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红与黑》中的现实主义特征

2020-08-13熊慧

神州·上旬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红与黑现实主义

熊慧

摘要:司汤达所著的长篇小说《红与黑》作为19世纪现实主义的奠基之作,践行了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小说取材于社会现实,记录了法国波旁王朝复辟后社会的剧烈动荡与变化。《红与黑》通过对现实生活的细腻描写开启了人们对现实的思辨,通过对典型人物于连的形象塑造,再现了当时法国上流社会和底层阶级的格格不入与重重矛盾。本文将从主题思想、主人公形象两个方面解读《红与黑》中批判现实主义的创作特征,并对于连悲剧的现代启示意义进行探究。

关键词:《红与黑》;现实主义;于连形象;现代启示

作为19世纪现实主义的先驱,司汤达以作家的高度自觉在《红与黑》中深刻地展现了社会的真实面貌,突破了浪漫主义文学的禁锢。小说以法国波旁王朝复辟后的社会环境为大背景,通过叙述主人公于连的浮沉荣辱、兴衰成败展现复杂的社会矛盾和阶级冲突,因而具有重要的现实主义特征。小说描写的于连个人奋斗的悲剧,具有很强的真实性和典型性。探究《红与黑》的主题内涵和主人公于连矛盾的性格,是理解其批判现实主义创作特征的关键。而于连的悲剧所蕴含的启示意义,对现代人也具有警醒的作用。

一、主题思想:为真实的社会风貌做出文学性的刻画

《红与黑》的现实主义特征在司汤达细腻的笔触下显得十分生动,体现出作者强烈的思想倾向和批判精神。客观地、冷静地观察现实生活,用历史的、具体的人生图画来反映社会生活正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当时的法国被一股浓郁的物质欲望笼罩。人们从自身利益出发,争相攀比着权势与地位。在金钱至上的世界里,虚荣就是活着的意义,没有任何的人情味可言。司汤达在《红与黑》中将这种社会风貌写得酣畅淋漓,如讲到市长德·雷纳尔先生将要为自己的孩子请一位家庭教师时,写道:“‘这样的安排还有其他好处。德·雷纳尔先生得意地看着妻子,继续说道,‘华勒诺刚买了两匹漂亮的诺曼底骏马拉车,非常神气。可是他的孩子却没有家庭教师。”[1]虚荣和浮夸占据了德·雷纳尔先生的灵魂。

此外,《红与黑》还通过复辟王朝的阶级关系来凸显时代特征。小说深刻揭露了资产阶级当权者之间的尔虞我诈,他们心胸狭隘、卑劣猥琐、爱慕虚荣却常伪装成热衷知识和艺术、易受感动的慈悲心肠。典型代表是市长德·雷纳尔先生和贫民寄养所所长瓦列诺,两人常年为德·雷纳尔夫人争风吃醋,却多次狠心利用她并觊觎她的资产;为了显摆知识,两人都请于连来当家教,实际上都却对知识和教育嗤之以鼻。

小说还将上层社会的奢靡生活与下层人民的悲惨境遇作对比,通过悲愤的控诉和真挚的怜悯反映黑暗腐朽的社会现实。当于连参加瓦列诺举办的上流酒会时,他为那些受欺凌的穷人流泪;当于连看着侯爵之女玛蒂尔德以出入舞会和沙龙、伤害富家追求者为乐时,他感觉自己的自尊心也一同被人侮辱。对于复辟势力,司汤达以深邃的历史观照,通过以于连为中心的各种人物关系的矛盾,来反映当时复杂的阶级斗争与政治斗争。

二、于连形象:矛盾的性格

小说《红与黑》创作的艺术特色之一是将人物的性格与环境紧密地聯系起来,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司汤达在广阔而具体的社会环境中描述了于连复杂性格的形成与发展,拿破仑时代与复辟王朝时期平民青年的不同境遇,教会人士的权势财富,神学院的虚伪与奸诈,侯爵府的伪善与阴谋,启蒙思想和拿破仑事迹的影响,复辟与反复辟的斗争等等,既表现了复辟时期的社会全貌,又构成了人物活动的时代和社会环境。

小说中,“红”与“黑”既象征敌对的两种势力,也意味着于连所要选择的两条人生道路。对于出生底层的于连来说,“红色”代表个人理想,“黑色”代表庸碌无为。他渴望能像拿破仑一样征战沙场、建功立业,然而他的内心矛盾而痛苦。为了生存,为了向上爬到他想要的飞黄腾达,于连把对拿破仑的狂热深埋心底,装作循规蹈矩地过起了日子。他把拉丁文的《新约全水》和《教皇论》背得滚瓜烂熟,夜里却翻着拿破仑的《圣赫勒拿岛回忆录》激动不已;他在保皇党的贵族家里工作,火热的胸前却大胆地揣着拿破仑的头像。最终他的生命如一颗流星,在“红”与“黑”的交战中,在出人头地的个人理想彻底破灭后,他放弃了被救赎,而走向毁灭。

“红”与“黑”也可以看做个人与社会的冲突。于连是小资产阶级知识青年的代表,他虽然出身低下,但野心勃勃,渴望飞黄腾达,改变命运。于连对社会地位的不满,让他仇视社会。司汤达把于连在上层社会各种环境下的种种心态刻画得淋漓尽致。这是作家第一次将人物与生活环境有机地具体地结合起来,标志着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新发展,即在典型环境中塑造典型人物。即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司汤达对主人公于连性格的塑造,批判了黑暗势力对普通人性的扭曲与摧残。

三、于连悲剧的现代启示意义

法国大革命的余震一直在不断涤荡着所有人的心,《红与黑》中于连的悲剧在于,他恰好生长于社会不断动荡、新旧观念冲击的时代,作为当时的中小资产阶级知识青年,于连早已经将个人能力与美好的未来挂钩,并试图用个人力量去对抗沉重的腐朽的封建等级。渴望以一己之力撼动旧制度改变命运的想法注定是一个悲剧,也注定了他将被统治阶层像小丑一般玩弄。

于连是一个复杂性格的人物,他既反抗又妥协,既真实又虚伪,既自尊又自卑,既善良又伪善。他的一生都在挣扎,他为了成就心中的梦想放弃过最珍贵的热情,虚荣心和野心摧残了他的理想。而对于现代人来说,这种状况依然存在。面对现实社会的残酷和压力,很多人像于连一样在名利场里迷失,试图通过走捷径来获得成功。每个人都被时代的洪流紧紧裹挟,没有喘息的机会,只能不断妥协。因此,那些在混沌的世道里依旧能坚守自己原则,成就自己的人生和事业的人,才能更显得难能可贵。但是,世界上有像庄子那样,“宁生而曳尾涂中”,无欲无求的人;也就会有像美剧《纸牌屋》里安德伍德夫妇那样追名逐利,善于玩弄权术,并乐在其中的人。在时代的历程中,人性也在被反复考量,时代的命运造就了他们的命运,但不同的选择决定了他们不同的人生。

作为批判现实主义的创作大师,司汤达在作品中描绘了复辟时期法国社会的广泛社会图景,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各种阶级矛盾,揭露了波旁王朝的黑暗现实,体现了反复辟的主题思想。作为批判现实主义的经典之作,《红与黑》有着穿越时空的影响力和现实主义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法]司汤达著,张冠尧译,《红与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15。

猜你喜欢

红与黑现实主义
“建设性”法律现实主义——对卢埃林法律现实主义的另一种解读
自然科学与“现代现实主义”——19世纪现实主义再阐释
情人礼赞
新法律现实主义
红与黑
《红与黑》的主题意义与爱情观
新现实主义与中国
红与黑
新现实主义巨匠
什么是现实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