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工科背景下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多元化、创新型卓越工程人才培养

2020-08-13王春明邹杨君张雪辉杨牧南梁彤祥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29期
关键词:新工科多元化

王春明 邹杨君 张雪辉 杨牧南 梁彤祥

[摘 要] 新工科背景下,社会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大众化、多样化、国际化、终身化、信息化”的特征。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是国民经济支柱专业,随着时代的发展,对“多元化、创新型卓越工程”人才的需求急为迫切。完善对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显得尤其重要,应使其具有知识多样性、学科交融性。在多元化教育教学新方法中,努力推动教学改革,鼓励教师积极主动创新,将努力培养加强学生的个人能力、团队能力和全局意识。加快实现“多元化、创新型卓越工程”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 新工科;多元化;创新型卓越工程人才;金属材料工程

[教改项目] 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JXJG-19-7-23,JXJG-19-7-2和JXJG-19-7-7);江西理工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XJG-2018-01)和新工科建设项目(XZG-18-03-33)

[作者简介] 王春明(1986—),男(蒙古族),内蒙古人,博士,江西理工大学材料冶金化学学部讲师,主要从事金属材料组织与性能研究;梁彤祥(1966—),男,辽宁人,博士,江西理工大学材料冶金化学学部教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金属表面纳米化的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29-0277-02    [收稿日期] 2019-10-12

一、引言

新工科的内涵是以立德树人为引领,以应对变化、塑造未来为建设理念,以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调与共享为主要途径,培养未来多元化、创新型卓越工程人才[1,2]。针对这一内涵部分学者提出工程教育一直处于不断发展状态,“新工科”不仅要关注新技术下的新产业和新专业建设问题,更应该关注传统产业的升级转型问题。也有学者提出新工科源于新产业、新社会形态萌发的新需求,未来人才类型的需求非常广泛,更加强调不同领域、不同层次、不同能力的“新工科”人才应具备的知识和素质。[3,4]

当前工程教育依然深受技术范式与科学范式的影响,应当回到以实践、设计及综合为核心的轨道上来,从而体现工程教育的工程主体性。从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角度分析,市场需求推动了新工科范式呈现出“适应性强、创新程度高、融合程度深”三项主要特点,这对于新工科的人才培养和能力框架构建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以我校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培养目标为例,其培养目标主要针对江西省乃至全国高校中有色金属与钢铁材料深加工而开办的一个具有行业与地方特色的专业。而“新工科”时代背景下重点强调“前沿技术、学科间交叉、知识体系多样、人才培养创新”新思想,培养多元化、创新型卓越工程人才。因此,在保留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特色的同时,如何在“新工科”背景下建设好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培养具有“大众化、多样化、国际化、终身化、信息化”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二、多元化、创新型卓越工程人才培养

以我校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为例,保留原有的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特色之外,如何使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更具有知识多样性、学科交融性,更适合培养“多元化、创新型卓越工程”人才。另外,为推动教学改革,应鼓励教师积极主动探索多元多样教育教学新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鉴于此,主要采取以下几个方面措施。

(一)优化新工科背景下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调研重点工科高校,了解“新工科”背景下重点高校在人才培养体系中的特色与创新,与之进行交流与探讨在“以学生为中心”理念下从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与推进,以及相应的效果。从而结合我校在江西的地理位置与资源,在保持原有的人才培养特色体系下,提出本专业具有多学科特征的人才培养目标,制定落实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清晰的体现多学科交叉融合特征的专业培养标准。根据专业培养标准的要求设置课程、明确课程目标、选择和组织支持课程目标实现的课程内容、建立新工科建设,强势打造“卓越计划”升级版课程体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二)多元化、创新型人才培养路径或方法

多元多样教育教学新方法的探索,以探究式、启发式、想象式、关联式的教授为主。针对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基于案例的讨论式学习和基于相关项目的参与式学习等研究性学习方法,这有助于学生知识的获取、应用和创新、工程能力的培養和提高、社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以及综合素质的养成和提升,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多元化、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或教育教学

基于多元多样教育教学新方法的探索,制订具体的教学计划,确定能够有效衡量专业培养标准实现情况的质量评价方式。重点聚焦“以学生为中心”。在各种教学方法中,重点培养学生知识学习与应用、思维判断与分析、工程设计与实践、创造创新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表达与交流、团队合作、情绪控制和管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宽视野、领导力、系统性思考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具备面向未来新工科所需人才的能力。

三、结语

新工科背景下强调“前沿技术、学科间交叉、知识体系多样、人才培养创新”新思想。应重点完善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保留原有的专业特色之外,使其更具有知识多样性、学科交融性。在多元多样教育教学新方法中,努力推动教学改革,鼓励教师积极主动创新,将努力培养加强学生的个人能力、团队能力和全局意识。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引领下,着力培养“多元化、创新型卓越工程”人才。

参考文献

[1]钟登华.新工科建设的内涵与行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3):1.

[2]王斌,高江波,陈晨.面向“新工科”大学人才培养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8(1):52.

[3]叶民,孔寒冰,张炜.新工科:从理念到行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8(1):24-31.

[4]林健.新工科建设:强势打造“卓越计划”升级版[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3):7.

猜你喜欢

新工科多元化
德国:加快推进能源多元化
巧用“多元化”,赋能“双减”作业
永荣锦江瞄准差异化多元化
“新工科”建设的五个突破与初步探索
面向新工科的Python程序设计交叉融合案例教学
满足多元化、高品质出行
柔性制造系统多元化实践教学
性人权与性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