别循证证据也表明两者分别作为一线方案下的PaC临床结局指标并无统计学差异[24]。相比于早期PaC,疾病晚期治疗方案有限,但精准治疗时代的来临为疾病晚期治疗的标准方案提供了新的选择: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大型Ⅲ期临床研究POLO中,Golan等将BRCA基因突变的PARP抑制剂“奥拉帕利”用于PaC的维持治疗,结果发现试验组获得7.4月的中期PFS,并使PaC进展风险降低了47%(OR=0.53),相比于对照组,1年FFLP也显著提高(33.7%vs.14.5%),虽然POLO研究以46%的成熟度尚未显示出OS获益,但最终69%成熟度下的OS获益值得期待[25]。

目前放疗在PaC中的治疗作用仍存在争议。20世纪80年代研究认为,PaC术后接受40 Gy放疗联合5-Fu化疗有利于改善预后[26];但随后有研究发现,术后放疗不仅与临床益处无关,而且可能增加预后不良风险[27]。2007年EORTC 40891研究[28]将40 Gy分段放疗联合5-Fu用于PaC治疗,最终OS的改善趋势并不明显。限于上述研究试验设计、放疗技术等缺陷,其结果需谨慎对待。

2009年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一项快速尸检研究发现,约有1/3的PaC死于局部疾病[29],提示有效控制局部疾病或许能显著降低死亡率。LAP07研究[30]证实,局部晚期胰腺癌(LAPC)的放化疗中,单纯化疗没有改善OS的优势;但接受放化疗的患者在局部控制方面有显著改善。虽然LAP07研究中局部控制并没有转化为整体生存获益,但有证据表明,部分患者的局部控制可能转化为生存获益,提示放化疗可能改善局部控制和推迟重新接受治疗的时间[30]。由于LAP07研究采用了6周以上的常规分次化疗,一些患者可能在化疗期间发生了远处转移,且错过了全身治疗最佳的时机,因此LAP07研究结果可能受影响。2018年Ng等[31]研究表明,化疗联合放疗虽不能改善PaC患者的总体生存效益,但在局部控制方面表现出明显优势。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探索其他放射治疗方案,特别是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粒子(碳离子和质子)治疗,以期最大限度地对肿瘤进行局部控制,为患者赢得接受全身系统性治疗的时间[31]。

德国海德堡离子束治疗中心(HIT)对1998—2008年接受碳离子放疗的79例颅底软骨肉瘤和155例颅底脊索瘤分析显示,颅底软骨肉瘤5年OS为97.5%,显著高于光子治疗(87.8%),碳离子和光子治疗颅底软骨肉瘤的5年LC相似;碳离子治疗颅底脊索瘤5年LC为72%,显著高于光子(65.3%)[32-33]。对于非小细胞肺癌,碳离子和质子较传统光子治疗优势显著,Grutters等[34]发现,碳离子、质子治疗NSCLC的2年校正OS分别为61%、74%,显著高于光子(53%);5年校正OS分别为40%、42%,显著高于光子(20%)。对于前列腺癌,王小虎等[35]对碳离子治疗前列腺癌进行了系统评价,5年OS、LC和无生化复发率分别为91.8%、98.4%和86.3%,均显著高于光子(81%[36]),并且8年总死亡率、前列腺癌死亡率和并发症死亡率均小于7%。在放射性不良反应上,日本国立放射科学研究所(NIRS)对1997—2006年接受碳离子放疗的236例头颈部肿瘤患者研究发现,3级、4级急性不良反应发生率<10%,未出现3级及以上远期不良反应[37]。

尽管SBRT可向肿瘤靶标递送高度适形的辐射,但光子在照射路径上剂量释放会随进入的深度逐渐衰减,照射靶区前的器官、组织会接受比靶区更大的剂量[31]。相比于光子,碳离子和质子具有Bragg峰和相对更高的放射生物有效性[8-9],可增加靶区照射剂量,减少非靶区剂量,进而可增加肿瘤放疗效果,同时降低放疗急性和晚期不良反应。

碳离子和质子治疗PaC起步较晚,2013年Shinoto等[38]首次报道了碳离子治疗PaC的研究,在该Ⅰ期剂量递增试验中,26例患者于术前2周接受8次碳离子放疗(总剂量为30~36.8 GyE),最后21例行手术治疗,其中19例接受了R0切除,均无局部复发,5年OS为42%,仅1例发生4级晚期不良反应,结果发现递增方案耐受性良好,放疗总剂量≥45.6 GyE的患者局部疾病控制率和总体生存率均优于低剂量组。与调强放疗(IMRT)相比,质子在PaC被动散射放疗和铅笔束扫描能降低胃、十二指肠和小肠低剂量区的剂量,可平均降低肝脏50%和肾脏18%的放疗剂量[39],目前尚不能明确减少的剂量在PaC治疗中的确切意义,但值得肯定的是对剂量递增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本文共纳入8项研究,Meta分析显示,碳离子和质子治疗PaC的2、3、5级胃肠道溃疡发生率分别为7%、2%、0;2、3、4级厌食症发生率分别为6%、3%、0;1、2年OS分别为77%、45%;2年LC为81%;1年FFLP为88%;1年LR为15%。碳离子治疗PaC的2、3和2~3级胃肠道溃疡发生率分别为6.8%、1.5%、9.2%,质子治疗PaC的2、3和2~3级胃肠道溃疡发生率分别为3.5%、8.3%、6.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碳离子治疗PaC的1、2年OS分别为77.1%、44.4%,质子治疗PaC的1、2年OS分别为77.6%、49.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提示碳离子和质子治疗PaC在OS、LC、FFLP、LR改善上有一定的优势,且两者疗效相当。

碳离子和质子放疗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胃肠道溃疡、厌食症、放射性皮炎:Terashima等[11]报道了1例(2%)患者在接受70.2 GyE/26 Fx放疗后出现4级胃肠道溃疡;Kawashiro等[16-17]报道的2级及以上放射性皮炎发生率为0;其余研究均未报道放射性皮炎的发生情况。纳入的8项研究均无发生5级胃肠道溃疡、SMN的报道。不良事件方面,Terashima等[11]报道了1例(2%)患者在接受质子治疗后6月因严重胃肠道溃疡出血而死亡。该病例在放疗的同时接受以吉西他滨(800 mg/m2)为基础的同步及维持性化疗,且胃体下部溃疡和糜烂发生于死亡前2周,因此推测其死亡原因可能与化疗相关。提示碳离子和质子治疗PaC不良反应少、相对安全。

本研究仍存在一定局限性:(1)未纳入灰色文献,可能存在发表偏倚;(2)纳入研究的放射剂量存在较大的异质性,无法对剂量进行亚组分析;(3)不能获得患者个体的年龄数据,无法比较不同年龄的患者接受碳离子和质子放疗的获益/风险比。

综上所述,碳离子和质子治疗PaC安全有效,在OS、LC、FFLP、LR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主要为2级胃肠道溃疡和2级厌食症),且两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相似,临床可考虑推广应用。限于本文纳入的原始研究的数量及质量,尚需高质量、大样本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验证。

猜你喜欢

质子胃肠道溃疡
探讨浓缩生长因子(CGF)在糖尿病足溃疡创面治疗中对溃疡创面愈合的作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眸慢性溃疡59例临床观察
大面积烧伤并发消化道溃疡大出血及胸腹腔感染1例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价值
原发于生殖系统胃肠道外间质瘤MRI特征分析
超声诊断小儿胃肠道淋巴瘤合并肝肾转移1例
2019胃肠道肿瘤防治新技术、新进展高峰论坛在京举办
对部分子碎裂为质子的碎裂函数的研究
都是“溃疡”惹的祸
物质构成中的“一定”与“不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