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语二外课堂对在沪日籍学龄儿童中文学习的启示

2020-08-13张晓兰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29期
关键词:中文日语

[摘 要] 通过对日语二外课堂开展的调查,探讨了日语二外课堂对在沪日籍学龄儿童中文学习的启示:对文化的关注以及和教师的互动是日语二外学习和在沪日籍学龄儿童中文学习的共同点。因此,制定中国文化导入的中文学习课程方案以及开展基于日籍学龄儿童认知水平的互动是亟待解决的课题。

[关键词] 日语;日籍学龄儿童;中文

[基金项目] 2018年度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在沪外籍学龄儿童的中文学习与异文化适应研究”(C18067)

[作者简介] 张晓兰(1989—),女,四川巴中人,博士,上海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从事二语习得、日语教育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29-0299-02    [收稿日期] 2019-09-24

日语二外课堂,顾名思义是将日语作为第二外语学习的课堂。在各个高校,日语二外多为非日语专业学生的选修课程。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发展,日语二外选修的学生人数逐年增多,对日语二外教学及发展的调查研究也在随之开展,如:韩冰,江春华(2012)、侯丽颖(2013)等;部分研究从跨文化交际的视角出发,探讨如何将文化导入日语二外课堂(贾娅楠 2016;张丹 2018),也有一部分研究探讨了任务型教学法、合作学习模式等在日语二外课堂的实践(陈珏 2014;陈红 2017)。这些研究表明,文化和互动在日语二外课堂的重要性。面临着学习中文和文化适应课题的在沪日籍学龄儿童,日语二外课堂的相关研究成果对他们的中文学习有诸多借鉴。

一、日语二外课堂简介

笔者担任2018年9月—2019年6月的日语二外课程教学。该课程是非日语专业2018级学生的选修课,选修人数约为35人。每学期64个课时,4个学分,一学年修满8个学分。课程开始之前开展了一次课前问卷调查,课程结束后又开展了一次课后问卷调查。

二、课前调查

课前的问卷调查主要针对学生的基本信息、学习动机、学习目标、学习需求等。课前问卷调查及结果如下。

1.学习经历。一类是完全没有学习过日语,即日语零基础;另一类是有过短暂的日语学习经历,大多为1~2个月,且仅有5个人有过学习经历。

2.学习动机。仅有1名学生为了学分选修日语,其余学生的选修理由是对日语或者日本文化感兴趣。多数学生表示想深入了解日本文化、喜欢日本动漫、日剧、游戏、日语歌、偶像等;部分学生想多学习一门语言,掌握一门技能;另有部分学生想去日本留学、旅游等。

3.学习目标。大部分学生希望用日语进行日常交流、看懂动漫、日剧等,少数学生希望能通过日语能力考试。

4.课外学习。几乎所有学生都表示课外会学习(接触)日语;大多数学生在课外会接触到日本动漫、日剧、游戏、日语歌等;还有部分学生会选择慕课、课外辅导书等方式在课外学习日语。

5.学习方式。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提到希望有日本文化的介绍以及通过视频、日语歌、图片等多样化的方式来学习日语。

6.课堂互动。多数学生希望在课堂上和教师及同学互动,希望营造出一个欢乐有趣的日语课堂。

三、课后调查

在此补充说明一点,在第二学期,因学生已经掌握了日语基本的词汇和语法,为了督促学生的学习,也为了检验学习成果,第二学期将学生分成4人一组,每节课开始之前安排学生用日语进行个人发言和小组发言,主题不限。在两个学期的日语学习之后,实施了课后问卷调查。课后问卷调查包括学生的学习变化情况、对课堂上互动的认识等问题。课后问卷调查及结果如下。

1.参加日语二外课之后自己的变化。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表示通过一年的日语二外课程的学习,不仅日语能力得到了提升,对日本文化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日语二外课堂上使学生发生变化的因素。大部分学生表示,课堂上教师的讲授以及补充的文化知识和视频等,使自己的日语水平提升了很多;部分同学提出课堂个人发言以及小组发言是使自己的日语水平得以提升的重要方面。

3.日语二外课堂上的互动和效果。教师自身留学经历的分享、个人和小组发言本身以及发言结束后教师的评价和鼓励、课堂上和教师的日语对话等让自己印象深刻,这些互动充满着趣味性,让自己加深了对日语及日本文化的理解。

4.个人和小组口头发言。两次日语发言(个人发言和小组发言),不仅进一步改善了日语发音,加深了对日语单词和语法的理解,而且还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加强了小组间的学习互动。

5.对日常生活、留学等方面的影响。在日语二外课堂上体验到、学习到的知识,让自己以更积极的态度考虑留学或者旅游等。更重要的是,日语二外课堂让自己拓宽了视野、增强了好奇心、提高了交流能力,体会到了语言对思维的影响。

6.日语二外课堂存在的意义。大部分学生表示日语二外课堂是个有趣、自律且能够学到知识、开阔眼界的地方,甚至有个别同学提到是用另一种语言思维进行思考的地方,是自己读大学以来上过的最认真的课。

四、在沪日籍学龄儿童的中文学习特点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随同父母工作、留学等来沪的日籍学龄儿童不在少数,他们面临着学习中文和文化适应的双重课题。这些学龄儿童的年龄大多在6~12岁,在第二语言习得临界期之前,被认为是语言学习的黄金阶段。笔者正在对4名在沪日籍学龄儿童的中文学习进行追踪调查研究,详尽的调查结果还未整理出来,目前的部分调查结果如下:日籍学龄儿童的中文学习的动机一般来自父母的影响以及在中国生活的需要,学习目标也并非考级或升学,多数是为了加深对文化的理解、能用中文进行日常会话交流等。关于学习方法,在沪日籍学龄儿童主要和中文家庭教师通过一对一的方式学习中文。学习教材和内容多样,根据儿童的年龄以及兴趣方向来制定学习计划,中文家庭教室约每周一次。

五、启示

日语二外课堂和日籍学龄儿童的中文家庭教师尽管有着诸多不同点,但是相似点在于对文化的关注以及和教师的互动。日语二外课堂的学生学习动机较强,这一点对日籍学龄儿童学习中文有很好的启示作用,例如,探讨如何制定提高日籍学龄儿童中文学习动机的学习内容和计划。文化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正如中国学生喜欢动漫、游戏、日剧等,考虑能否将中国文化的某些特点,比如将汉字文化、饮食文化等导入中文家庭教室,以此来提高日籍学龄儿童的学习兴趣。在和教师的互动方面,虽然和中文家庭教师的一对一学习较容易实现互动,但是考虑到学习者是儿童,互动要符合儿童的认知能力。比如开展中华料理教学、中国结制作教学等多互动的实践活动,既能够在实践中学习中文,也能够通过实践体会中国文化。

综上所述,通过介绍日语二外课堂、整理在日语二外课堂开展的调查结果,探讨了日语二外课堂对在沪日籍学龄儿童中文学习的启示。今后还需详尽整理并分析对在沪日籍学龄儿童学习中文的调查结果,研究制定中国文化导入的中文学习课程方案以及开展基于日籍学龄儿童认知水平的互动。

参考文献

[1]陈红.合作学习模式在研究生二外日语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M].科技视界,2017(12):41-42.

[2]陈珏.任务型教学法在二外日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M].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16(2):42-44.

[3]韩冰,江春华.综合大学二外日语教育的问题与对策[M].日本问题研究,2012,26(4):54-59.

[4]侯丽颖.小组学习模式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以大学二外日语为例[M].日语学习与研究,2013(5):116-12.

[5]贾娅楠.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高校二外日語教学策略研究[M].现代经济信息,2016(10):411.

[6]张丹.二外日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阶段性策略研究[M].教育现代化,2018,5(45):284-285.

猜你喜欢

中文日语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日语被动态的构成及翻译方法
关于日语中的“のた”和“の”的研究
从语义模糊性看日语委婉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