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插画专业课程项目实践教学探索
2020-08-13赵丽娜
摘要:插画作为一种独特视觉传媒艺术形式,以其专业的灵活性实用性越来越被广泛应用于现代设计各领域,社会潜藏着对插画专业人才需求的巨大市场。目前我国高职院校设置插画专业也随之增多,怎样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应变能力强,综合创新性插画专业人才是当下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专业课程教学无疑是首要进行探索改革的重地。本文以插画专业课程教学为研究对象,实践“插画实践创作+再运用”项目实践教学模式,深化插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为专业课程实施项目教学提供依据。
关键词:插画专业课程;项目实践教学;插画再运用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要求“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其中提出了推进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更新课程内容,深化多种模式的课程改革,普及推广项目教学”。插画专业表现形式多样、又极富创造性,现今专业性变得更为多元化应用到商业各领域。一位合格优秀的插画师应具备扎实的绘画能力、不拘一格的创新精神、良好的社会沟通合作能力,可见职业综合素养更为重要。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社会新形势专业发展,也不能很好的完成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插画艺术教育需要进行专业教学课程的改革,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模式,优化课程内容,调整课程结构,提升教学质量。在专业教学中应不断加强课程内容与当今专业市场对接,将项目适时地引入到专业课程中,丰富活跃课程内容的时效性,鼓励学生在掌握一定技能的基础上自主创意专业表现形式,进行实践创作再运用,对创作的插画作品进行改造加工,拓展插画多元化应用,强调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在课程的实施中,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依据真实工作情境中具体工作设置教学目标任务,学生分组模拟工作流程完成相应的专业任务,最大化的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并根据行业要求对学生完成的任务项目进行评价,使教—学—做三位一体,从而改变传统理论与实践教学相分离的教学模式,培养出合格的高素质专业应用型人才。
一、插畫专业课程教学现存问题
著名教育学家吕型伟曾对我国传统教育进行了回顾与总结:教学内容死板,教学大纲多年不变;单纯的知识教育,旧有经验的复制,忽视实践,没有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以考试分数评高低;忽视人文教育,没有进行全面素质教育等。高职院校插画专业课程教学应在了解专业市场发展趋势的前提下,吸收创新性因素使教学更具实践性应用性,目前仍存在课程内容跟不上专业形式发展,教学实践环节偏少,教学方法模式固化等问题。
1、教师主观安排专业课程内容
国内插画专业化的形成以及在艺术院校的开设时间并不算长,多数插画教育者都是绘画艺术工作者,参与市场实践少,把握插画商机欠敏锐,很难将专业实操性经验带入教学中,对插画的专业性、职业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在专业课程内容安排中存在以教师为中心,按个人偏好定专业训练,只是传统讲授基本的专业绘画理论知识和基本技法,学生在教师单向制定的专业主题下模仿练习,没能对插画设计意图进行独立的思索,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老师单向灌输、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创新意识薄弱,创新能力得不到培养,没能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学习主动性差,学习停留在简单的复制层面,专业技能创作能力不能在实际的工作情境中得到锻炼。
2、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方法单一
由于教师思想保守教学模式固化,不能主动尝试改变已熟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单一,以教师布置学生独自完成专业训练为主要教学方法,学生实践自主探究模块偏少,课堂氛围缺乏活力。课堂组织教学缺少以集体或小组自主合作、探讨的学习方式,学习方法单调封闭,学生的专业潜能、各自优点、积极性不能极大的调动起来,导致整体的毕业素养不能高效达标,毕业选择就业的行业面窄,部分学生不能对岗就业。
3、教学评价方式不足
在教学评价中评价主体单一,以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来评定最终的分数为主要的评价方法,这种统一的考核评价标准很难从各角度全面地评价每位学生,不符合插画专业综合性的特点。学生被动接受评价,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真实学习感受,学习成果得不到真实地反馈,不能使评价成为认识自我,发展自我,激励自我的一种手段。教师也不能及时诊断课堂教学问题,制定教师个人的发展目标,促进教学的改进和改善。
二、“插画实践创作+再运用”项目实践教学模式
现代插画广泛运用各种表现手段,应用范围的空间更为广阔,成为了人们生产和生活不可或缺的艺术形态。为了使职业教育适应插画专业市场需求,插画专业教学应紧随时代发展,加强课程内容多样性。将插画市场项目引入专业课堂把课程内容分为两模块,探索“插画实践创作+再运用”项目实践教学模式,在插画实践创作基础上开发再运用创意产品项目,以适应插画市场多领域应用需要,拓展教学形式延展专业发展空间,充实专业课程的实践应用板块,培养锻炼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综合应用能力,使学生掌握插画相关产品商业应用,具备多样化、多元化的创作表现能力。课程实施过程中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指导教师引领,模拟真实的工作情境,采取项目教学、案例教学、任务驱动等方法,学生依据自己的专业特长分组建立项目团队,完成整个项目或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分层将工作项目分解若干子项目或单独创意完成某一部分,这种小组合作式的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求知兴趣,弥补传统教育的统一化教学,关注了学生的差异,尊重发挥学生的专业能力优势,发展个人绘画风格,探索感兴趣的专业领域,逐步形成绘制成熟作品的能力,实现个性化自主教学。学生因为充分参与到课堂中,从而形成和谐融洽的教学环境。课程结束后采取了调查问卷的评价方式,结果显示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学生对专业课采用项目实践教学表示满意或非常满意,对插画再运用模块表示很喜欢,变换创作形式开扩了思维,锻炼想象力创造力和实际操作应用能力。通过开展专业课程与项目相融合的教学模式,学生提前了解插画市场工作情况,更有针对性的加强专业技能的学习,在专业学习的实际操作过程中直观形象的加深了对插画的理解,并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不断地挖掘自身的专业潜能,体现自身的价值,做到市场引领教学,学生适应市场。
二、“插画实践创作+再运用”项目实践教学模式策略
1、探究自主合作的课堂教学模式
合作学习兴起与美国,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普遍采取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在插画专业课堂中,教师应采取灵活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予学生自主探究集体协作的时间和机会,使学生主动参与并积极思考,了解本专业的工作流程,培养岗位所需的实际专业能力并能自主探讨问题克服困难,以应对将来职业岗位的就业压力。“插画实践创作+再运用”项目实践教学是小组分工自主合作的教学方式,将课堂回归给学生,学生主动参与搜集素材,讨论实施,教师帮助指导参与。通过项目、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尊重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和进度上的差别,最大化的使每位学生对整个教学过程充满兴趣。学生通过独立创作或团队合作的方式创作插画的教学方式不仅做到了专业技能活学活用,获得实用的插画绘制技巧,还培养了互助和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掌握沟通合作的方法与技能。在插画再运用模块中学生运用逆向思维反思方法整合所学的专业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和专业体验方式。
2、校企合作,加强实践教学内容的实效性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插画专业的特殊性需要大量的实践教学来适应社会市场需要,梅里尔的“首要教学原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梅里尔认为,“学习只有在学习者从事解决真实世界里发生的问题时,只有当学习者能够通过论证或应用而激活已知知识、并将其作为理解新知识的基础时,新知识才会被整合到学习者的世界当中”。学校通过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锻炼实践技能的平台,解决了教学内容偏离市场实际应用的问题。在企业反馈与需要的前提下,有针对性的在专业教学中选择引入企业项目或直接以工作室的角色对接项目任务,加强实践教学内容的实效性,让学生直接参与到具体的插画设计创作中独立开展插画项目创意工作,学生在真实的工作实践中运用已学的专业技能知识,明晰正确的插画行业的具体内涵,锻炼了承接项目和实际处理项目案例的能力,也了解本专业相关职业的发展和职业要求,增强了良好的职业意识,这是学生职业生涯的需要。
3、丰富评价方式尊重了每位学生的想法意见
丰富评价方式,使插画专业课堂更加富有生机,专业课程结课采用调查问卷、个人学习清单、成绩分析、学生互评的评价方式,学生学习过程的点滴进步表现进行表格式记录评价,让学生参与评价学习结果,改变过去单独由教师评价学生的状态,学生参与评价掌握课程反馈信息,不仅为教师判断自己教学状况提供大量一手资料,而且学生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长处短处,促进专业学习。
结语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推进,国家高度重视高职院校发展,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创新性高素质专业人才是迫在眉睫的,插画专业的学生要适应新媒体时代发展,在这种大的社会环境下,教师有必要开展教学改革,不断研讨新的教学策略和手段,积极探索和构建信息化时代下的教学新模式。
参考文献:
[1]孙玉萍.插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5(22).
[2]王晓迪.基于工作室化项目实践教学改革模式探索—《金山农民画旅游纪念品的设计与研发》课程案例解析[J].艺术教育,2013(9).
[3]侯力丹、乔文黎.插画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6(16).
[4]冯明玲.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课改革动向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0).
课题来源:河北省保定市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课题项目《“众创空间”背景下高职院校插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193003)
作者簡介:赵丽娜(1981.12-)女,汉族,河北保定人,硕士,讲师,从事美术教育,学前教育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