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图书馆法中的古籍保护和利用

2020-08-13郭爽

卷宗 2020年14期
关键词:保护与利用古籍公共图书馆

摘 要:古籍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古典文献的价值是无价的且不可衡量的。公共图书馆法中指出保护古籍应遵守档案法和文物法的有关规定。在妥善保管古籍的基础上还要对古籍进行开发利用,本文分析了古籍的价值作用,阐述了保护古籍与利用古籍之间的关系,并对公共图书馆法中的古籍利用和保护方面面临的问题,提出了有效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古籍;保护与利用

古籍文献记录了中华民族上千年的文化底蕴与历史演变,其价值意义的多重性不容小觑。五千年的发展史,期间不同时代的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皆收录于古典书籍中,在文化的发展与传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当代的公共图书馆肩负着重大的使命与责任。保护管理好古籍文献,使其最大程度的继续为当即社会做出贡献。

1 古籍的基本概念

古籍的概念分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古籍是指从唐代雕版印刷以来的以前产生的写本和印本,我国自从有印刷术以来,古人用汉字写作的活体本、稿本、刻本的总称,并不包括甲文或金文拓本,也不包括魏晋南北朝、隋唐写本。而广义的古籍一般包括唐宋以来的雕版印刷品,甲骨文拓本、简牍帛书、青铜器铭文等,产生的内容主要反映和研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典籍和资料。人们所说的善本又称为珍贵古籍,它是我国文献资料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独具特色,艺术性非常强。同时具有学术资料性和历史文物性的突出特点。

在华夏大地漫长的发展历史中,有不少的优秀古典文献不可避免的丢失,减少。有的甚至逐渐变成独本、孤本。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我国的古典文集数量仅有数千万册,其分别储藏在公共图书馆、专业图书馆、高校、博物馆、民间及寺庙。古典文学的地位如濒临灭绝的一级保护动物一样,甚至还要高,因为其具有不可再生性,他的价值往往会随着时间的流逝不断上升,有不菲的意义价值。我们加强对古典文学的保护意味着对历史文化的尊崇,所以当下我们强调呼吁相关部门加强对古典文献的保护,其利用也显得尤为重要[1]。

2 关于古籍保护与利用的关系

1)古籍文献的价值意义。古籍文献不只具有一种价值,它价值可以有多种形式。这就是所谓的古籍价值的多重性,不仅要保存好文物的价值,更要对具有多种价值意义的古籍尽到物尽其用,深刻挖掘古籍的艺术价值让先辈呕心沥血创作出来的文学作品在文化发展的今日依然灼灼生辉。这才是古籍带来的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古籍文献价值不单单存在于表面形式,其内涵才是最值得人深刻探索的,就古籍本身而言,他带来的精神价值要远远大于经济价值。产生于民国以前甚至有着几百年历史的文献,记录着历史流转的方方面面,对历史的学术研究也有巨大的贡献。如果有的书籍印刷水平精湛,字体雕刻细致,再加上精美的装帧技术,其具有的艺术价值更高。

2)古籍的保护与利用并重。对于古籍来说,利用是建立在保护之上的,虽然利用是实现文献价值的最终目的,但如果文献得不到很好的保护,就谈不上对其的利用了。保护这些瑰宝是为了能够很好的利用他带来的价值,更好的进行挖掘探索,理解其中的文化內涵,做到古为今用。如果文献只是将其进行保存,不谈利用的话,那么上千年的文化精髓将无人翻阅无人赞叹,无人传承。再高尚的书籍也黯淡无光。因此,对于古籍,我们不能提倡“藏而不用”也不能因用而使古籍遭到破坏,这是不能接受的[2]。

3 古籍保护与利用面临的主要问题

1)古籍书库借阅制度不完善。目前多数公共图书馆对藏书要求都有严格的规定,例如:进入图书馆要出示身份证件,禁止对文物进行复印拍照等,只能进行一些纸笔记录。这些制度虽然遵守了对古籍读书保护的规定,但是无法对古典文学进行传承,分享。与传播文化宗旨相违背,也使一些对古典文学的爱好者和研究者失去阅读的机会。阻碍了传统文化发展和传承的道路。

2)从事古籍的工作者缺乏专业素养。图书馆内对古籍的工作主要包括管理,修复及开发。由于古籍不同于普通书籍,其的特殊性对管理者的专业要求相对较高,工作人员不单具备丰富的经验,及检查,编目,著录等一些基本知识,还要熟练掌握目录学、版本学、古汉学和文献学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由于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对古籍的保护和利用提起重视,导致目前为止,这方面专业素养的人才缺失。

3)古籍文献的保存难以达到条件。古籍文献的特殊性导致其管理难度的加大,对储存条件的要求也十分苛刻,要求储存环境恒温恒压,避光避湿,防尘防虫等。公共图书馆应按照国家规定的古籍储藏条件进行储藏如空气净化,温湿度,防紫外线,书库的建筑材料,和图书馆要具备的消防安防系统。而这些条件很多图书馆都不能满足,资金受限,管理维护不到位都是限制因素。

4 加强古籍保护与利用的措施

1)加强宣传力度,转变陈旧观念。思想观念引导行为做法,当代图书馆要对自身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均免费开放资源的背景下,古籍既是图书馆免费向社会群众免费开放的资源,也是图书馆的特色所在,更能为图书馆打造自身品牌。因此,公共图书馆应对古籍工作者进行定期培训,转变思想观念,提高责任意识。还可以利用报纸,广播或电子信息的传媒方式,让社会公民了解古籍文献存在的价值,最大限度的发挥价值,尽量使用复制版或替代品进行阅读。

2)争取资金,改造藏书环境。储藏和保护古籍的条件需要资金来做支持,资金不足,会影响整个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同时也影响对古籍的保护和利用,足以引起相关图书馆的高度重视。在一定的资金支撑下,公共图书馆也可以像国家图书馆和上海图书馆一样,获得古籍使用的权利资源共享。这就要求,公共图书馆要努力争取财务上的拨款,建设符合国家规定的藏书阁,在积极改善藏书条件的基础下,必能如其所愿达其目标。还要注意的是,当图书馆不能顺利运营下去的时候,要腾出备用资金用于古籍的修整和管理。

3)制定计划,培养专业人才。保护与利用古籍,图书馆馆员必须具备专业收集、整理、加工古籍文献的相关知识。公共图书馆加强对古籍文献馆员进行定期培训,均达到熟知如何保护古籍文献,指导读者如何阅读古籍文献,做到不破损,保存古籍文献的完整阅读,提高专业馆员综合能力,更好满足古籍文献供读者查阅及利用资源。

公共图书馆建立专业古籍研究团队、专家鉴定、专业收藏、专业整理、专业加工等,聘请古籍收藏爱好者共同参与研究,开拓推广古籍的管理与开发利用,促使图书馆古籍保护和利用工作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4)完善借阅制度。公共图书馆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努力发现管理漏洞,不断完善其管理方式。对古籍有更好的保护,如:积极开展古籍文献普查,在基础上编制目录、索引、建立数据库为读者提供更便利的搜查途径。根据实际情况完善安全管理措施,规范古籍的保护力度,与使用力度。在不耽误读者的阅读和使用的情况下最大程度的保护古籍。这才真正的做到了古籍的保护和利用并行。

5 结束语

公共图书馆古籍的保护和利用是一项艰巨的系统性工作,需要社会人民的广泛支持和古籍工作者们的不懈努力。我们只有严格意义上的对古籍保护与利用有清醒的认识,才能正确对其出现的问题采取应对措施,使古代文学在新世纪当中仍充当承载历史文化的重要工具,为社会发挥更大的意义和作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张斌.传统文化形势视角下关于《公共图书馆法》中针对古籍保护及利用的若干思考[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9,39(03):74-75+78.

[2]周刚志,王星星.中国古籍整理成果的著作权保护研究[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5).

作者简介

郭爽,女,汉族,吉林敦化人,中级馆员,研究方向:图书管理。

猜你喜欢

保护与利用古籍公共图书馆
中医古籍“疒”部俗字考辨举隅
关于版本学的问答——《古籍善本》修订重版说明
关于古籍保护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
我是古籍修复师
MOOC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探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