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条件下小学数学概念口语化建构的思路及误区

2020-08-13鞠秀萍

数码世界 2020年6期
关键词:概念信息化小学数学

鞠秀萍

摘要:概念是数学学习的基础,为了使学生能把数学概念“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教师在讲解概念的过程中,应重视引导数学概念口语化建构,融入一些趣味性的解读,让学生容易听懂,学会运用。但在数学概念口语化建构中,要避免走入误区,不能应口语而放弃对数学概念的本质探索。

关键词:信息化 口语化建构 概念 小学数学

概念是对研究对象本质属性的概括。数学概念反映的是研究对象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的本质特征。具有很强的概括性和抽象性,与学生的直观思维存在矛盾冲突。为了使学生能把数学概念“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教师在讲解概念的过程中,多用口语化的语言,深入浅出,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让学生容易听懂,学会运用。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概念需要口语化建构

(一)概念口语化建构内涵

数学概念口语化建构是指用直观的、富于想象的语言“翻译”抽象的数学概念。它不同于口头交际使用的自然语言,也有别于数学的专业形式语言。

根据人思维发展的特点,小学阶段的学生对抽象的数学概念常常难以领会,很容易走进死记硬背、照本宣科的死胡同。他们需要教师提供足够的感性材料做支撑,即把抽象的概念“转换”成他们能直接感知或想象的意象,以直观的形象为载体,帮助抽象概念地理解和记忆。在这一“转换”过程中,为了克服数学语言深奥难懂的障碍,概念口语化建构就显得非常有必要。

(二)概念口语化建构的数学意义

虽然数学概念很抽象,但并不是完全与具体认识脱节的,很多数学概念都是来源于现实生活,如射线就是由具体事物引入的。数学中许多概念都有密切地联系,一些抽象度较高的概念是在一些抽象度低的概念基础上经过多次概括形成的,如抽象字母以数字为模型,抽象函数又以字母为模型,数学的逻辑性很强,每一个数学概念都将成为下一个概念的基础。小学概念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强口语化建构,让学生在当前有限的接受能力下充分感悟,理解并掌握概念。

二、数学概念口语化建构的思路

1.找到原型、话语感知,引入概念

比如,在教学《公顷的认识》时,1公顷是多大的面积呢?如果老师只是说:边长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学生只知道1公顷是很大的面积,但具体有多大是不清楚的。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出示学校平面示意图,提问:“你们想想我们学校大概有多少公顷?”学生:“有几百公顷吧。”教师:“太大了。”学生:“只有几十公顷吗?”教师:“再小些。”有的学生不太相信地说:“只有几公顷?”教师:“是的,我们学校占地面积只有4公顷。”学生都大吃一惊,这样的教学设计,叫学生在原型中了解抽象的概念,生动直观的口语化描绘,使概念变得形象生动,学生印象深刻。

2.根据感知,建立表象,形成概念

如教学四边形时,教师先出示长方形,学生观察得出长方形是由4条边围成的;再出示正方形,提问:现在,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学生发现:正方形也是由4条边围成的,并且它们都是“四四方方的”,这是学生的口语。经过教师引导,学生抛开具体图形的个性特征,概括出四边形的共性特征,即“4条边围成的图形叫做四边形”。

三、数学概念口语化建构的误区

数学概念口语化建构有着自身的优点,但在实际的课堂中也存在不少误区。

(一)口语化建构的错误认识

有教师会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数学概念,让学生在情境中不断表达和阐述。目的是让孩子在交流中对概念形成口语化建构。但在此过程中,会充满许多与教学主题无关的信息,与教师的初衷相去甚远,降低教学效率。有些教师认为数学概念口语化建构就是说概念或背概念,特别在低年级学段,这种方法往往被使用,但刻意的背诵不是理解,没有理解的概念就是“死知识”,遇到具体问题时是不会正确运用的。

(二)口语化建构目标错位

1.口语建构时用“生活概念”代替“数学概念”

如在教学《认识垂线》前,学生生活中已经接触到“垂直”,只是生活中的“垂直”一般是以地平面为参照,由上而下与地面成90度的角;而数学中对“垂直”是这样定义的:“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表现的外在形式就不单纯指从上而下的情况。我们在数学概念的教学中,应注意对“生活概念”和“数学概念”进行辨别和厘清,从而既看到其中的“同”,也看到其中的“不同”,不能完全以生活中的“此”概念代替数学上的“彼”概念。

【教学片断一:《认识垂线》的导入】

师:生活中哪些东西是垂直的?谁来举例说一说。

生1:房子的墙壁与地板是垂直的。

生2:人站直时与地面是垂直的。

生3:桌腿和地面一般是垂直的

师:同学们在生活中看到了很多垂直的现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垂直。

这里,教师没有点出今天学习的垂直和生活中的垂直是不同的,会让学生错误的用“生活概念”代替“数学概念”。如果最后老师这样提问:“同学们在生活中看到了很多垂直的现象,数学上的垂直是什么样的?和生活中一样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学生带着疑问进入新课的学习,对两种“垂直”之间的不同和联系会印象深刻。

学生头脑中的生活经验在实际教学中应充分重视,教师在教一个新概念时,可以用“生活概念”来理解“数学概念”,然后有目的地列举出“数学概念”与“生活概念”的不同,使学生顺利地掌握数学概念。

2.口语建构时用“形象概念”代替“抽象概念”

在概念教学中,学生往往会从阅读材料中接受到各种直观信息,再由直观信息建构出概念,即“形象概念”。部分学生在学习几何概念时,会以头脑中的“形象概念”代替数学上的“抽象概念”。

【教学片断二:《轴对称图形》的导入】

师:老师平时很喜欢摄影,在我手机里有很多照片,给大家欣赏几张。

(出示蝴蝶标本、北京天坛公园的祈年殿和飞机模型)

师:这三张照片分别是什么呢?

(介绍蝴蝶标本、北京天坛公园的祈年殿和飞机模型)

师:仔细观察,这些物体,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预设一:这些物体的两边完全相同;

预设二:这些物体两边的形状和大小都一样;

预设三:这些物体都是对称的。

讲“轴对称图形”时,这位教师先给学生提供蝴蝶标本、北京天坛公园的祈年殿和飞机模型等事例,然后根据事例建构概念。但老师需要注意,由这些图片抽象出来的“轴对称图形”的“形象概念”一般是指像蝴蝶那样左右对称的图形;而数学中“轴对稱图形”则指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两侧图形能够完全重合,与对称轴方向、对称轴条数无关。不能用形象的“对称”代替“轴对称”这个数学概念。

3.口语化建构时用“表面字义”代替“本质特征”

如在教学三角形的稳定性时,教师通常会让学生亲身体验,通过动手拉四边形和三角形的木框,得出四边形木框容易变形,三角形木框不变形,从而得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而四边形不具有稳定性。这样学生真理解了“稳定性”的本质特征了吗?学生会以为“拉不动”就是具有“稳定性”。“稳定”表面上与“牢固”“结实”的意思相近,而数学中的“稳定性”则是指图形的边长一定时不论怎样首尾相连得到的图形都是一样的。生活中的“稳定”与数学的“稳定性”具有本质区别。可见,教师在概念教学过程中,要理解到位,处理得当。如果“表面字义”代替“本质特征”,就会让学生无法完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提升,会造成理解上的错误。

概念是数学学习的基础,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引导数学概念口语化建构,融入一些趣味性的解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但在数学概念口语化建构中,要避免走入误区,不能应口语而放弃对数学概念的本质探索。

猜你喜欢

概念信息化小学数学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古代的时间概念
深入概念,活学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