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服务产业与促进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相融合的探索

2020-08-13杜朝晖吴红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29期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人才培养模式

杜朝晖 吴红

[摘 要] 随着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社会经济与产业密切关联,高职教育也越来越重视与产业的对接,为了更好地服务产业,高职专业建设改革随着企业的转型升级也势在必行。以通信企业运营模式的变革为着眼点,通过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为企业打造培训、技能竞赛等支撑来服务产业,同时发把企业的服务所得带回课堂,进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服务企业和培养学生双重身份的引领下,提高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师在课程体系建设、课程改革建设等方面的能力。

[关键词] 服务产业;计算机应用;人才培养模式

[课题项目] 全国工业和信息化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科研课题“服务产业与促进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全方位融合的改革研究——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为例”(工信行职委〔2018〕13号)

[作者简介] 杜朝晖(1969—),女,河北保定人,硕士,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计算机网络、职业教育理论研究;吴 红(1967—),女,广东广州人,本科,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学院讲师,主要从事计算机通信研究。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29-0339-02    [收稿日期] 2019-10-11

一、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高职教育必须发挥高等职业教育的引领作用,探索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新途径,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不断提高自身服务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更好地服务企业和服务社会,对于高职教育来说是大势所趋。

(一) 互联网强省打造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体系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关于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战略部署,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国发〔2017〕50号),广东省人民政府在粤府〔2018〕23号颁布了《广东省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实施方案》和《广东省支持企业“上云上平台”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的若干扶持政策(2018-2020年)》,目标是到2020年,在全国率先建成完善的工业互联网网络基础设施和产业体系。

(二)企业办学凸显校企合作优势

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企业承办的学校,在办学过程中紧跟行业发展要求培养人才,在通信行业改革重组中转型创新,以市场为导向,在抓好学历教育的同时,面向行业企业持续开展职工继续教育培训,逐渐形成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了“双驱双轨”办学模式。

二、专业建设与服务产业相融合的必要性

(一) 企业发展转型需要更多的技术服务支撑

目前全球通信产业已经开始进入软件定义网络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技术特征是网络架构的变革,即从垂直封闭架构转向水平开放架构,体现在网络控制与转发分离、网元软硬件的解耦和虚拟化、网络的云化和IT化等多个方面,代表性技术有SDN、NFV和云计算。

(二)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定位

我国现有将近700家大、中、小型通信企业,其中广东地区就占了200家,数量占全国将近30%,此外还有一大批新型研发机构及与通信相关的企业等。粤港澳大湾区已成为全球创新的热点湾区,并在信息通信、智能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领域具备很好的基础,对信息通信人才的需求各式各样。

(三)学培融合促进校企合作

“学培融合”是指把学历教育和企业培训相融合,做到相辅相成,在运行机制、课程体系、课程建设、教学方法等方面突出各自特色,有的放矢,提高双效双赢。高职院校一方面承担培养企业准员工的学历教育,另一方面为企业进行在职培训。

三、专业建设与服务产业相融合的探索

本文以通信企业为例来阐述企业的变革及职业技术教育如何为顺应企业发展所提供产业服务,通过产业服务进一步进行专业建设改革。

(一)企业转型培训服务需求紧迫

企业计划引入开源软件,提高运营能力,创新研发合作模式,引入更广泛的合作伙伴,共建更加开放和“健康”的产业生态链。企业开源软件为主线进行技术攻关、系统研发、试验验证、产业推广与业务突破,深度介入开发、测试、集成、运维等网络运营的全过程,重点突破SDN、NFV、云计算等核心技术,研发关键技术与相关系统,加强与SDN、NFV等标准组织及开源社区的合作,推进更广泛的产业链上下游加入网络业务的生态开发体系中。

(二)企业培训方案的制定与实施

针对企业的需求进行分析建立了三个级别的培训方案,分别作為知识技能的普及、软件运营岗位的上岗培训以及核心技术的专家培养,并做了详细的培训及课程方案。

1.入门级——掌握基础IT技术。通过网大专区、外部论坛、自选课程等方式作为引导,培养网络运维方向平均年龄43岁以下人员、近5年计算机相关专业毕业的人员、其他45岁以下具有工科背景的相关人员等,以自我学习为主,网大专区引导为辅,论坛交流、考试测验等多种形式相互结合。

2.职业级——可从事软件开发运营。通过集中面授、巡回培训、自选课程等应用型编程培训课程的学习,培养已具备入门级基础软件能力的员工、近5年内毕业的计算机相关专业大学生和从事IT相关工作人员,从事软件开发运营,成为可上岗的前端工程师、后端工程师、系统工程师或数据工程师。

3.专家级——掌握核心技术带领团队解决疑难杂症。通过集中面授、项目实践、论坛讲座等方式,针对工作岗位和工作能力选拔出的开源软件专家团队,以及在职业级队伍中选取自学能力强,技能认证优的人员进行重点培养,形成能够解决疑难杂症问题,能够带领团队攻坚克难的专家团队。

(三)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

通过培训课程的实施,企业培训提高了各层次的企业员工对转型工作的技术支撑能力,这为专业建设的发展也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

(四)提升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的产业服务能力

通过服务产业改革了人才培养模式,同样人才培养的改革会使高职院校产业服务能力更进一步提高,这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这不仅仅体现在课程体系建设,还体现在实训环境建设、科研建设、竞赛水平、师资建设等方面。

四、结语

响应地方产业需求,服务产业是高职院校建设的任务之一,在为企业提供了更好的服务支撑的同时能反哺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把两者全方位融合就使得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得到了升华。

参考文献

[1]张坚豪.服务地方产业的应用型专业群建设策略研究[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2018(11):72-73.

[2]柯玲.产业集群园区化发展下高职院校集群式专业建设模式探究[J].教育与职业,2017(16):83-88.

猜你喜欢

计算机应用人才培养模式
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管理背景下计算机应用研讨
诠释CFC精髓的大数据时代医学案例
关于应用计算机辅助艺术设计有关问题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