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云班课的高校混合式学习应用调查研究
2020-08-13李桂林王颖超赵婷王娟
李桂林 王颖超 赵婷 王娟
10.3969/j.issn.1671-489X.2020.21.022
摘 要 以云班课为例,从混合式学习的实际应用、影响因素等方面开展调查分析,研究得出影响混合式学习的主要因素是教师的课堂安排、课程资源的可取性和丰富度等。因此,从课堂设计、资源获取、学习动力和兴趣等方面提出改進策略,以促进混合式学习的开展,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混合式学习;云班课;信息技术;教育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0)21-0022-03
1 前言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化教学模式日益多元化。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围绕加快教育现代化和建设教育强国新征程,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坚持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核心理念[1]。在众多新型教学模式中,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学习逐渐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广泛重视。
混合式学习(Blended Learning)一词起源于美国,近十年来在我国得到较快发展,在学校教育、在职培训、成人教育等领域都有相关应用与研究[2]。尤其在疫情防控期间,为支持学校开展线上教学工作,教育部发布针对特殊情况下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相关通知,提出通过网络平台、数字电视、移动终端等方式,自主选择在线直播课堂、网络点播教学、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小规模视频公开课(SPOC)等形式开展线上教学[3]。综合表明,混合式学习对教育工作的开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MOOC、雨课堂、云班课、学堂在线等教学平台已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活动中。其中,云班课凭借其易操作、灵活性强、交互性强等特点备受师生青睐,极大地推动了混合式学习的发展。借助云班课开展混合式教学符合研究导向教学过程,便于引导学生搜集资料、开展调研、进行实验、小组讨论、撰写报告,最终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4]。本研究以云班课为基础平台展开混合式学习的研究,探讨该模式下混合式学习对师生带来的影响,并提出具体可行的解决策略。
2 文献综述及研究现状
随着混合式学习的快速兴起,各种探讨混合式学习的文章让人应接不暇,貌似繁荣的背后是研究者和使用者的相互背离。王国华[2]指出,目前热点多为混合式学习的理论研究、资源建构、环境开发、影响因素以及学习模式构建等层面,发现混合式学习的资源建设、系统设计与开发和基础研究的数量和热度变化较少。李新[5]指出,目前部分学者从混合式学习模式上进行相关研究并取得丰硕的成果,但当前混合式学习的研究主要停留在理论模式资源方面,应逐渐向实践研究方面转型。
“互联网+”时代,层出不穷的在线学习平台极大地促进了混合式学习的发展。王直军[6]指出,微信公众号平台在学习支持服务中具有易操作、成本低、支持移动碎片化学习等优势。这种基于其他APP以一种内在小程序形式运行的平台(如雨课堂、课堂派等),既满足混合式学习的需要,也囊括了其他平台的基本功能。王宏[7]指出,相比于传统教学和纯粹的线上教学,以单独的APP形式呈现的云班课平台更具有双向交互、反馈真实等优势。
云班课是为教师提供教学便利和教学管理的服务资源,主要涉及课前准备、课程管理、课后复习等层面,功能包括发送通知、分享资源、布置作业、组织上课签到、开展讨论答疑,教师可随时开启投票、问卷、讨论等教学活动[8]。
学生完成相应的任务可获得对应的经验值并实时排名,经验值的获取为教师提供期末评价的标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3 研究设计
研究目的 研究主要是对高校大学生利用云班课平台开展混合式学习的应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目的在于从使用者和接受者角度了解混合式学习的实际应用情况,深度剖析影响混合式学习开展效果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策略,为使用云班课学习平台开展混合式学习寻求有效途径,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
研究框架及内容 研究分别从研究现状、研究设计、数据分析和影响因素四个方面进行深层挖掘,全面了解基于云班课的混合式学习应用情况;并根据调研分析的结论,提出策略建议。调研内容主要围绕高校混合式学习的研究现状、影响混合式学习发展的因素以及提升混合式学习质量的策略研究展开。
研究对象及样本 研究以江苏师范大学本科生为对象进行随机调查。通过线上平台收回问卷共100份,其中有效问卷97份,有效率为97%,被试主要是大二和大三的本科生,主要涉及教育学专业,其中男生29人,女生68人。
研究方法与工具 研究主要通过问卷星线上发放与回收问卷,利用SPSS数据处理软件对问卷中的满意度、影响因素等进行挖掘分析,主要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等分析方法。问卷题目采用Likert五级量表的设计方法,将选项分为五个等级,分别为完全不同意、不同意、一般、比较同意和完全同意,并以数字5、4、3、2、1分别代表五个等级[9]。通过SPSS分析可知,该问卷的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836>0.80,表明本问卷的信度较高。
4 数据分析
学习者对混合式学习的认知情况
1)对混合式学习的认识和了解。调查显示,27.8%的学习者没听过混合式学习,25.8%的学习者听说过但不了解,46.4%的学习者对混合式学习有一定的了解并尝试开展过。学习者认为混合式学习的优势包括学习资源便于获取和利用(占79.4%)、教学环节完整(占67.0%)、便于资源共享和协作交流(占56.7%)、资源呈现方式多样(占55.7%)、学习方式自由灵活(占50.5%)。分析可知,年级与选择开展混合式学习的意愿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
2)开展混合式学习的态度、目的及必要性。分析可知,有24.8%的学习者认为混合式学习对学习帮助较大,3.1%的学习者认为帮助非常大,仅有9.3%的学习者认为没有帮助。开展混合式学习的目的是满足高校课程的需求(占42.3%),满足学习者自身学习需要(占26.8%),满足教师工作、任务的需要(占14.4%)。调查得知,有55.7%的学习者认为有必要推广混合式学习。
基于云班课的混合式学习开展情况
1)使用频率。调查统计可知,每周利用云班课进行混合式学习的学生使用时间小于2小时的占43.3%,时长为2~4
小时的占30.9%,没用过的占20.6%,时长为5~7小时的占4.1%,大于7小时的仅占1.0%。从相关性分析可知,年级、学科和开展时间长短不存在相关性,而性别与其存在相关性(P<0.05),男生的使用时长小于女生。分析可知,学习者经常使用云平台功能有浏览资源(74.2%)、参与签到(69.1%)、答疑讨论(46.4%)、消息通知(43.3%)、活动设计(42.3%),可见云平台的各项功能都有较高的使用率。
2)开展效果。通过云班课平台开展混合式学习后,认为有助于高效学习的学习者占80.4%,还有19.6%的学习者对此持否定态度,可见借助云班课平台开展混合式学习对绝大多数学习者的课堂学习效率有所帮助。经分析可得,88.7%的学习者认为混合式学习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预习和复习,而11.3%的学习者认为帮助不明显。综合比较,混合式学习对大多数学习者的预习、课堂学习、复习有一定程度的帮助。
3)满意度。从学习需求层次分析,调查结果显示,52.6%的学习者认为通过云班课开展混合式学习能够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34.0%的学习者认为没有影响,认为不能满足学习需求的占13.4%。通过皮尔逊相关分析获知,不同年级、性别在混合式学习的满意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而不同年级之间存在显著差异(Sig=0.029<0.05)。
针对上述差异产生的原因,在调查中学习者普遍认为混合式学习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知名度不高(占57.7%),影响力不显著(占11.3%),教学内容浅薄(占8.3%),教学内容单调(占7.2%),教学内容缺乏关联性、彼此独立(占7.2%),学习平台设计不美观、影响使用(占3.1%)。
影响混合式学习开展的因素 目前混合式学习开展情况不理想,经过调查分析,研究归纳出主要影响因素:授课教师对在线学习和课堂的安排情况(占34.0%);课程资源的可取性和丰富程度(占23.7%);学习者个人的学习动力和兴趣(占16.5%);平台功能的实现程度(占12.4%);
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占11.3%);其他(占2.1%)。
研究结论
1)混合式学习认可度较高。学习者普遍认为混合式学习的优势体现在:学习资源便于获取和利用,教学环节完整,便于资源共享和协作交流,资源呈现方式多样,学习方式自由灵活。开展混合式学习能够满足高校课程的开设、教师的工作以及学习者自身学习的需求,绝大多数学习者赞同混合式学习的进一步推广,因此在高校开展混合式学习是非常有必要的。
2)混合式学习使用率较高。大多数学习者每周开展混合式学习时间都超过两小时,少数学习者未使用过混合式学习。从云班课的使用情况来看,主要功能都有较高的使用率。学习者普遍认为混合式学习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知名度不高,课程影响力不大,教学内容不深入,教学内容单调,教学内容缺乏关联性,平台设计不美观等。
3)混合式学习开展效果较好。在以云班课为基础开展混合式学习后,大多数学习者认为混合式学习有助于他们更高效地学习,尤其体现为对大多数学习者的预习、课堂学习、复习有一定程度的帮助。由此可见,混合式学习在教育教学中的效果较好。
4)影响混合式学习的因素较多。混合式学习开展情况并不理想,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教师的课堂安排情况、课程资源的可取性和丰富程度、学习者个人的学习动力和兴趣、平台功能的实现程度以及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等。其中影响程度最大的是教师的课堂安排情况、课程资源的可取性和丰富程度、学习者个人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5 策略研究
以课堂设计为核心 无论是传统课堂还是混合式学习课堂,完善合理的课堂设计能够促进学生知识建构和内化,提高学习效率。优质的课堂设计需要丰富的教学环节作为支撐,而任务驱动教学法则是课堂设计的基础,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深入开展讨论活动,享受问题解决过程,建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混合式学习环境。伴随着评价鼓励机制的互动,更加关注学习过程,培养学习兴趣,营造竞争与合作的学习氛围。
以资源获取为依托 学习资源是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在传统学习中,资源大多以纸质课本及教师发放的共享资源为主。而混合式学习包含传统教学所无法达到的优势,尤其是对资源的获取。就研究而言,资源的获取和丰富程度是影响混合式学习的重要因素。这说明在混合式学习模式下,丰富课程资源、优化资源库存,提高资源库质量,同时给予最便捷的资源获取途径和方式,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此优化混合式学习效果。
以学习动力和兴趣为目标 混合式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模式,改变了传统枯燥乏味的理论教学,转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自主学习模式。学习者不再是教师思想的实践者,而是通过组间合作或自我探究的方式来学习。在这种合作探究的模式下,学习者可按兴趣自主选择,一旦内容契合兴趣,积极性则会大幅提升,从而获得学习动力。学习者一方面要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另一方面要自我构建相应的学习体系,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及内容,更容易接受并且适应混合式学习模式。
以内容安排为抓手 研究表明,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对混合式学习的开展有一定的影响,对教学内容的合理把控影响课程教学效果。对此,教师根据内容的难易程度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针对较为简单的内容可以采用讲授式教学法;针对较为复杂、难以理解的内容,可以融入混合式教学中,利用混合式学习平台的各项功能将知识点拆分为容易理解的小模块,引导学习者思考。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应当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慎重选择教学方式,充分发挥混合式学习的优势。
以功能技术为支撑 混合式学习以云班课等类似平台为学习载体,基于该类平台全面展开线上线下学习活动。研究发现,平台的功能和结构是影响混合式学习开展的重要因素,完善的平台功能、美观的界面设计更能促进混合式学习的开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云班课的各项功能技术,包括课堂签到、资源获取、讨论共享、作业设置、数据分析、多元评价等,统一于课堂教学中,辅助开展混合式学习,利用有效的技术支持构建一个多层次、全方位的混合式学习课堂。
6 结语
随着我国“互联网+教育”的深入开展,混合式学习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云班课作为优质线上教学平台,对混合式学习的开展起到推动作用,在学校教育、在职培训、成人教育等各大领域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本研究旨在以云班课为依托探究混合式学习,从而激发广大教育研究者对混合式学习展开深层次的探索和研究,探究新型教育模式在我国高等教育中的可行性,以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变革,加速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创新。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通知[EB/OL].[2018-04-18].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1804/t20180425_334188.html.
[2]王国华,俞树煜,黄慧芳,等.国内混合式学习研究现状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5(2):25-31.
[3]教育部:疫情防控期以信息化支持教育教学工作[J].中国教育网络,2020(2):7.
[4]赵伟华.基于智能云(蓝墨云班课平台)的研究导向教学模式构建[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9(23):77-80.
[5]李新.國内外混合式学习研究现状述评[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19(10):31-32.
[6]王直军.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教师混合式培训模式研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9(11):101-104.
[7]王宏,张虎.基于蓝墨云班课的混合式学习探究[J].价值工程,2018(7):252-253.
[8]王志宏,张杰.“云班课”混合式学习模式建构研究:以英语语言学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20(3):100-105.
[9]王娟,刘名卓,祝智庭.高校精品课程应用调查及其对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启示[J].中国电化教育,2013(12):
4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