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爱学生,用心助力成长

2020-08-13周华

神州·上旬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工作管理创新实践小学班主任

周华

摘要:小学生由于年龄的限制,导致了其在生活和学习中的各个方面所表现出来的能力都不够成熟,非常需要引导和管理。班主任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工作性质上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对小学生的成长产生了非常重大的影响。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就主要针对小学班主任在管理工作中的创新与实践进行讨论,找出当前小学班主任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为教学管理工作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工作管理;创新实践

在小学阶段的教学管理中,不仅包含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提升,还需要做到促进小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使得学生能够均衡健康的成长发展。这就要求班主任要从学生的实际角度出发,有效的运用各种教学策略,实现班级教育管理体系的完善。

一、班主任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重要地位

小学阶段的学生所接受到的有效教育通常是来自于家庭和学校,学校不仅需要提供各个学科知识的学习,更是要保障学生的思想思维得到提升和进步。班主任就像是班级中的大家长,需要了解和掌握每一位学生的日常生活以及学习情况,从学生的实际需求的角度出发,为学生合理的创建学习环境。班主任的工作作风直接影响了班级内的整体教学环境建设,同时也是联系学校与家长之间的纽带,由此可以看出班主任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具有着重要的教学地位,班主任自身必须要针对班级管理策略不断进行优化。

二、目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对班级内的柔性管理

在当前的教学阶段中,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学标准也得到了提升,然而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仍然保留了传统的教学理念,依赖于硬性的班级规定来约束学生的行为,导致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始终存在着一条不能逾越的鸿沟,学生对于班主任的情感并不是亲近和尊重,而是更多的掺杂了畏惧的成分,使得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缺乏正常的沟通和交流。这种单一的硬性规定缺少柔性管理的中和,使得小学生一时无法接受这种过于严厉的管理措施,并未从内心理解班主任对于班级的各项管理规定,对于小学生思想健康成长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2、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调动不足

每一位班主任都希望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班级环境,帮助学生在优质的教学环境中成长,因此在教学中利用较高的管理标准来要求学生,然而一部分教师却忽略了小学生的个人能力是否能够真正的达到这一标准。高标准虽然能够规范学生的个人行为,但也压抑了小学生的天性,让学生始终生活在条条框框中,使得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受到限制。更严重的是一些小学生在目前无法依靠个人能力达到的标准会严重的打击学生自信心,使学生丧失参与班级建设的主动性,会对班级管理工作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3、素质教育与学科教学之间缺乏平衡性

由于受到我国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最为重视的往往是学生的学习成绩,所以通常会花费大量的精力在学生的学科教育上,希望通过对学生学习态度以及学习能力的提升来帮助学生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却忽视了对学生思想道德品格的教育,使得素质教育与学科教学之间的平衡性被打破,一些学生即使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却并未树立起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造成了小学生性格成长方面的缺失。这种失衡严重的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对教学工作的开展也造成了一定阻碍。

三、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具体创新实践策略

1、促进德育教育与学科教学的共同推进

人们常说“立人必先树德”,想要让小学生能够得到更加健全的发展必须要保证德育工作与教学的同时推进,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建立健全的人格。对于班主任来说,形成良好的班级风貌是其根本性的目的,必须要使得学生能够在班级中得到均衡的发展。在管理过程中,班主任可以随时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渗透德育知识,教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让德育工作与日常学习相辅相成,为学生成长保驾护航。可以通过阅读传统文化书籍的方式增强学生对思想品德的认知,例如诵读《弟子规》《三字经》《论语》等,利用经典名著潜移默化的影响小学生的思维,在班级中形成良好的风气,进而达到强化班级管理的目的。

2、增强班级管理工作的灵活性

要想让小学阶段的学生服从班级管理并且能够在积极健康的环境下成长,班主任必须从班级管理政策入手,采用灵活多变的方式来实施管理方案。在管理措施的选择上,班主任要明确小学阶段学生的普遍特征以及班级内每位同学的性格特点,制定多种不同的针对性教学计划。比如在教学中引入激励性的教学政策,对学生进行适当的鼓励,帮助学生对学习以及日常的学校生活产生自信心,同时强化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互动,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真正的做到与学生交朋友,转变班主任在小学生心目中的固有印象,对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向积极方面成长也有良好作用。

3、强化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班级管理中仅仅依赖于班主任被动的教育管理是远远不足的,一定要着眼于班级学生的主体作用,需要对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进行强化。在制定班级管理各项规定时,班主任可以让学生参与进来,与学生共同制定相关的管理目标。学生参与到实际的班级管理工作中会产生强烈的自豪感,从而促使其约束自身,完成班级管理工作目标。班主任还可以与学生以班会形式开展工作总结,与学生一同反思自己在当前教学阶段中存在的问题,归纳班级管理工作中较为优秀的部分,与同学共同进步,同时为学生树立起良好的榜样作用,进一步强化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效推进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

四、总结

小學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要明确学生才是班级的主体,无论管理手段如何创新,都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才能使得班级整体风貌更加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教育需求。

参考文献:

[1]陈莉欣,杜梦雅.浅析小学班级管理的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7(1):279-280.

[2]钟文刚.班级管理工作中渗透心理辅导的研究[J].成才之路,2017(12):7-8.

[3]颜梅芳.着手细节,水到渠成--浅谈小学班主任工作管理的策略探究[J].小学生作文辅导,2017(3):69.

[4]袁海燕.优化班级管理,提升育人品质——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方法经验之我见[J].学周刊,2018(7):171-172.

[5]相西红,刘洁.如何在小学班级管理中构建激励机制[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7(4):30-31.

猜你喜欢

工作管理创新实践小学班主任
技师学院班主任工作管理方法探究
浅析班组文化建设与创新实践
浅谈小学班主任工作
新时期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意义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班主任工作探索
T计划工作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