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小班化教学在动力装置课中的应用

2020-08-13谢慧

卷宗 2020年14期
关键词:动力装置小班化教学

谢慧

摘 要:小班化教学已成为新的教学趋势,为了满足教学改革需求,提升动力装置课程教学质量,结合动力装置课程的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对该课程的小班化教学的课堂策略及其优势进行分析和研究,尝试在该课程中应用小班化教学手段。

关键词:动力装置;小班化;教学

近两年发动机专业教学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就是学生人数较少,从提升教学质量的角度来看,极适合开展小班化教学。研究小班化教学中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实施过程、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是发动机专业进入小班化教学时代亟需探究的问题。

1 课堂策略

本学期上学生人数为16人,授课地点在动力装置实验室,保障条件能基本满足教学内容所需。在课堂上,老师根据不同教学任务而采取不同的组织形式、安排相应的课堂活动,学生一般以小组为单位参与并完成各个活动。对于理论学习,可以采取小组讨论形式,使学生自主查阅资料,分析讨论,得出结论。对于实践操作,可以先由老师指导,再由小组自行实验或实践,在学生动手自学操作的过程中,由学生根据实践结果得出结论。老师在小组得出结论的基础上,再进行归纳讲解。

这种课堂策略是以老师为指导、学生为主体进行的,老师起着主导牵引、学生起着主要参与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的主要任务是要调动学生学习或动手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望。实践证明,在这种策略下教学质量明显提升。

2 教学效果

在小班化教学策略的指导下,经过一个学期的授课,动力装置课程基本成效如下:

2.1 有利于老師快速掌握学生对动力装置学习的需求

由于学生人数较少,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课堂互动、实践操作、课下辅导的机会增加。实践证明,在课堂互动的过程中,老师和学生增加了交流了解的机会,师生之间更易建立起尊重和信任,学生在充满自信和信任的情绪下更易掌握知识,这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和保证。

相较于大班化教学的学员分组难、互动乱的情况,小班化教学更容易进行“一对一”教学。通过课上教学和课下辅导,老师在掌握学生的需求后,能够适时的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更改授课内容并调整授课计划。例如,这16名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水平存在差异,进校前所从事的专业岗位也不同,老师会在授课过程中根据课程标准要求、教学目标安排难易程度不同的活动,对基础好的学生安排综合性强、较为复杂的活动,对基础差的学生安排更基础的、较易的活动,这样既能够激发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2.2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听课效率

在小班化教学的授课实践中,老师很容易掌握课堂的氛围和课堂的纪律。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凡是出现每一个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老师都能及时发现并作适当的提醒。这样,学生都能集中精力,紧跟着老师的思路。这一点相较于大班化教学,学生人数多,老师只能发现和提醒个别人,有明显的优势。所以只要教学活动设计好,动力装置课程的小班化教学效率是非常高的,一学期结束,16名学生也比较满意课堂教学效果。

2.3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在学生实践操作的过程中,老师都能及时发现并提醒每个学生存在的问题。每个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都能有时间动手操作一遍,甚至做的不对的学生,还有机会在课堂上重复操作,彻底掌握相关知识。即使出现复杂的实验操作,占用时间比较长,也可以通过课下辅导个别学生完成学习。课堂学习时间有限、师生的精力有限,小班化教学能有效的利用有限的学习时间,最大化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这一点相较于大班化教学更是有不可追赶的优势。

3 结束语

动力装置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课程,理论部分相对较为抽象,实践部分设备集成程度高,而小班化教学可以解决大班化教学中的课堂教学效率问题,以及因学生个性化、差异化大带来的教学效果问题。目前,小班化教学是发动机专业人才培养的现实需求,我们需要充分认识并利用小班化教学的优势,且进一步深入探讨优化小班化教学的方法手段,不断提升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动力装置小班化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小班化教学方法体系的探索
农村学校如何应对小班化
基于专业特色的《数学分析》课程小班化教学改革探讨
新型天然气-柴油混合动力装置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基于DSP的开关磁阻电动机控制系统在液压动力装置控制中的应用
第3代IS轿车用的混合动力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