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体育教学俱乐部制改革的必要性和实施方案
2020-08-13樊婷婷高小涵
樊婷婷?高小涵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深入改革,高校体育教学的模式也开始发生变化。在遵循传统的体育课程教学基础之上,目前高校当中出现了体育俱乐部制的新教学模式。体育俱乐部制无论是在高校教学当中,还是在我国社会当中。都是一个新鲜事物,高校教育作为社会发展的风向标,优先尝试这种先进的教学方式,能够带动整体,高校内部体育教育的质量优化,同时也可以对社会起到示范作用。本文中笔者就自身的教学经验来谈一谈高校体育俱乐部制教学改革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高校教育;体育教育;俱乐部制
引言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当中,高校的体育课程往往是采取较为系统化,固定化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一般是拥有一套完整的教学大纲,在固定的学时之内,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技巧。这种體育的教学方法在一定的时期内起到过积极作用,对于普及体育运动技巧功不可没。但是在今天的教育环境当中,这种教学方式往往会使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束缚了学生在体育运动上的主观能动性。在这种情况下,部分高校开始尝试使用体育俱乐部制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优化当前的高校体育课程教学。
一、实施体育俱乐部制教学模式改革的意义
(一)提升学生体育运动的自主性
体育教学不仅是高校教育的一个基础内容,同时也是校园文化传播的重要部分。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往往是以竞技运动项目为教学核心,因此在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体育运动习惯能力等方面时,也会主要集中在这些运动项目上。这样的情况会导致学生在运动过程中的心理和生理发展时,形成一些不必要的困扰现象。而高校体育俱乐部制的教学模式可以最大限度的体现学生的实际需求在体育教学活动当中增添一些不同类型的体育活动,根据学生的实际要求导向来促成学生日常的体育学习。这样一方面不会过多增加教学成本,另一方面还能够让学生提高体育运动的自主性。
(二)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
在体育俱乐部制的体育教学模式当中,由于体育运动内容都由学生自主选择,因此学生在运动过程中就会更加具有热情。体育俱乐部制的教学模式,不仅是在体育运动项目上进行了拓展和改变,更是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进行了本质上的变革。在这种模式之下,学生并不完全通过教师的教学来限定自身的运动方式,而是能够在运动过程当中,通过与其他同学的相互协调,分析和策划体育活动的形式与内容,将体育运动作为自己主动要求的事情来实现。这样学生在运动过程当中,就会朝着更加专业化的方向发展,随着学生对于运动本身研究和了解的增加,学生的运动能力也将逐步提高。
二、俱乐部制体育教学改革的相关策略
(一)扩大教学场地,加大设施投入
体育俱乐部制的教学改革,需要高校体育活动场所的增加,在具体的开展方案上,无论是高校的硬件设备还是其他资源的投入,都会关系到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热情。体育俱乐部制的教学模式给予了学生极大的自主空间,然而如果运动场地不足,那么学生所有的策划内容都无法真正实现,这会极大的打击学生的运动热情。
举例来说,篮球俱乐部是高校体育活动当中常见的一种组织,通过俱乐部制进行体育教育,必然会常常举办篮球比赛,而篮球比赛需要更多的场地支持才能够使得整体的比赛内容流畅进行。
(二)学校内部给予制度上的支持
除了在硬件上加大投入以外,学校在制度上还应该给予相关的支持。这种支持主要指的内容是学生在体育俱乐部当中所举办和策划的活动,学校可以在制度上给予更多支持的条件。
比如说,在俱乐部当中学生策划举办比赛,这需要调动一些人力资源,也需要学校方面批准场地和相关的运动物资等等。在这一方面学校的审查可以更加宽松,放宽更多的限制条件,降低体育俱乐部举办和策划活动的门槛,提高学生通过体育俱乐部制的教学模式进行体育活动的热情。同时学校还可以通过制度上的建设,为体育俱乐部参与和举办活动提供条件。比如学校每年的运动会,可以设置以体育俱乐部为单位进行参加,这样让学生对于俱乐部的认识更加深入,归属感也更强。
(三)增加人力资源的投入
在体育俱乐部的建设过程当中,最重要的资源仍然是人力资源。学生需要专业的指导才能够进一步提高体育运动的水平,同时体育俱乐部想要举办活动,也需要有专业的人员参与,提供相关的经验意见。
这一方面需要我们引进专业的人才,另一方面也需要让当前的高校体育教师意识到除了进行体育教学之外,还要辅助学生完成相关的学习,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体育俱乐部制的教学模式下,体会到更多体育运动的乐趣,丰富体育活动的形式。
综上所述,在今天的教学过程当中,我们想要进一步优化体育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的体育运动积极性,就需要真正发挥好体育俱乐部制的教学模式优势。体育俱乐部制的教学模式在制度上更加贴合当下的教学状况,通过学校制度上的配合,硬件场地的投入以及人力资源的增加,我们可以让这种模式在高校当中焕发活力。
参考文献:
[1]徐振华;高校体育俱乐部制教学模式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8年25期
[2]陈接华;普通高校体育俱乐部制度实施的意义与发展对策[J];运动;2016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