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百家争明,方能百花齐放
2020-08-13万和平
中华民族千百年以浴血奋争延续和成就了自己的文明史,以善良和谦卑所培植的含蓄与内敛抵御外侮和大自然的侵害。时至今日,曙光尽现,却依然雄关漫道,千艰万险。中华梦圆,任重道远。只有高举理想信念的大旗,不移坚定方向,才能到达胜利的远方。
1956年毛泽东同志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在新中国处于国际上处于被仇视、孤立和封锁,国内缺乏行之可取的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方法和经验,在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的思想和方法尚不明晰的情况下,在文艺和思想意识领域所需进行的辩论和探索。文艺是现实世界的反映,百花齐放是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发展目标,而百家争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强力措施。但是,时代不断发展,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应该拓展出更加宽泛的时代意义。
首先,时代呼唤百家争明。鸣与明,已经有本质不同的意义。为明而争,因争而明。鸣为争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和中国特色社会议建设事业有了明晰的思想方针。經受了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挫拆和磨难,以韬光养晦的民族智慧,和打开国门改革开放在惊涛骇浪中发展自已的民族勇气,中华民族不断实现既定目标,一步一步走向富强。在思想领域形成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贯穿中国发展进程的思想体系。这些明晰的思想武器,不断而且正确地指引着中国社会主义的建设。而百花齐放,成为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包括文艺事业的既定目标和追求理想。这些明晰而强大的思想武器,不断壮大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实力,提升中国的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地位,提振了世界对中华民族、中国道路的再认识,让世界学有榜样,有自知之明。因而,有一个明晰而且持续渐进的思想体系,不断增强纠错与免疫,不断提供社会主义事业的保障能力,才会有我们富足的政治自信、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百家争明,是实现百花争放的与时俱进的客观要求。
明胜于鸣,文艺和文化作品主题引领必须是有利民族发展进步的正能量。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世界命运共同体所饱含的普天同福的思想,成为中华民族打开世界之窗的最金彩的钥匙。明胜于鸣,不断解剖自己,提炼自已,继承自已,发扬自已,重塑自已,不忘初心,勇敢前行,成就伟业。让轰轰烈烈且成就卓著的民族大业所彰显出的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成为风雨飘摇、人心扭浮的人们走出暗夜的精神火炬!
明,清明亮晰。水秀山明的理想家园。明,情怀坦荡,深明大义,光明磊落,洞明世事。明于治乱且正身明法,举国向明而治,我中华必将兴盛于未来!
作者简介:万和平(1968.4-)男,彝族,贵州作家,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州市文联退休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