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工科时代计算机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0-08-13吴秦杨金龙宋威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29期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

吴秦 杨金龙 宋威

[摘 要] 高等教育对一个国家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随着新工科时代的到来,也对我国工科的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才能培养出更适合新时代的国际化优秀人才,使我国的科技处于国际领先状态,是每一位高校工作者都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通过中美高校授课方式的对比,发现我国与发达国家在培养机制、教学方法、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的差异,为我国高校教育模式的改进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據,以其培养具备国际化视野的计算机专业人才。

[关键词] 新工科时代;国际化;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

[基金项目] 江南大学2017年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JG2017022,JG2017071)

[作者简介] 吴 秦(1978—),女,江苏宜兴人,博士,江南大学物联网工程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计算机视觉研究;杨金龙(1981—),男,江苏连云港人,博士,江南大学物联网工程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信号处理研究;宋 威(1981—),男,湖北恩施人,博士,江南大学物联网工程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机器学习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29-0319-02    [收稿日期] 2019-09-13

一、引言

高等教育与国家的科技、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密不可分。21世纪各国综合实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科学技术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是科技发展的根基。高等教育事业承载着培养国家高科技人才的使命,高校的培养机制和教学模式等对于人才培养起着决定性作用。要实现我国由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的转变,必须站在国际前沿,转变人才培养方式,建立和完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教育体系[1]。

2017年4月,教育部召集全国60多所知名高校就“新工科建设”这一议题开展深入讨论。与会者一致认为,只有培养大批的创新型卓越工程科技人才,才能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新工科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形势下,我国工程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新工科教育必须具备国际化视野,深入学习和吸收国外高等工程教育的精华,不断推进国际化的工程教育[2]。计算机专业作为新工科专业中的重要专业,必须顺应时代要求,以培养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人才为目标。

二、计算机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

根据笔者在国外高校留学和教学经验,以及在国内高校的执教经验,对比分析了中美高等教育的现状差异,从培养机制、教学方法、创新能力培养、国际化视野等几个方面探讨新工科时代计算机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

(一)培养机制

美国的高校在课程的设置和选择方面非常灵活。而国内的高校,教学大纲已经限定了每个专业每个学期需要修的必修课和选修课。上课时也是以专业班级为单位,同一专业同一班级的所有学生通常都在一起上课。而在国外,学生在毕业之前只需按照学校的规定修满必修的课程和获得毕业规定的学分即可。至于在哪个学期修哪些课程,则由学生自己确定。另外,对于选课人数较多的一些课程,同一学期通常有多名老师同时开设同一门课程,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老师所上的班级,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时间段。由于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喜欢的老师的课程,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就比被动选择固定的课程更高。

在学生的专业选择和更换方面,美国的高校具有较大的自主权,也给学生很大的自由度和选择空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爱好随时申请转专业,转专业的流程也非常简单。允许学生灵活的转专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在国内,很多学生的专业往往是家长填报,或根据专业的就业情况和收入等选择专业,导致学生最终所读专业并非自己所喜欢的专业。当学生所学专业并非自己所喜欢的专业时,必然产生厌学的情绪。只有一个学生发自内心的喜欢一个专业,才能投入更多精力、更加主动地去学习。

(二)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好坏,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终也将影响高等教育所培养的人才的科技水平和创造性。Chickering和Gamson提出的“本科有效教育七原则”[3]被美国高校广泛采纳,这七个原则可归纳为:加强师生间的交流;引导学生间的合作;激励主动学习;及时的问题反馈;强调任务的时间重要性;教师对学生有较高的期望;尊重不同的学习方式和不同方面的才能。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与教师之间交流得越多,学生就受益越多。因此,美国高校非常注重课内外师生、学生间的互动。即便像高等数学这样的工科基础课程,每周都为学生开设2课时的讨论课,一个班上每3~4个学生组成一个小组,小组内相互讨论完成老师布置的习题,并安排学生助教现场辅导。通过小组讨论,学生与学生交流,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很多时候,学生对某个知识点不理解,但是担心老师认为自己上课没有认真听课所以不敢问老师。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学生可以没有思想负担的和其他同学交流不懂的问题,而回答问题的学生从学生的角度给提问的学生回答,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另外,美国的课程通常都是小班授课,一般人数在30人左右,由于人数少,老师可以更好地与学生进行课堂交流,也更容易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创新能力培养

美国高校的计算机专业非常重视培养本科生的创新能力。很多高校都会在暑期组织暑期研讨班。通常由一些教授和科研型公司的工程师组织,专注于某个领域的科研问题,面向全国乃至全世界招纳本科生和研究生,时间大概两至四周。首先由教授或者工程师陈述一些现实中尚未解决的科研问题,研讨班的成员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内部讨论,形成各组的解决方案,最后做陈述汇报。研讨班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都有非常好的锻炼作用。

国内的高校虽然也有大学生创新项目,但是通常这些项目都是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项目的实用价值和创新性有限。一方面,我们可以引进国外暑期研讨班模式,吸引企业将他们实际工作中尚未解决的问题陈述给师生,让学生们展开头脑风暴;另一方面,我们也应鼓励学生参加专业相关的大赛。例如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比赛的题目均为知名企业结合实际应用提出的有挑战性的问题,大赛的题目既考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和编程能力,也可最大限度的发掘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国际化视野

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我们也应重视开拓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拥有国际化视野,才能促进国家的科技振新与发展。因此,我们应鼓励更多的学生出国交流,拓展国际视野。国外高校对于交换生的GPA、英语成绩都有一定的要求。为此,学校就需要合理定制配套计划。例如,从大一开始给学生进行规划和宣传,引导学生提前准备雅思、托福等英语考试,并对出国交换的优秀学生给予经济上的资助。

一般而言,出国交换的学生比例相对较低。而要让大部分学生具有国际化视野,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首先也得具备国际视野。因此,我们应鼓励和支持老师们出国进修,了解计算机专业学科的最新进展,提升老师的专业能力和科研水平。

三、结语

无论是在培养机制、教学方式、还是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国外高校都有许多值得我国高校借鉴的地方。当然,中国也有中国的国情。因此,我国的高校应该立足于自己的国情,借鉴其他国家先进的高等教育模式,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我国高等教育水平,以培养出更优秀的高科技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大良.因时而动 返本开新 建设发展新工科——在工科优势高校新工科建设研讨会上的讲话[J].中国大学教学,2017(4):4-9.

[2]钟登华.新工科建设的内涵与行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3):1-6.

[3]Arthur W.Chickering and Zelda F.Gamson.Seven principles for good practice in undergraduate education[J].American Associ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Bulletin,1987,39(7):3-7.

猜你喜欢

计算机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
聚焦港口国际化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促进计算机专业教学理念创新与实践研究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直销企业国际化并不难
职业高中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浅析
非计算机专业C语言教学探讨
新形势下技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