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新区海防堤工程项目建设规划初探
2020-08-14孟祥东
孟祥东
(营口河海水利监理有限公司,辽宁 营口 115000)
1 工程概况
营口北海新区位于营口市南部、盖州市西部,北海新区规划结构分为北部片区、中部片区、南部片区3个区域。中部为核心功能片区,包括大清河南支以南至渔人码头及鹤阳大街以北地区,分为潮沟河以南和以北地区[1]。规划盖州市政府及高铁站等重要功能及设施都位于中部片区,使中部片区成为北海新区的核心功能区,是北海新区承担盖州市主中心的功能载体,中部片区凝聚了城市的多项重要功能,是体现城市文化和活力的片区。本次设计的海防堤工程位于中部片区临海侧滩地上,北起大清河南支入海口,南至潮沟河入海口,堤防长度5.20 km,保护规划城市人口2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20.80 km2,防洪标准达到50年一遇。工程平面地理位置图见图1。
图1 工程平面地理位置图
2 北海城区防洪体系建设情况
盖州市主城区位于大清河外环桥下游两岸,外环桥至河口南北支分流处干流河段,长度约10.87 km。北海新区位于主城区的西侧,大清河下游南、北支流经北海新区注入渤海[2]。
2010年营口北海新区对潮沟河进行整治,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设计流量为724 m3/s,该工程主体己基本完工。
2010年营口市北海新区对大清河南支流进行整治,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设计流量为2520 m3/s,该工程已基本完工。
2013年2月,对大清河下游干流高铁桥至铁路桥段进行整治,河道整治长度为4.05 km,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设计流量为4200 m3/s,目前该段堤防正在建设中。
2013年3月,大清河外环桥上下游的塔山—张郎寨段河道进行治理,该工程的桥上游为农村段,河道治理长度为6090 m,防洪标准为10年一遇;桥下游左岸1910 m为城区段,防洪标准50年一遇,目前工程已完工。
2013年底大清河北支河口段海防堤工程进行整治,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考虑大旱河与北支洪水遭遇,设计流量为1580 m3/s,目前已完工。
本次设计的海防堤工程将与大清河南支、潮沟河构成防洪封闭圈,有效的保证北海新区中部片区的防洪安全。
3 海防堤建设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3.1 北海新区的用海规划
根据北海新区批复的规划,未来的盖州市行政中心将移至北海新区沿岸地段,新区向东为沈大高速公路、哈大高速铁路,向南为鹤阳山脉,向北紧靠沿海北海新区用海区域,发展受到制约,现状土地可利用面积不足以支撑地级市开发建设。另一方面城区可以供开发的土地日益枯竭,城市未来发展需要寻找拓展空间。从城市发展趋势演变来看,城市向西发展趋势明显。向海延伸的拓宽,可以增加陆地使用面积,提供后备土地资源,有效地解决营口市地域分布产生的“细瓶颈”问题。除对现有土地资源进行优化整合、提高利用率外,开发利用沿岸滩涂海域资源成为解决营口经济带发展所需土地问题的理想出路。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城市发展用地的矛盾,为城市中心区的发展提供空间,满足沈大之间中心城市的职能需求。
目前,北海新区产业发展迅猛,目前已入区企业102家,已签订意向协议的公司约300家,总占地面积约14 km2,陆域范围内已没有足够的空间。
根据《营口市北海新区用海规划》说明书,规划区位于辽宁省营口市北海新区西侧浅滩内,用海范围为东西向长约7.6 km;南北向长约9.7 km。规划面积2322.77 hm2,全部为填海造地。
北海新区用海区域以工业与城镇建设、旅游休闲娱乐为主,形成面向大海的靓丽风景线,成为营口市展现内外海湾型城市的重要景观走廊。符合营口市总体海岸线规划。根据用海区域的综合防灾规划,填海区域近期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远期为100年一遇。本次设计拟建海防堤位于填海区域A的外围线。
图2 北海新区用海规划图
3.2 主要海洋灾害
盖州沿海地区是我国海洋灾害最重的海区之一,影响本地区防洪安全的海洋灾害主要有以下类型[3]:
1)风暴潮。辽宁海域风暴潮主要发生在营口海域地区,平均每年发生一次。风暴潮对海岸的破坏力极强,可以造成防潮堤决口,海水淹没农田,捣毁海域房屋,损坏渔船等灾害。2008年8月22日,渤海沿海发生一次强温带风暴潮过程,受其影响,辽宁沿海最大增水发生在营口鲅鱼圈,为109 cm。
2)海浪。2008年辽宁省沿海发生3.5 m~4.5 m的大浪和巨浪11次。最为严重的是11月6日~14日,造成500台浮筏、95艘船损毁,死亡6人,直接经济损失1248万元。
3)海冰。营口海域是我国冰期最长、冰情最重的海域,该区的冰情直接影响海上交通运输和渔业生产。2010年入冬以来,营口市出现了大雪低温和海冰天气。2010年1月27日营口鲅鱼圈,海冰面积非常大,冰层厚,部分冰块厚度达到了60 cm~70 cm,营口市西崴子村沿海被冰覆盖,出现1.5 m~3 m高的“冰山”。
3.3 存在的问题
根据水文气象资料、测绘成果、地质勘查成果的收集和整理及沿堤线踏勘调查等,目前北海新区大清河南支河口至潮沟河口段主要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1)北海新区规划区域西侧为辽东湾淤泥囤积形成的滩地,高程较低,平均高程在-1.61 m~1.29 m,海水退潮即现。现状没有堤防保护。海域每日两次潮涨潮落,对海岸进行淘刷,水土流失较为严重,一但遇大潮水,风卷海浪冲上岸边,对岸边建筑物和生命构成威胁。
2)目前,北海新区规划在中部片区,即大清河南支与潮沟河河口处进行填海造地,建设奥体中心、文化产业中心、金融商贸中心及生态人居中心等,设计回填地面高程为3.50 m,无法满足50年一遇防潮要求。
3.4 海防堤建设的必要性
根据北海新区总体规划,沈大高速以西,大清河南支至潮沟河口地区重点发展机械制造与电机产业园、商贸物流中心和碧螺湾国际交流中心,是规划的城市行政管理中心、商贸金融、文化中心和对外窗口。现状该区域为大清河、潮河河口之间的临海滩地,没有防潮防洪保护工程,每日均受潮水侵蚀,亟需修建防洪工程保护区域的安全。海防堤工程建成后,与两河道的已建堤防形成封闭圈,可以有效的保护北海新区中部片区的安全,防洪标准达到50年一遇。因此海防堤工程的建设是十分迫切的,也是十分必要的[4]。
(1)满足北海新区填海区防洪规划的要求
根据北海新区的用地界限,规划西侧紧邻辽东湾,并向海内延伸拓展空间,现状用海区域没有防潮堤防,一旦遇大潮水,海浪及潮水冲刷海岸,直接威胁岸上建筑物及生命。在大清河南支及潮沟河口修建海防堤,与两河道堤防形成封闭圈,可有效保证北海新区中部片区的防洪安全[5]。
(2)改善生态环境的需要
通过对沿海、河海滩涂地区的用海整治,即有利于城市防潮,防止水土流失,又能改善河口滩涂地区的生态环境,有利于拉动营口市海域使用功能地位的提升。可以强有力地支持营口滨海经济区的文化科技创新、高科技转化、电机产业和技术中心的集成。不仅为北海新区营造了良好的周边环境,也为营口市开辟辽宁沿海经济带新的发展空间创造了重要条件。
(3)建设生态景观的需要
北海新区东面靠山,西面临海,城区内更有延绵起伏丘陵,生态景观优势非常显著。滨海景观带的沿线海岸线,是整个滨海城区最独特的景观优势,对于提升城市景观品质、打造区域对外形象均有独特的魅力。
综上所述,无论是为了北海新区的防洪安全,还是改善河口滩涂的环境,建设大清河南支及潮沟河口段海防堤是十分必要的[6]。
3.5 海防堤建设的外部条件分析
(1)良好的政策环境
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辽宁省政府提出的“五点一线”发展战略,均构成了支持北海新区建设的良好政策环境。省政府在《东北沿海经济带产业布局研究》中提出,以“五点”的开发为先导,重点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北海新区作为“五点”中的重中之重-营口(辽宁)沿海产业基地的延伸,又是营口沿海产业基地构建现代化、一体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节点,将受益于政策和政府的有力支持。
(2)施工条件
本工程位于北海新区西部的辽东湾滩涂上,距岸为边1 km~2 km。主要施工内容为土石方填筑及堤坡防护等。省内、市内有多支水工建设专业队伍,施工力量较强,经验丰富,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坚实的保证。
拟建工程位于营口市北海新区西部,附近建设有比较完善的公路网络,陆上交通比较完善,交通情况也十分便利。拟建工程项目周边供水、供电和通讯设施等基础设施都比较完备,后方有比较宽阔的可征用场地进行施工机械的停放、混凝土构件的制作和回填料的堆存。
本规划用海在开敞水域施工,水域掩护条件较差,外海风浪对施工会有一定不利影响。拟采用陆上推进法进行堤心石、垫层块石抛填的施工方法。护面块体的安放采用陆上为主,用汽车拖运至现场,用履带吊安放,水下坡脚处护面块体拟采用浮吊安放。临时施工通道采用陆上推进法施工。距工程所在地23 km左右有土石方料场,储量丰富,可满足本工程的需要。
因此,本工程的施工条件成熟,能保证本工程的顺利实施。
4 结论及建议
海防堤工程修建后,可保护北海新区中部片区的安全,达到50年一遇防洪标准,能有效地防止海水侵蚀,提高该地区的防洪能力,从而改善了投资环境,促使地区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堤防工程建设工期为2017年1月~2018年6月,现已经全部完工,项目建成后改变了河口周边环境,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