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干部治理能力新要求
2020-08-13蒋嵘涛
蒋嵘涛
【关键词】后战“疫”时期 领导干部 治理能力 【中图分类号】D262 【文献标识码】A
领导干部作为关键少数,发挥着“头雁效应”,其治理能力直接关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尤其是在关乎政治导向的大是大非问题、重大公共危机事件面前,领导干部的治理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习近平总书记把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比作一场大考,指出:“能不能打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是对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重大考验。”当前国内疫情控制稳定,但疫情在境外出现了大流行,我国进入后战“疫”时期。这一时期,疫情防控已进入常态化,即意味着我们要与疫情作长久斗争,做好打持久战准备。由此,常态化防控对领导干部的治理能力又提出了新要求。
统筹治理的能力:做好防控协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坚持预防为主。各级领导干部积极探索和总结过往的防控经验,把疫情防控好的做法、好的制度,升华为日常工作的常规操作。在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措施的基础上,领导干部要着眼于短期和中长期战“疫”需求,做好应对预案制定和推演。摸清辖区内医疗资源底数,准确掌握可用于医疗救治的医疗机构、救治床位、仪器设备、专业技术人员以及实验室检测能力、防护物资的数量、分布等。带头排查、梳理公共卫生保障体系建设中存在的弱项和短板,统筹协调疾病预防、卫生应急管理、医疗救护、基层卫生保障、卫生人才等多方资源,补短板、堵漏洞,预防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组织相关人员开展病毒检测、药物筛选、流行病学检测等课题研究,快速积累知识和经验,进而推动中国乃至全球公共卫生体系的优化。
科学调动各方力量共同抗疫。我们胜利地完成了疫情防控第一阶段的任务,但防控期间亦反映了一些问题,如由于缺乏组织协调,导致应对零散并缺乏协同作战。领导干部应重新梳理、理性认识中国社会的各种组织力量,精细定位、分层社会治理的各类主体和服务主体,让专业学会、行业协会、慈善组织、民营企业等充分发挥作用,将各主体相关要求纳入中国疫情防控体系建设架构。如通过明确、细分各参加主体的治理职责,完善疫情共治体系;引导慈善非营利组织机构在疫情治理体系中更为日常性地发挥作用,进一步聚合民间社会资本;建立统一的各方交流、联动机制,建设大数据技术支持的国家疫情指挥平台、监管平台,实现疫情防控一体化管理。
共同推进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面对疫情带来的经济下滑、就业困难、社会压力等问题,各级领导干部要统筹协调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二者之间的关系,多想办法,设计应对方案,以实际行动推动复工复产。做好外出务工人员,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外出务工人员的防疫指导;落实学校防疫工作,分批错峰返校后,要督促驻点医疗卫生专业人员加强校园指导,并强化联防联控工作机制。鼓励各方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大胆探索新的治理手段,为疫情监测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提供支持,为线上招聘提供职位发布、面试等服务。
精准治理的能力:精准识别,快速应对,科学决策
精准识别。疫情防控的核心工作就是识别疫情,评估疫情。要针对关键环节和风险点,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境外疫情的增长,国内无症状感染者的增加,复工复产复读陆续启动等,这些可能导致潜在风险并产生危害性,不可掉以轻心。因此,严防境外疫情输入在当前乃至今后较长一段时间都将是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各级领导干部对各类进出口岸,要层层落实防控责任,构建口岸检疫、目的地送达、社区防控的闭环管理模式。同时,对无症状感染者,要通过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追踪接触史,尽早检测,及时隔离,以防止人员流动带来新的传播风险。
快速应对。无论是小事还是大事,关键在于事件来临时能正确判断,迅速反应,及时行动。从疫情防控战斗进程看,各级领导干部的快速应急应变能力得到了强化。随着疫情防控转向防止境外疫情输入、无症状感染者的管理,尤其是随着大规模的复工复学,还有可能出现聚集性感染,这些都将考验领导干部的应变治理能力。疫情防控走向常态化,舆论引导功能也在发生变化。在疫情防控前期,舆论引导的作用主要是阻断谣言传播,便于公众快速有效地了解疫情发展进程,而在后战“疫”时期,舆情工作应主要侧重群众有关疫情防控知识的普及。通过提高全民传染病防治能力,引导群众做好自我防护,有效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
科学决策。科学决策是领导干部解决复杂现实问题所运用的有效的决策思维、决策技术和决策方法。对武汉这个超千万人口的大城市进行交通隔离,是有效防控疫情对外扩散蔓延的科学决策。如今,在全世界其他国家还在为疫情的进一步恶化做准备时,中国尽管尚未完全恢复常态,但已成为全球应对疫情的主要领导者,并为世界的疫情防控贡献了中国力量,展现了中国精神,体现了大国风范。各级领导干部在决策时应具有国际视野,力争通过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战,将中国打造成为全球复苏的主要力量。同时,我国各地仍在持续向各国援助医疗用品、派遣专家团队、分享经验信息,在这一过程中各级领导干部的每一个决策、每一个行动,都应服从国家战略。
依法治理的能力:依法防控,充分发挥法治的保障作用
新冠肺炎疫情“大考”,是检验党员领导干部治理能力的“试金石”。在抗疫期间,各级领导干部率先垂范、甘于奉献,有效提升了学习能力、治理能力,经受住了考验。在后战“疫”时期,领导干部更要发挥法治在疫情防控特殊时期的“稳定器”“减压阀”作用,依法破解疫情防控难题;直面疫情防控和治理的新局面,努力提高统筹治理、精准治理、依法治理能力,助力夺取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最终胜利。
领导干部应强化法治理念,积极促成常态化防控有法可依。立法是依法防控疫情的基础环节和重要保障。从中央到地方,要根据疫情防控需要,完善疫情防控相关立法,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疫情防控法律体系。领导干部要多深入基层调研,培育法治思维,增强法治实践,积极组织相关部门按照“留、废、改、立”原则,抓重点,破难点,及时针对现行法律法规中不完善的地方,该修改的修改、该细化的细化、该明确的明确,促成常态化防控有法可依,优化疫情防控法律体系的可执行性、可操作性。如建议有关部门系统总结前期疫情防控的有效经验,将一些好做法、好措施上升为法律法规,尤其是我国在生物安全立法方面相对薄弱,领导干部应促成有关方面的法律尽快出台,通过加强和完善公共卫生领域相关法律法规,全面提高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
領导干部应以身作则、以上率下,督促相关部门严格执行疫情防控法律法规。领导干部应坚持合法行政、合理行政,不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明确中央和地方的执法范围和权限,做到责任明晰,不缺位、不越位,把制度执行和监督检查贯穿疫情防控的全过程,确保制度的权威性。同时,领导干部要督促有关司法部门严格、公正、规范、文明执法,依法严厉打击妨害疫情防控的各类违法犯罪,使重大疫情应急响应机制正常运作,对于阻碍疫情防控、隐瞒个人信息、散布各类谣言、扰乱正常医疗秩序等违法行为,必须坚持零容忍态度,果断处置。
总之,领导干部治理能力如何,直接关系到疫情防控的成效,更关系到人民生命安全与社会经济发展。在疫情大考中,各级领导干部的学习能力、治理能力都得到了有效提升。在后战“疫”时期,领导干部要直面疫情防控和治理的新局面,努力提高统筹治理、精准治理、依法治理能力,助力我国夺取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伟大胜利。
(作者为湖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年。
②魏四海、孙英臣、傅建芬:《在抗疫斗争中锤炼政治能力和治理能力》,《光明日报》,2020年3月4日。
责编/张忠华 美编/王梦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