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国对外开放历程与未来发展展望

2020-08-13王婷婷

神州·上旬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对外开放经济全球化开放

王婷婷

摘要: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作为2020年要抓好的重点工作之一,提出“对外开放要继续往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方向走”,进一步表明了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的决心。

关键词:开放;对外开放;改革开放;经济全球化

当今世界,全球价值链、供应链深入发展,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各国都能从发展开放型经济中获得红利。四十年来,中国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坚持以开放求发展,深化交流合作,坚决反对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不断削减贸易壁垒,推动全球价值链、供应链更加完善,共同培育市场需求,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成功开辟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一、中国对外开放的历程

(一)中国与全球化

我们知道,人类历史经历了三次全球化浪潮:

第一次全球化浪潮主要发生在欧洲,大致发生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以新的技术革命以及殖民地贸易为主要特点,这一次全球化浪潮我们是被迫参与的;第二次全球化浪潮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到20世纪80年代,主要以美国为主导国家,以美国的跨国公司在全球布局和发展为主要特点,这一次全球化浪潮我们也错失了机会;第三次全球化浪潮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以全球价值链为主要特点。

而中国的对外开放在时间点上正好契合了以全球价值链发展为主要推动力的第三次全球化浪潮,我们历史性地抓住了这次机遇。这就是中国对外开放的起点。

(二)全球价值链的传导

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曾深刻指出:“一个国家要取得真正的政治独立,必须努力摆脱贫困。而要摆脱贫困,在经济政策和对外政策上都要立足于自己的实际,不要给自己设置障碍,不要孤立于世界之外。”

由于各国经济发展阶段和要素禀赋的差异,全球价值链的发展和拓展通常存在一个传导過程。我国对外开放在时间点上正好契合了以全球价值链发展为主要推动力的第三次全球化浪潮,以渐进式为主要特点的对外开放和以市场化为主要特征的国内改革相辅相成,使得我国逐步融入全球经贸体系。

(三)渐进式开放与市场化改革

在改革开放初期,深圳经济特区提出了“建设资金以吸收和利用外资为主,企业产品以出口外销为主”的发展方针。由设立经济特区到相继开放上海浦东、沿海沿江沿边城市,逐步形成由点到线及面的开放格局,中国开始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同时,也形成了“内联外引”的发展模式。调动劳动者和企业积极性,激发开放型经济发展需要明晰产权、进行市场化改革,其核心在于政府和市场的边界调整。政府逐步由“介入”转变为“有限介入”,市场逐步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我国改革开放的方式虽然是渐进的,但步伐是坚定的。改革为开放提供必备支持,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改革和开放在方向上的一致性释放了大量的制度红利和要素红利,造就了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奇迹。

(四)主要成就

中国对外开放取得的主要成就:一是由“边缘国”到重要“枢纽国”;二是由“居轻国”到“居重国”;三是由“单向开放”到“双向开放”。

力争由贸易大国迈向贸易强国。在全球价值链时代,一国能否管控和协调价值链、能否在价值链中占据主导地位、能否有力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是判断一国是否成为贸易强国的重要标准。中国在国际分工网络中日益提高的枢纽地位和控制力以及日趋主动的参与方式,表明中国已实现由小到大,正积极准备迈向贸易强国。

二、现存问题

出口产品技术复杂度低,核心技术对外依赖度高。中国缺乏对核心技术的控制力,科技创新整体上仍处于跟跑阶段。究其原因,在中国对外贸易由弱变强的过程中,基于最初的发展逻辑,把引进外资和技术当作提高和发展国内生产能力的主要手段,虽然方法简单直接、见效快,但是简单的“拿来主义”却使我们在一些领域逐步丧失了自主创新的知识和能力,尤其是在一些需要长期投资和积累的领域。

如今,中国可以更好地在全球获取和集聚资源,但却缺乏与之相匹配的强大的国际市场影响力和规则制定话语权。这是国际市场较量的结果,同时也反映出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中不容忽视的弊端。虽然我国建立了完备的工业体系,国内生产能力和效率均获得了提升,但是与发达经济体相比,总体上仍存在第一产业占比较高、制造业大而不强、中高端产品有效供给不足等问题。

三、对中国未来发展的展望

深刻认识我国对外开放面临的新形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放眼世界,我们面对的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更趋平衡成为国际力量对比的走势,在曲折中发展是经济全球化的特征。

第一,如何真正落实“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要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尤其要注重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

第二,以时不我待的精神补齐核心技术短板。要充分认识全球价值链中存在的风险,列出关键技术、高端设备以及核心零部件和元器件清单、攻关时间表,攻坚克难、补齐短板。通过创新发展突破僵局,尽快把关键核心技术这一“大国利器”牢牢抓在自己手里。

第三,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基础上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采取措施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和消费;消除地区保护主义,建立国内统一市场。

第四,以更高水平的开放解决开放中遇到的问题。对于在对外开放进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我们应当坚定信心,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按照党的十九大设定的目标,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猜你喜欢

对外开放经济全球化开放
云南民族民间工艺生存发展分析
苹果软件更“开放”更“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