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合作模式下的生物技术(酿酒方向)专业建设改革实践

2020-08-13刘西岭刘飞翔徐娟丁斌郭慧向敏王玉民蒲顺昌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29期
关键词:生物技术专业建设校企合作

刘西岭 刘飞翔 徐娟 丁斌 郭慧 向敏 王玉民 蒲顺昌

[摘 要] 通过对生物技术(酿酒方向)专业在校企合作领域取得成果及合作模式进行分析,并将本专业成功的经验予以总结。以期为其他相关专业背景下的校企合作模式提供参考。

[关键词] 校企合作;生物技术;专业建设

[基金项目] 安徽省质量工程重大教学研究项目“生物工程专业学生创新发展型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研究与实践”(2017jyxm0594);安徽省教育厅质量工程项目“生物技术专业综合试点改革”(2015zy079);亳州学院质量工程项目“生物工程实验示范中心”(2016sfzx02)

[作者简介] 刘西岭(1983—),男,山东枣庄人,硕士,亳州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系实验师,实验室主任,主要从事资源药用植物研究;蒲顺昌(1980—),男,安徽蚌埠人,博士,亳州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系副教授(通信作者),系主任,主要从事微生物内生真菌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29-0252-02    [收稿日期] 2019-10-08

一、校企合作背景的提出

高等职业教育的使命是培养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从事生产、建设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一线中高级人才,因此需要高等教育加强技能型、应用型能力培养。生物技术在人类健康领域、生态保护领域、农产品及粮油质量安全领域、食品保健领域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生物技术已经成为经济增长新的助推器[1,2]。为应对社会对地方性、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亳州学院于2009年開设了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然而,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人才培养,已不能适应行业和企业对人才的技能需求,这也导致近年来生物技术专业招生和录取呈现出明显下跌趋势。因此,解决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社会需求,必须加强校企间密切合作,走工学结合的路子[3,4]。深入企业真实环境中进行实训教学,以企业技术改革及产品更新需求为依据,合理设置专业课程和学时分配,将教学中理论内容融合到实践教学过程,构建应用型课程体系[5,6],有利于培养学生熟练的技能和相关职业素质,为培养符合行业和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夯实基础。

二、校企合作成果的显现

专业建设上,校企双方共同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与安徽古井集团、安徽东方帝维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华佗国药股份有限公司、安徽泓森高科生态有限公司等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建立了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双方确定了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成立了生物技术“古井班”。从2010年开始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建立校企间互动交流的动态培养模式[7],根据企业需求对课程体系进行改革、调整和修订了教学内容和实践环节[8],最后形成相对稳定、效果明显的课程体系。

通过实验实训中心双向推动,推进校内实训基地硬件条件投入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提供了有效支撑。已建立生物工程示范中心、微生物检测和研发中心。包括小曲白酒酿造实训室、啤酒酿造实训室、葡萄酒酿造实训室、保健饮品工艺实训室、液态发酵实训室、固态白酒生产基地(2014年6月由古井集团指导在校内建造6个窖池)、白酒理化检测实验室、酒类成分分析检验实验室、白酒品评实验实训室等实践教学基地,通过基地建设为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提高搭建了综合性平台。

根据需求本专业方向细化定位为保健酒开发,并建成多功能温室,主要用于食药同源植物组培苗炼苗生产实训,为养生保健生物食品研发提供了必要条件。课程上进行有效整合,以啤酒中试发酵生产、白酒传统酿造生产、红酒酿造生产和微生物发酵制药小试发酵生产等校内项目化生产性实训,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专业课程模块,逐步形成模块教学[9,10 ]。并与企业进行教学互动、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为培养适合于皖北地区的酒企、药企和食品企业所急需的地方性高技能型人才提供良好的输出途径。

三、校企合作取得的成果及措施

通过人才培养方案调整、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施为学生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逐渐解决了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并形成了自己的专业特色。

1.制定适于皖北生物产业(酒类、食品)发展需求的课程体系。强调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坚持理论够用的基本原则,培养高职院校高级技能人才。增加每门专业课实验实训的实践教学比重,并分散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增加学生实习实训内容并将其切入校企合作的生产过程中去,改变专业课的实习和综合实训集中在第三年或在学期末这种不利于课程理论实践相互融合贯通的做法。在专业课程内容上根据酒类酿造市场需求,通过校企合作,深入生产一线,了解生产需求和技能要求,及时对知识进行整合,形成了以模块化(知识或课程)的教学模式,有效避免了课程间相互缺乏协调,内容交叉重叠现象。

2.将企业生产实践过程中所需的内容提前整合到理论教学之中,根据市场和企业需求变化,及时调整校内教学模式。针对教学需求扩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比例,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具体生产操作技能。将依据项目作为载体开展专业课程教学,以发酵技术课程改革为例,主要依托于8个载体生产(啤酒、红酒、白酒、抗生素、活性酵母、氨基酸、谷氨酸和酒精)来完成本门课程的知识体系。教学中根据企业生产过程中的需要不断解决新问题,开展创新性学生实验,实现学生就业无缝对接,积极参加国家省市级食品创新大赛,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并获得国家、省创新大赛二等奖、三等奖、优胜奖。依托课程改革项目,确立专业课程综合改革项目和基于专业的创新团队项目。

3.教学模式采取“2+1”的合作方式,前2年学生在校内完成学习和实验实训,第3年集中到企业进行生产实习实训。同时将企业生产一线工程师请到实验实训室进行现场指导实践教学。学生基本技能掌握后,再深入企业生产过程中,进行实际生产操作,加强了校企间生产性实训项目的有效衔接,实践技能有效加强。校内注重企业高学历人才引进,在人才培养和专业的发展上更贴近企业生产实际。目前已从古井集团兼聘8名高级工程师,2名专任高级工程师等能工巧匠,担任课程的实践教学。同时,邀请在各自领域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教授同行进行授课,为专业的开展和实施提供保障。

四、校企合作持续推进

校企双方根据市场需求将继续完善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依据市场变化构建具有弹性的新课程体系;深入校企合作专业领域,依据行业和企业的技术和岗位需求,继续对现有课程体系和课程知识进行整合,制定出适合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模块化知识体系。同时,以学生为本,制定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遵循人才培养客观规律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校企联合编写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教材或实习实训讲义。最后将校企合作模式在其他相关专业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陈道雷.我国生物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3.

[2]张辉.生物安全法律规制研究:经济法视域的解读[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9.

[3]张洁清.创新高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科教导刊,2017(21):29-30.

[4]黄才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及运行机制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13):66-68,76.

[5]吴雪梅.我国高等教育本科生物学课程体系研究[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7.

[6]许晖,孙兰萍.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实践[J].农产品加工(学刊),2007(6):39-41.

[7]郑永进.以服务地方为主旨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以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办学实践为案例[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5(3):71-74.

[8]梁冬冬.校企合作办学运行机制研究[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1,25(5):75-77.

[9]谢洁,徐水,等.校企合作培养生物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J].蚕学通讯,2012,32(1):46-48.

[10]赵元增,周岩,赵俊杰.地方本科院校生物技术专业改革的思路,目标与实施策略——以河南科技学院生物技术专业为例[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7,37(8):9-12.

猜你喜欢

生物技术专业建设校企合作
浅析林业育种和生物技术的应用
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建设探索
高职院校新开设无人机专业的探讨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