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矛盾观照下的孔乙己
2020-08-13张建军
张建军
一、有姓名无用途
姓名,是由姓和名组成的,是人们为区分个体,给每个人所取的特定的名称符号,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姓名。借助姓名,我们才能有秩序地正常地交往。
在孔乙己生活的那个年代,即使没有读过书的男性,也有属于自己的名字,孔乙己读过书,一定有他自己的名字,但是,孔乙己对人说话,满口之乎者也,总是让人听不懂。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上大人孔乙己”这叫人半懂不懂的话里,给他取了这个绰号,叫作孔乙己。但是,在生活中,孔乙己的真实姓名已经没有了任何的用途,一贫如洗的孔乙己连使用自己名字的机会都没有,没有办法用姓名显示自己的存在,卑微如草芥。生活中,孔乙己是个可有可无的人,甚至连姓名都可以忽略不计了,文中说“没有他,别人也便这样过”。对孔乙己来说,这是怎样的一种悲哀啊!在作者不慌不忙的叙述中,读者知道了“孔乙己”这个名字的来历,人还活着,姓名就已经失去了任何价值,在我们的大脑中,作者不动声色地在孔乙己身上增加了一份苦涩!
這样的写法在鲁迅先生别的作品里也能找到。例如,《阿长与〈山海经〉》中的长妈妈。只是因为先前有一个女工叫阿长,后来回去了,然后现在的女工来补了她的缺,因为大家叫习惯了,所以就没有再改口,从此,现在的女工就成了长妈妈了。“孔乙己”和“长妈妈”在鲁迅先生不慌不忙的叙述中出现,却一样让人记忆深刻:他们的名字来历都带有戏剧性,然而都丢失了真实的姓名,丢失了最起码的尊严。
二、有长衫无地位
小说中,对孔乙己的几次正面描写都集中在咸亨酒店,在咸亨酒店喝酒的有两类人:一类是短衣帮,因为地位低下、生活贫困,他们只能靠柜台外站着喝酒;一类是长衫客,他们可以踱进隔壁的包间,慢慢地坐喝。咸亨酒店是当时社会的缩影,在这里,短衣帮和长衫客有如楚河汉界,泾渭分明。
长衫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孔乙己不但没钱而且更没有任何社会地位,显然,他是不能穿长衫的,但是,他却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舍不得脱下他的长衫,即使那长衫又脏又破,多年没洗没补。因为孔乙己是读书人,长衫是读过书的证明,是读书人的骄傲,是孔乙己不屑与短衣帮为伍的唯一底气。但是,一件长衫是无论如何也不能成为他显摆的资本的,文中写道:孔乙己连半个秀才都没有捞到,越过越穷,弄到快要讨饭了。短衣帮也不会因为孔乙己穿了一件长衫就对他另眼相待,长衫客更不会因为一件长衫就接纳他。在孔乙己的心中,长衫已经成了他唯一的精神寄托,但是在咸亨酒店,在社会上,孔乙己扛着这面精神旗帜,人们给予的最好注解只能是迂腐寒酸、可笑可怜,也表明他在现实面前的不伦不类、无处遁形,“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是对孔乙己最形象的描写。
孔乙己“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这是对孔乙己最后一次来咸亨酒店的描写,很显然,他的那件长衫最后还是脱下了。是孔乙己被丁举人打折了腿无法穿长衫,还是长衫被丁举人抽打得不成衣样无法再穿?不管是因为什么原因而脱下,其实质都是一样的:孔乙己已经彻底站不起来了,趴下的不仅是身体,还有他的精神。孔乙己最终连一件长衫也没能守住,可见世间凉薄。长衫是孔乙己形象特征,也是他悲剧命运的注脚,更是他灵魂的标签。
三、有初心无本领
孔乙己性格里不仅有迂腐,而且掺和着善良和可爱。他教小伙计识字,小伙计并不领情而且不屑,等了好久之后,孔乙己很恳切地说:“不能写罢?……我教你,记着!这些字应该记着。将来做掌柜的时候,写账要用。”当小伙计不耐烦地说出“茴”字怎么写后,孔乙己高兴极了,进一步问小伙计知道“茴”字的四种写法吗?说完,便用指甲蘸了酒,想在柜面上写,但是,小伙计一点兴趣也没有,孔乙己只能叹气,一副极惋惜的表情,面对孔乙己教识字,小伙计是不屑,不耐烦,愈不耐烦,回过脸去,不再理会;孔乙己却是极高兴,很恳切,直至极惋惜。
从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中,我们不仅能看出孔乙己以读书人的身份显摆,而且还以讨好小伙计的姿态想找到一丝的存在感。孔乙己知道,他没法在成人世界里找人谈天,便只好和孩子说说话,他以求和的态度求生存,所以,他真诚且满怀善意地走向小伙计,但是,一句“讨饭一样的人,也配考我吗”,说明连小伙计都不接受孔乙己的示好。
有时,孔乙己的善良也是一种本能的流露:一群小孩子围住了正喝酒的孔乙已,孔乙己便分茴香豆给他们吃,每人一颗。吃完后,孩子们仍然不肯走,一双双眼睛都直直地巴望着碟子。这时候,孔乙己慌了,用五指将碟子罩住,弯下腰去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直起身子又看一看豆,摇着头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孔乙己满口“之乎者也”,“将碟子罩住”,这样的语言和动作,既迁腐又可笑。可是他是在“弯下腰去”又“直起身子看一看豆”才不好意思地拒绝了孩子们的要求的,善良在这一刻得到彰显。
然而,孔乙己毕竟没有进学,又不会营生,他能向这个世界表示的最大善意也仅此而已,身处那样的社会,举步维艰的孔乙己已经没有机会,也没有能力释放更多的能量和本心。
四、有争辩无胜算
孔乙己对人是那样的善良,那他生活的社会环境会对他温柔一点吗?小说中,孔乙己正面出场两次,这两次都是在短衣帮的嘲笑声中开始的,整个过程伴随着孔乙己的争辩,争辩的结果无一例外的都是以孔乙己的惨败而结束。第一次是: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第二次是:嘴里说些话,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为了掩饰自己争辩失败的现实,孔乙己说着别人不懂的话。其实,争辩的结果是孔乙己必输无疑。
第一,孔乙己偷窃是事实。事实胜于雄辩,这本身就是一大污点,所以,在争辩中,孔乙己失去了底气,即使他睁大眼睛、涨红了脸、青筋条条绽出、死要面子地百般辩解“凭空污人清白”“窃书不能算偷”,说些人不懂的话,玩些偷换概念的伎俩,都无济于事。
第二,孔乙己的对手太强大。首先,辩手下手狠,让孔乙己无法争辩。他们或者攻其痛点、釜底抽薪,例如,“你当真认识字么?”“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精准定位孔乙己最不愿揭开的伤疤,或者请君入瓮、借力打力,例如,“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什么清白?我亲眼看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其次,辩手势力大。例如,只要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都拿他取笑。再次,辩手穷追猛打。例如,对短衣帮的的挑衅,孔乙己已采取不理不睬的态度,但是他们却故意高声叫嚷:“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
咸亨酒店里这群同样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卑微的人联起手来,他们狂欢般地揭孔乙己的短,一点不犹豫,一点不手软,恻隐之心全无。咸亨酒店的这种狂欢结成了一张无形的大网,网得孔乙己透不过气来,他不仅没有任何胜算的可能,还找不到任何出口。
五、有伤情无同情
丁举人,是一个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上层社会的读书人,曾经是读书人的他,一旦爬进上层社会就筑起了一道高高的壁垒,和下层社会划清了界限。孔乙己一不小心偷到了丁举人家,他冲撞了上层社会,一个容不得他的上层社会,从短衣帮“他家的东西,偷得的么?”从这句话里,我们能感觉到丁举人的心狠手辣,果然,孔乙己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先写服辩,然后是打,最終打折了腿。
文中的丁举人并没有正面出场,小说从短衣帮和掌柜的对话中侧面交代了丁举人毒打孔乙己的事实。丁举人的毒打,是对孔乙己的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摧残,孔乙己的身体残疾了,精神摧毁了。这顿毒打直接导致了孔乙己最终的悲惨结局,丁举人所代表的阶层,毫不留情地打压着孔乙己本就小得可怜的生存空间。
丁举人的毒打已经让孔乙己遍体鳞伤,然而,孔乙己周围的人们,对遍体鳞伤的孔乙己竟然没有一丁点儿同情心,而且对孔乙己的伤疤进行了二次伤害,反复揭短,这样,孔乙己的伤疤永远也不能痊愈。不仅仅是孔乙己的伤疤成了酒客们的笑料,他的生死也成了别人的的谈资,而且还是极度冷漠的谈资。掌柜的想起孔乙己的唯一理由是“还欠十九个钱呢”。
孔乙己最后一次出场时,已经被丁举人打折了腿,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掌柜一见到孔乙己,就说:“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到了年关和第二年端午,仍然重复着他那句话。掌柜的问:“打折了怎样呢?”一个酒客说:“谁晓得,许是死了。”掌柜的不再问了,依旧不紧不慢地算他的账,在这寒透骨节的社会里,人们已经模糊了孔乙己是生还是死。生也好,死也好,伤也好,痛也好,这一切的一切都不能博得别人一点点的同情。在这样的环境下,还有孔乙己的活路吗?他只能是死路一条!
六、有笑声无笑容
孔乙己在笑声中出场,最终在笑声中离去,在笑声这一背景中刻画孔乙己的形象,这是鲁迅先生的匠心独运。小说中,十多处写到了不同人的笑。短衣帮的笑,掌柜的笑,小伙计的笑。在第3段,作者首次写笑并引出孔乙己:“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
从此,咸亨酒店里的笑声就伴随着孔乙已,“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了”,孔乙己的出现拉开了取笑逗乐的帷幕,一直到这时候,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在第6段,作者再次使用了接近相同的句子:在这时候,众人也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笑声回环往复,反复出现,给人以不绝于耳的感觉。在这时,酒店里的几乎所有人都发出了笑声:“我”可以附和着笑;短衣帮笑着问孔乙己;掌柜每每这样问他,引人发笑;孔乙己的争辩引人发笑;听到笑声的邻居孩子也赶来凑热闹;吃了豆的孩子在笑声里走散了……孔乙己的周围成了笑声的海洋,可是周围的人越是笑,孔乙己越是感到尴尬,因为孔乙己听到的只是冷飕飕的笑声,根本看不到笑容,更看不到一丝温暖,孔乙己淹没在笑声的海洋里。
孔乙己最后一次出场是盘着两腿来的,掌柜的仍然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东西了!”说完,掌柜的和喝酒的都笑了,孔乙己喝完了酒,便在大家的笑声中,坐着用手慢慢走去了。在这些冰冷的笑声中,孔乙己带着无限的悲苦和凄凉离场了。
小说中的笑声和孔乙己悲剧的一生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在笑声中,读者体味着孔乙己内心凉透了的悲苦和凄凉,体味着世态炎凉、人间冷暖。
孔乙己清高迂腐,想用长衫证明自己是个读书人;孔乙己极力争辩,想维护自己的一丝尊严;孔乙己心地善良,想尽自己所能赢得孩子们的尊重……但是,他却一再被挤压,一再被冷漠,一再被戏弄,一再被摧残。短衣帮的愚昧冷血,掌柜的唯利是图,丁举人的凶残毒辣,小伙计的嗤之以鼻。他们共同织就了一张大网,在这张大网下没有孔乙己一点生存的空间。他只能背负着残疾的身体,背负着人们笑声,背负着被扒下精神长衫的痛苦,离开咸亨酒店,离开人群。那他去哪儿了呢?没有人关心他。
被这个社会剥离得一无所有的孔乙己,面对这样一个光怪陆离的大舞台,也许真的只能死去了。
[作者通联:江苏泰州市孔桥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