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路径探究
2020-08-13张馨
张馨
摘要:英语是大学生的必修课之一,由于课程安排的比较多,学时长,英语教师有充足的教学时间,在大学英语的课堂上进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将大学英语教学和思想政治教学相结合,实现协同育人的教学目标。在互联网背景下,大学英语课程中可以开展有效的思政教学,大学英语中很多的文章内容,蕴含了西方文化的核心思想,通过互联网搜集相关资料,在英语教学中引入思政内容,学生不但可以学习中西方的文化思想,还可以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互联网;大学英语;思政教学;课程教学
大学英语课程内容具有人文性特征,里面包含了西方文化的精髓,根据课程的具体内容,引入相关的思政教育,在英语课程教学中,完成学生的思想建设,实现以德育人的目的。大学英语一般分为听力和读写两个方面,章节中包含了科技、环保、和平、创业、亲情等信息,通过课程的具体内容,引入不同的思政内容,在英语的学习中,建设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在互联网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问题
1、大学英语课堂互联网技术应用问题
互联网技术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已经得到普遍的应用,部分大学由于技术水平的原因,互联网技术主要应用在课件制作和幻灯片演示上,没有充分的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在教学内容设计时,没有融入互联网技术意识。在学习的教学考核中,没有针对多媒体教学,建立考核制度,教师在运用时受到技术水平的限制,实际操作不够规范,所以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没有实现互联网教学,导致大学教学改革和创新的发展相对滞后。
2、大学英语课堂没有实现多元化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形式单一、方法简单,没有实现多元化教学,部分大学的英语课堂,还是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以英语教材作为教学内容设计的主体,分节、分章的讲解句子含义,以及英语单词的认识和理解,在应用互联网技术时,根据教材的内容,演示英文句子、朗读课文、图片以及视频,依据英语教材进行英文知识的讲解,没有拓展文章的知识面,忽略了单词、语法之间的关联,没有针对性的口语训练,缺乏多元化教学的方式,降低了大学英语课堂的教学效果。在英语教学中没有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大学阶段,学生的身心已经发展成熟,具有成人的思维和思想,在英语课堂中,可以加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完善学生的心理和思想的建设。
3、学生参与度不够
将学生作为大学英语课堂中主体,在互联网背景下,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开展互联网教学,教师作为指导者和引导者,使用多媒体技术,引领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在多媒体中与学生开展互动交流。在实际网络教学中,学生缺乏参与互动的兴趣,配合度不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在课下没有进行针对性的复习,英语知识掌握有限,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
二、互联网在大学英语课程中的作用
1、提高大学英语教育资源的利用率
在互联网背景下,网络信息高度发达,大学英语教育资源极其丰富,资源传递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育资源可以实时异地传播,不同地区的大学可以互相接收各自的教育资源,实现大学间的教育资源整合,再将整合的教育资源传递给其他的大学,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极大的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率。
2、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互联网技术在大学英语课堂上的应用,学生可以在网上进行英语知识的学习,不再受到时间和地点的约束,自己掌握学习进度和学习方式,互联网为学生提供的学习平台,具有很好的灵活性、方便性、快捷性,学生掌握学习的自主权,适应互联网时代的英语学习需求。
3、促进师生之间的思想交流
师生之间借助互联网进行交流。在网络上进行思想上的沟通和交流,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在网络中师生之间可以平等沟通,畅所欲言,教师通过网络解答学生的疑问,学生通过网络向教师吐露心声,在网络中实现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4、个性化教学
以互联网为平台,进行大学英语教学,学生获得了学习的自主权,教师获得了教学的主动权。教师在使用多媒体平台教学时,要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方式,根据学生个体的特点、英语水平、学习态度等进行综合分析,设计网络教学的内容,使教学活动具有针对性和个性化,学生更加容易接受和理解。
三、互联网背景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分析
大学英语作为基础学科,在引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时,存在着不少问题,增加了英语教师的教学压力,在互联网背景下大学英语课程引入思政教育主要面临着以下困难:
1、英语教师缺乏思政引入的教学经验
在以往的教学中,英语教师只需讲解好英语教材中内容,或者通过创新,应用互联网进行英语课程的设计,在英语课程中进行思政教育,除了要做到以上两个方面,还要加入思想政治教育,部分英语教师缺乏思政教学经验,在教学实践中,很难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一般英语教师认为,教材中的英语文章以西方文化为主,在其中很难引入中国的文化思想,中西文化和思想有着很大的不同,在英语课程中引入中国的文化思想,会阻碍学生英语思维的建设。
2、互联网背景下英语教師思政教育的意识
部分英语教师缺少对思政教育的认识,在英语课堂中引入思政教育时比较僵硬,没有充分的挖掘英语课程的思想,生硬的将理论贴合到课程中,影响了英语课程引入思政的效果,在教学活动中讲解会很不自然。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教师可以应用网络中的教育资源,搜集相关信息,使思政教学不再局限于教材,将更贴合的思想融入到课程中,将微课、翻转课堂、慕课等应用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促进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实现互联网利用最大化。
四、互联网背景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实施路径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信息传播速度快,学生即是信息的传播者也是信息的获得者。作为英语教师,借助互联网,与学生之间传递信息,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知识,准确的搜集资料,完成大学英语思政教学任务。
1、提高自媒体平台的利用率
现在教師和学生的交流不仅仅是在课堂中,在网络环境中,教师和学生也可进行日常的交流,师生之间在网络中频繁的互动,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在网络中,师生关系平等,有利于思政教育的开展。教师利用自媒体平台,有意识的与学生建立沟通,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在自媒体平台中设置连接,将自己搜集到的英语学习资料和教育资源进行连接,形成一个英语资源库,在网络中建立英语课程的小课堂。
2、在英语课程中自然引入思政内容
英语教学改革和创新,都是围绕提高教学效果而展开的,思政引入要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大学英语教材中的课程,有利于思政内容的引入,例如《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版中有一章节的课后练习,有关于美国梦的翻译,英语教师可以引入中国梦,在网络中搜集相关信息,帮助学生理解美国梦和中国梦的区别,理解中国梦的含义和内涵,明白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意义。根据英语教材中的内容,自然引入思政课程,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的同时,获得思想上的建设,避免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单一、枯燥。在互联网背景下,将中西方文化进行比较,融合思政教学,扩大学生的眼界,获取更多的思想和知识,在课下,学生之间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有效的互动,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完善思政教学的内容。根据教材中的内容,英语教师设计思政教学大纲和教学活动,结合网上课堂,与学生一起设计、制作英语思政教学视频,在网络上进行互动,提高学生口语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
3、英语教师应具有思政教育的意识
英语教师要转变思想,认识到思政教育的重要作用,在教学改革创新中,应用互联网技术,在大学英语课程中引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教学内容设计时,重新梳理英语课程的知识结构,在其中自然的引入思政元素,使用多媒体技术,设计课件,搜集相关信息,丰富课件的内容,在实践教学中,使用全新的教学理念,讲解教学内容,在英语课堂中完成学生的思政教育。
结语: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社会大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打破以往的生活习惯,移动互联网已经得到普遍的应用,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在现今的环境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要紧跟互联网发展的步伐,加快教学改革,利用互联网中的各种资源,规划设计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在其中自然引入思政教育,优化大学英语课堂内容,实施协同育人的教育观念,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提高英语课堂的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付雅楠,梁娜.多模态视角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反思[J].智库时代,2019(44).
[2]李馨.课程思政视阈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初探[J].教师,2019(20).
[3]黄怡凡.课程思政体系下的大学英语教学[J].文教资料,2018(5):209-211.
[4]刘晓阳.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研究[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8(05)
[5]唐玉福.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化路径探究[J].智富时代,2019(01)
[6]甄桂春.互联网背景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路径研究[J].智库时代,2019(26)
2020省教育科学规划专项课题、课题名称:利用云平台开展大学英语课程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