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与借鉴
2020-08-13何阿毜
何阿毜
摘 要:美国是世界上创新创业教育最先进的国家,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构成政府引导、高校主导和社会支持的生态系统。美国高校作为创新创业主体,注重培养学生创业兴趣和创业能力,整合社会各种资源为创业大学生提供配套服务,有利地促进创业项目的成功和技术成果的转化。因此,我国高校可借鉴美国高校的经验,不断完善激励制度、师资队伍、课程体系和创业平台等建设,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体系。
关键词:美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借鉴研究
0 引言
2014年李克强总理在沃达斯会议期间提出“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精神,高校作为创新创业的主体,迫切需要深入研究和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创新创业教育的成功经验,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创新创业教育之路,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与成果,从而赢得未来竞争优势。
1 美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与现状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国家,早在20世纪40年代哈佛大学就开设了“新创业管理”课程,随后美国各大学先后都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同时,美国政府也出台各种创新创业鼓励政策,如:《拜杜法案》、 《技术创新法》等法规,在法律层面上鼓励高校进行科学研究并从事技术转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2013 年,美国商务部发布的《创新与创业型大学——聚焦高等教育创新和创业》,确定支持鼓励高校师生参与创新创业、支持高校科技成果转换、支持校企合作、支持服务区域经济等。经过50多年不断持续的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与发展,美国已成为世界创新创业教育最成功的国家,并培养了一大批创新创业人才[1]。
2 美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特色
2.1 建立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
美国创新创业教育是由政府引导、高校主导和社会支持构建的内外联动的生态系统(见图1)。政府根据不同时期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需求,从国家战略层面制定科技创新发展规划和政策,支持师生创新创业和技术成果的转化。高校根据全球、国家和区域经济与科技发展的需求,在创业课程设置、创业课外活动和创业教育资源整合上做到有计划性、系统性和创新性;课外活动以项目开展、工作坊、商业竞赛等形式,突出实战性。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能够得到校外资本、产业资源、校友反哺等的支持。
2.2 构建不同区域特色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美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兴趣和创业能力,把学生创新创业个性和兴趣发展作为创新创业教育培养目标和有效推行的内在动力。多数高校还会结合自身特色,从不同角度、选择不同侧重点来开展具体的创业教育。如麻省理工学院以高科技类型创业教育出名。
2.3 建立健全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经过多年的积累与发展形成了健全的创新创业课程教育体系。一是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结构,其课程是按年级和专业划分,具体细分为本科生课程和研究生课程,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二是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内容丰富多彩,课程可分为第一课堂(校內课程)和第二课堂(课外课程);三是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主要采用案例分析法、体验式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多学科团队法等;四是建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评价,除校内开展评价外,还建立校外评价体系,评价者由社会媒体、专家、本校毕业生、大学生家长构成。[2]
2.4 拥有高水平的创新创业教师队伍
创业师资队伍水平对学生的创新创业兴趣和成功起到关键作用。美国高校通过“内培外引”的方式构建一支高水平的创业教育教师队伍:一是专项师资的培训;二是重视高学历的创业学博士培养;三是聘请兼备创业经验和学术背景的社会资深人士从事兼职教学和研究工作。
2.5 强有力的外部支撑体系
美国的创业教育除了建立完善的高校内部培养体系外,外部支撑体系为高校高质量的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强有力的保障。美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外部支撑体系主要由支持性的创业政策、完善的创业基地建设和通畅的融资渠道构成。例如:《国家技术创新法》、《美国2000:教育战略》等政策促进、鼓励教师创业、支持高校技术转让、促进产学合作及参与区域和地方经济发展建设。
2.6 持续稳定的资金支持
创新创业教育得到全社会大力支持,社会普遍认可创新创业对美国科技领先和经济持续发展发挥了极重要的作用。美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资金来源除政府外,其他来源渠道呈多样化。一是基金会资金;二是企业、校友等募集创业教育资金;三是风险投资资金。
3 美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对我国高校的借鉴
最近20多年美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离不开高新技术的发展,而这些高新技术的成就源于科技和管理创新,这种能力离不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因此,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的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模式可以减少政府和高校相关各级部门在决策上的失误,提高我国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
3.1 制定国家层面上的创新创业战略规划,统一部署和协调政、校、企三方创新创业教育
政府应该开展创新创业系统的顶层设计,发挥各政府职能部门协同效用,引导企业参与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通过出台优惠税收政策、成果分享等办法,解决企业参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体制性障碍,紧紧围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目标,结合教育改革中的新变化和新要求,着力健全“政府—高校—企业”的协同联动机制,最终构建起社会和企业支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高校创新创业成果反哺社会的良性循环。
3.2 建立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创新创业社会公共平台
全国各级政府要建立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的社会创新创业平台,通过平台让全社会各行各业提出现在和未来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创新创业平台信息的传播,使各高校师生了解到社会的需求点,促进高校与企业创新创业项目的对接。大学生也可以结合自身特点,明晰创新创业研究方向,做到有的放矢,有利于提高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和技术成果转化的成功率。
3.3 完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组织和制度
3.3.1 完善创新创业组织架构
高校应把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作为学校改革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设立一位副校长分管负责,可根据规模大小和社会服务能力设立一个或多个创新创业教育处室,其职责总体内容应包括校级创新创业教育规划、政策、激励、资金筹措、绩效管理等制度建设,目的是从组织上提供制度、政策等支持,保证创新创业教育有效实施。
3.3.2 完善创新创业教育激励制度,提高创新创业教育质量
(1)制定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激励机制。教师作为高校创新创业的教育者,是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引路人,是创新创业教育成功的最关键因素。首先是要有激励的机制让拥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的优秀教师愿意参与创新创业教育;其次是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提高创新创业教育师资水平的制度或方案;最后是引进一批有实战经验的企业成功人士兼职或专职创新创业教育的机制。
(2)完善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激励机制。大学生是创新创业的主体,作为高校不仅仅是对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意识、精神和知识的培训,更重要是让更多学生从事解决社会问题的创新创业项目活动,要从课程的学分、项目咨询和资金等方面予以支持,提高创业项目的实用性、有效性和成功性,以点带面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
(3)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过程的评价机制。为了提高创新创业教育成果和创新创业的积极性,不应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是否成功作为唯一评价标准,应以教育过程参与度和过程阶段成果作为主要评价依据,积极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过程的热情,对少数成果突出的学生予以精神与物质双重奖励。
3.4 构建为区域经济服务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中国领土辽阔,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性较大,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也不一致,各区域高校可以根据学校自身的定位、发展水平和区域社会需求,建立各具特色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首先,普及创新创业基础知识和理念教育,主要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创新创业一些基本知识;其次,根据针对专业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开设应用型专业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科技研发能力和工艺技术应用能力,解決企业或社会急需解决的课题,做到有的放矢的知识技能的培训;最后是根据大学生已有的科技创新或经营创新,成立学生社会项目组,为提高项目组创业的成功率,可开设创新创业经营管理等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如何开展企业经营管理。
3.5 加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提高成果转化率
创新创业教育最重要的特征是实践性与创新性,通过实践平台,将创新思想、理论、方法进行实践化,是实现技术实践和成果转化的关键环节,也是实现技术社会经济价值的重要途径,也只有通过服务经济社会,才能使社会各种资源源源不断地支持创新创业,形成良性循环。实践创新平台形式可以多样化,例如:以学校为核心的高校孵化器、实验室、产学研合作项目、创客空间等;以政府和社会组织为核心的高新产业区孵化器等。
3.6 优化创新创业师资队伍,提高其水平
由于创新创业教育在不同专业、不同阶段涉及课程的内容差异性较大,课程涉及多领域学科。因此,不同相关专业教师担任不同阶段的课程,教师不仅要学习相关创新创业基础知识与管理课程,还要深入相关专业的创新创业实践课程的学习,即教师要拥有丰富的创新创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成为真正的“双师型”教师。同时聘请创新创业成功人士到高校兼职,补充创新创业师资队伍。
3.7 构建创新创业校园文化
塑造创新创业文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从创新创业核心价值观理念出发,通过制度建设和日常行为管理,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文化氛围,激励更多大学生投身于创新创业的浪潮中。高校可以通过多种形式促进创新创业氛围的形成,比如:开展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创新创业竞赛、评选优秀创新创业校友、邀请创新创业成功的校友开展演讲和分享创业成功经验等。
参考文献:
[1]姚小玲,张雅婷.美国斯坦福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探究[J].山西大学学报,2018(05):122-127.
[2]张丹.美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启示[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09): 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