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教协同背景下应用型护理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路径研究与实践

2020-08-13史崇清余桂林程红张迎红程甦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29期
关键词:医教协同培养质量

史崇清 余桂林 程红 张迎红 程甦

[摘 要] 医教协同是提高护理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通过对医教协同背景下应用型护理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路径的探索和实践,主要包括构建医教协同背景下应用型护理本科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医教研协同体、搭建协同育人平台;建立多维度保障机制。以期提高应用型护理本科人才的培养质量。

[关键词] 医教协同;应用型护理本科;培养质量

[基金项目] 2018年度武汉科技大学教学研究项目“医教协同背景下应用型护理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路径研究与实践”(2018X058)

[作者简介] 史崇清(1968—),女,山东鱼台人,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护理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29-0228-02    [收稿日期] 2019-09-20

国务院《“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国家卫健委《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等文件均对医教协同提出了明确要求。医教协同是促进护理人才培养与人民健康需求紧密衔接,提高护理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是深化医改、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的治本之策。如何在医教协同背景下提升应用型护理本科人才的培养质量,具有必要性和可持续性。

我院在医教协同深化医学高等教育改革大背景下,突出协同育人特色,以“服务需求,提高质量”为主线,护理专业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健康服务需求的二者结合,制定了提升培养质量的路径总体框架,加强了应用型护理本科人才的培养质量实践。

一、医教协同背景下的应用型护理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路径探析

(一)应用型护理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路径现状

检索应用型护理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研究和实践的文献,包括:通过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护理特色课外活动三种途径,构建应用型护理本科人才培养模式[1];以成果为导向,确定核心能力,根据能力指标与课程间的对应关系调整课程结构,构建护理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提高护理本科生培养质量[2];以护理岗位为切入点,“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1+1+1”三段式高职和中职护理教育校企合人才培养模式[3];订单式培养模式,推进学校教学与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有效衔接,实施“校院结合,无缝管理”模式培养护理专业人才[4]。产教融合、学赛一体中职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5]。应用型护理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研究和实践,多集中在学校内的改革,较少涉及医院参与的教学改革。

(二)医教协同背景下的应用型护理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路径框架

我院针对国内应用型护理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研究现状,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模式及经验,构建了医教协同背景下的应用型护理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路径框架,包括构建医教协同背景下应用型护理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医教研协同体、搭建协同育人平台;建立多维度保障机制。

二、构建医教协同背景下的应用型护理本科人才培养体系

(一)适应需求,确定应用型护理本科人才培养目标

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就是立足于培养具有能在复杂、多样的服务环境中从事跨学科护理实践的能力[6]。我院以协同创新理论、利益相关方理论和需求理论为指导,参照《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标准》、2018年教育部《本科医学教育标准——护理学专业》,立足于医教协同对质量监控的要求,建立有利益相关的社会第三方人员医生、护士、患者参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护理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行业需求、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健康服务需求的无缝对接。最终确定的应用型护理本科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专业价值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临床能力、教学能力、管理能力、科研能力及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适应社会发展和人民健康需求、能在各类医疗卫生、保健机构从事护理和预防保健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以成果为导向,确定核心能力

成果导向教育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促使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从重视资源投入转变为重视学生学习成果。核心思想放在学生“学到了什么”,而不是学校、教师“教了什么”。成果导向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就是要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核心能力(学习成果),再设计能力指标作为绩效衡量标准。核心能力就是要培养护理学生的临床能力、教学能力、管理能力、科研能力及创新能力等。

(三)细化三大领域目标,制定能力培养目标实现矩阵

运用布卢姆教学目标分类理论,细化应用型护理本科人才培养目标,按照布鲁姆理论将教学活动所要实现的整体目标分为认知、动作技能、情感三大领域。培养目标实现矩阵由横、纵管理系统融合而成。我院细化培养目标为7个子目标,作为横向管理系统,它是指测量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等指标的核心标准。纵向管理系统是根据利益相关方、社会、行业等需求和以成果为导向所制定的7个毕业要求。能力培养目标的实现矩阵,突出了应用型护理本科人才能力的培养。

三、建立医教研协同体,搭建医教研协同育人平台

(一)建立医教研协同体,增强学校的办学活力

我院在办学过程中提升办学优势,扩大行业影响力,先后将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汉阳医院、普仁医院、华润武钢总医院、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孝感医院、武昌医院等7所医院划归为学校附属医院,并同时挂牌为临床学院,形成医教研协同体。通过医教协协同体的统筹协调,将医疗卫生机构的教育功能作为重要指标。使学校与医院形成合力,增强了学校的办学活力和办学水平。

(二)搭建协同育人平台,推进医教研协同发展

我院将临床、教育、科研三者融合,使临床治疗、医学教育和医学研究环环相扣、密不可分。发挥医院和学校的教育资源优势,学校与附属医院合作,采用学校教师走出去,医院护士请进来的方式,组建护理双师团队,建立和规范中青年护理专业教师定期到医院培训和轮训的制度,推动教师更新知识、掌握新的实践技能、丰富实践经验,并不断强化临床护理教学能力。

(三)共建实训基地,开展深入全面合作

我院和已确定合作关系的附属医院中,重点建设了2个实训基地,在实训基地开展深入全面的合作。实训基地为我院护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护理学生技能考试、各级各类护理技能大赛、新护士入职培训、职业继续教育培训等提供了平台。

四、建立多维度保障机制

医教协同是一項系统工程,需要建立有效的多维度保障机制。学校和医院共同参与护理人才培养制度设计,共同参与护理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通过建立协调管理机制,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利益共享机制是推动学校医院合作发展的动力和维系医教协同良性运转的纽带。通过平台共建、队伍共聘、资源共享、信息互联,最终实现校院之间的互惠共赢。

五、结语

我院提升应用型护理本科人才的培养质量的路径的研究与实践已取得一定效果,今后需要医学院和医院在培养护理人才的理念协同、体制协同、文化协同等方面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和实践。

参考文献

[1]隋树杰,仰曙芬,朱雪梅.TPN应用型护理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19):2306-2307.

[2]王磊,翟树杰,仰曙芬.以成果为导向护理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7(8):17-18.

[3]卢玉仙.以护理岗位为切入点深化院校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7):43-44.

[4]张艳丽,晏龙强,冯海鹰.“校院结合、无缝管理”提高护理人才培养质量实践与研究[J].重庆医学,2015,44(20):2863-2865.

[5]马秋平.“产教融合、学赛一体”中职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中华护理教育,2016,13(2):100-103.

[6]李小妹,高睿.我国护理学本科教育概述[J].中华护理教育,2015,12(7):490-495.

猜你喜欢

医教协同培养质量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慕课理念下研究生培养过程控制体系构建
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
医教协同深化中医药人才培养改革路径探析
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