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然质朴 古雅奇崛
——周亮工《行书七言绝句》赏析

2020-08-14

老年教育 2020年8期
关键词:周亮碑学秦汉

明末清初是我国书法审美思想、书法风格剧烈变化的一个时期,尤其是发源于宋代金石学的碑学书法快速发展,以王羲之父子为代表的帖学书风继续兴盛,两种书风及书学观念在这一时期的相遇、碰撞,促使该时期的书法出现重大变化,带动了多元化书法时代的到来。南京博物院所藏周亮工《行书七言绝句》,即是一件颇能反映这一时期书法开始发生变异、具有多元性特色的书法作品,从中可见明末清初书法嬗变的些微痕迹。

周亮工(1612-1672),字元亮,别号陶庵、减斋、缄斋、适园、栎园等,学者称栎园先生、栎下先生,江西省金溪县合市乡人,原籍河南祥符(今开封),后移居金陵(今江苏南京)。其于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中得进士,官至浙江道监察御史,入清后历任山东潍县令、盐法道、兵备道、布政使、左副都御史、两淮盐运使、户部右侍郎等职。他平生博览群书,擅长绘画、篆刻,工诗文,擅八分,有《全潍纪略》《闽小记》《赖古堂集》《尺牍新钞》《读画楼画人传》《印人传》等十数种著述传世。

周亮工是明末清初成长起来的一代学者,才气高逸,嗜好收藏书画、碑拓、图书、砚石、古墨、印章,是兼文学家、收藏家、书画家多重文化身份于一体的文人士大夫。画史对周亮工评价说:“工诗文,好书画,偶涉绘事,笔墨简淡清逸、嫣润秀雅,纯由鉴赏及书卷中得来。”周亮工的书画鉴赏活动对其书画审美观念和艺术风格的形成,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自魏晋以来,收藏、鉴赏古物包括书画收藏、鉴赏的社会风气尤其是民间书画收藏、鉴赏风气的形成,已经对书画创作产生影响,且越到后来越占据重要的地位。李公麟、米芾、董其昌、倪瓒、沈周、文征明、王时敏等,都是兼收藏鉴赏家和书画家于一身。深厚的文化修养、敏锐的艺术审美直觉的形成,对于他们书画创作和艺术风格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而周亮工在这些方面的知识和学养,则直接影响了其书画风格的形成和审美价值走向,这在《行书七言绝句》中非常鲜明地体现出来。

《行书七言绝句》诗曰:“闲绿亭前看夕阴,甘蕉弱亦有坚林。非关独爱山芝好,毕竟城中寺不深。”诗以明志,周亮工在此诗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隐逸情思,有着沉郁凝重的情思蕴蓄其中。表现在书法上,由于情感的浓烈倾泻,为此作笼罩上了奇崛纵逸、磊落豪纵的精神格调,在古拙奇逸、盘曲率意的线条中寄寓着抑郁不安的情感。宋代以来,由于金石学的复兴,碑学书法开始兴盛,隶书创作日益被重视,引隶入楷、入行、入草亦逐渐形成风气,碑学书法与帖学书法形成并驾齐驱的局面。周亮工的《行书七言绝句》引隶入楷而带有行楷书的笔意,将帖学书法秀逸、爽利、劲峭的风神与碑学书法质朴、奇崛、沉雄的审美特色融为一体。

《行书七言绝句》清.周亮工 纸本 220.2cm×76.5cm 南京博物院藏

周亮工这一书法审美特色的形成,与他的书学观念、取法路径有很大关系。他曾说:“仆常合诸家所论而折中之,谓斯制之妙,原不一趣。有其全,偏者亦粹;守其正,奇者也醇。故尝略近今而裁伪体,惟以秦汉为师,非以秦汉为金科玉律也,师其变动不拘已耳。”“斯制之妙,原不一趣”,认为书法的精髓不应在大家熟知的方面进行探讨,而要多趣味、多审美境界并存,要追求个性和更广阔的审美意象才可以。因而提出“惟以秦汉为师”的取法路向,越时流而唐宋、魏晋、秦汉,以秦汉为师,才能收到取法宏伟、“变动不拘”的创作效果,实现其高远超迈的审美理想。《行书七言绝句》瘦硬遒劲、枯淡拙朴书法风格的出现,显然与书家这一审美理想和观念有关。

周亮工此作汲取了隶书、行书、楷书的空间布局原则,不作匀称工整的布局,无论行距还是字距,都不守规矩,任意纵横开阖,疏密、大小、长短均无章法可寻,给人以夸张、突兀、奇幻之感,确立出古拙奇崛的空间特点。其结体也颇具个性特色,无论结字的大小、欹侧,都非常率意,自然质朴,给人任性而为之感,但总体上又非常完整,不失传统法度,从另一个角度也呈现出潇洒流畅、秀丽劲挺的风神,深得古雅奇崛的趣味。全篇中、侧锋并用,且多用侧锋,线条劲整雄伟、瘦硬遒劲,呈现出枯淡拙朴、倔强果敢的用笔特色。在其笔墨中,既有张瑞图书法的劲峭雄直,也有倪元璐书法的苍浑奇伟;既有黄道周的古拙清刚,也有傅山的野逸劲整、王铎的劲健洒脱。

从《行书七言绝句》可以看出,周亮工的书法是不断师法碑学书法、融汇帖学书法的结果,呈现出极为典型的金石气。碑学书法与帖学书法的融汇,以及长期收藏鉴赏所获得的书法审美经验,使其书法呈现出不同于其他书家的审美意象和精神趣味。可以说,《行书七言绝句》在明末清初的书法创作中具有独特的意义,从中可窥见该时期书法风格的拓伸和变化。此作不仅是周亮工个性、人品、学识的反映,也是其所处时代特定人文气息和艺术思潮的体现,有着时代思潮的映现和书法家个性与才华的深切表现。

猜你喜欢

周亮碑学秦汉
先秦秦汉时期的法律方法
善良的印记
我与秦汉东北史研究
从学碑到“碑学”
心与形:帖学与碑学
清代碑学兴起并不仅因为文字狱
碑学·形学
独孤求知者周亮
“反比例函数”测试卷
秦汉宫苑的“海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