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的方法及关键绩效指标的确定
2020-08-13黄海霞
黄海霞
摘要:面对市场的激烈竞争,绩效考核体系能够为一个单位当中的确定好工作的重心。同时人们在一个组织当中拥有明确的绩效考核体系,也能够理解自己的工作应该向哪一个方向努力,可以说绩效考核的方法以及关键指标在整个单位的工作当中都是十分重要的。本文中笔者根据自身的工作经验,来谈一谈绩效考核的方法及关键指标的确定。
关键词:绩效考核;考核指标;工作目标
确立了绩效考核的指标,就相当于为单位职员确立了日常工作当中的主要工作内容,可以说绩效考核指标很大程度上会影响职工判断自身工作职责和工作效果的重要标准。因此绩效考核的指标和方式在事业单位的日常管理当中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好的绩效考核指标,能够让职工以及各个部门之间将自己的工作重心和工作方式与单位的发展目标紧密配合,实现双赢和利益最大化。因此在制定绩效考核的方法及关键指标时,必须要有深刻的考量,结合单位当前的发展方向制定清晰明确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方法及关键指标。
一、常见的绩效考核方法
(一)两相比较法
绩效考核是指主管人员或者更上一级的人员,对于自身管理的相关人员进行工作系统评估的一种衡量评价体系。由于日常工作当中,每一个职工各自的工作重心都有些许的差别,同时没有人可以完全有精力将所有的工作内容都放在对他人的监督上,因此绩效考核能够让职工的工作有效性更好的展示出来。可以说绩效考核的方法直接会影响到考核计划的成效以及结果是否合理。在常见的绩效考核方法当中,两相比较法是将评估者对每一位待评估的职工与其他被评估职工一一进行对比,在所有被评估职工当中的最优者即为绩效考核的第1名,以此类推向下顺延。两相比较法的好处在于可以让每一个职工在日常的工作当中,能够充分的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动自身的考核指标,当市场环境较差时,每一个职工的平均绩效都会比较低,而当市场环境变好时,职工的绩效又会集体升高,这样不会造成绩效考核指标过于死板固化所导致的职工懈怠问题。
(二)强制正态分布法
所谓强制正态分布法是按照两头小中间大的正态分布规律,先确定好等级在总数当中所占的比例,然后再确定绩效指标的方法。这样的方式相比于两相比较法来说,能够更加公平的展现出一个固定工作时间内,不同职工的工作效果。
(三)全方位绩效考核法
这种方法需要调动一个职工在工作当中所接触到的各个部门。由日常接触的其他同事,上级以及下级对其日常的行为进行打分。这种绩效考核的方法好处在于能够全面的展现一个职工在固定时间内的工作状态,对于职工的考核是很细致的。但是不足之处也显而易见,那就是整个考核过程的步骤过于繁琐,动用的人力成本过高。
二、科学合理制定绩效考核的策略
(一)根据不同岗位制定绩效考核方法和指标
在一个单位的发展过程当中,必然会衍生出不同的部门,而不同部门的职工根据其职责岗位的不同,日常所需要进行的工作内容也各有不同相对的,我们为其设定的绩效考核指标以及考核方法就应该有差别。
比如学校中的一线教学岗位教师,其绩效考核指标可以以强制正态分布法作为主体。如上文所说,强制正态分布法的考核方式可以很好的体现出一个固定时间内整个部门相同岗位中的人员各自的工作状态,同时又不会因为外部环境的变化而错怪或放松对于某一个职工的审查。再比如说,对于行政人员的绩效考核指标,由于其日常的工作比较繁琐,同时也会相对精细复杂,因此可以多采用全方位绩效考核法。在月末或月初由职工的上级同事以及日常会接触到的其他部门对其一段时间内的工作进行评价打分。总之根据不同的岗位职责制定各自适用的绩效考核方法,是单位科学利用绩效考核方法的一个基本前提。
(二)根据单位不同发展阶段调整绩效考核方法及指标
上文中笔者提到绩效考核方法及指标的制定目的是为了让不同的职工都能够将自己的工作内容,更好的与单位的利益目标保持一致。因此单位也应该根据自身在不同阶段的发展需求,动态调整绩效考核的指标及方法。
比如说,在单位刚刚成立的时候,需要有稳定的人才和稳定的团队,因此这时适用强制正态分布法进行绩效考核。当单位进入转型期时,可以采用两相比较法进行绩效考核,这种方法所连带的末位淘汰制度会让每一个职员都有更紧迫的感觉,从而能够努力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也能够为转型中的单位淘汰工作效果不佳的职工。
综上所述,绩效考核的方法以及关键指标制定的目的是为了推进单位能够在当下的情况中良好发展,达到单位发展的目标。因此在制定相关方法及指标时,应该根据单位不同的岗位以及单位发展的不同阶段靈活的调整绩效考核的相关内容。绩效考核的方法及指标是单位意志的体现,也是单位与职工之间进行交流的最主要方式,只有科学合理的制定相关内容才能够保证单位更好的发展,也能够在更大程度上保证职工与单位之间的双赢。
参考文献:
[1]程茜.公立医院绩效管理现况分析及对策研究--以安徽省某公立医院为例[D].安徽医科大学,2019.
[2]周小燕.职业健康与安全管理体系的培训、危险源辨识和绩效测量规范运行研究[D].四川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