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科技论文写作与交流课程体系建设
2020-08-13郭振威
[摘 要] 科技论文写作与国际会议口头报告是学术交流的最重要的两种形式。随着我国学术国际化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论文走出国门,发表在国际有影响力的学术期刊上;同时,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学生走出国门,参加行业内有影响力的国际学术会议,发表自己的科研成果。然而,相比于期刊论文课程建设,国内高校往往忽视了同样重要的国际会议交流的课程发展。以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的科技论文写作与交流全英文课程为例,探讨关于这一课程的体系建设。
[关键词] 科技论文;国际交流;课程建设;英文课堂
[资助项目] 本课题受中南大学研究生教改项目“国际化研究生培养-科技论文写作与交流课程建设”资助
[作者简介] 郭振威(1985—),男,辽宁朝阳人,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南大学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海洋地球物理勘探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29-0090-02 [收稿日期] 2019-10-08
中南大學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是我校的优势学科,其中地球科学学科进入了ESI排名全球1%,二级学科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是国家重点学科。随着近些年的发展,学科建设的重点一直在科研和教学上,利用教学和科研的相互促进的关系稳步前进。近些年来,我系研究生把论文发表的重点从国内的核心期刊转移到国际的SCI检索的重要期刊。这并不是说明国内核心期刊一定不如国际英文期刊,主要是国际视野的格局转变。英文撰写的学术论文可以被全球的科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读到,并了解我们的科研进展,同样我们也可以得到更多不同国家审稿人对于论文的反馈,这些都可以很好地促进学术的发展与交流。
作为一名合格的研究生,不仅应该具备较强的专业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学术观点表达也同样重要。向全世界的同行表达自己的学术观点,除了发表学术论文,国际会议的口头报告和张贴报告同样是重要的交流手段。而这一方面的教学工作目前还比较欠缺。目前能在中国知网上检索到的仅仅是三篇研究生英语教学为主的国际会议英语交流课程。其一,张俊梅[1]发表了基于数据分析驱动的非英语专业博士研究生英语教学的可行性研究和教学效果分析,该课程通过模拟国际学术会议的方式提高了英语语言能力、跨文化学术交流能力和获取信息能力。另外一篇学术论文,廖兰莹[2]的《国际学术交流英语与国际会议实务》是作为一门创新实践课程建设的。
相对比与国际学术交流的课程,“科技论文写作”类的课程在高校建设的如火如荼。李筱贺等[3]以医学教育为例,探讨了研究生论文写作课程教育问题,授课内容从理论模式到实践教学应用做了简要介绍,并探析了研究生论文写作课的教学实效程度。贾志绚和卓亚娟[4]主要研究了大学生的科技论文写作课程的基本情况,并将科技论文写作与传统授课方式相结合的综合教学方法应用于“交通工程实施设计”的课程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直到2018年,付伟开始探究科技论文写作课程的体系建设,他把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作为唯一的教学目的,着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创新意识。文章从培养方案的编写、教材的选择、教学模式的实施、考核方式的设定及课程评价体系的完善几个方面建设系统的科技论文写作课程体系。
本文主要是介绍“科技论文写作与交流”课程中与传统课程“科技论文写作”的不同,并建立一套适用于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地球物理学等地球科学学科特有的课程体系。本课程建设与留学生教育应用同一套培养方案,因此,采用全英文授课,课程体系由以下四部分组成。
一、科技论文写作部分
研究生的课程集中在第一年全部修完,鉴于论文写作需要的科研主题,本课程的时间安排在秋季学期的后半段。此时的研究生已经适应了新的课程节奏,对未来三年的研究工作具备了初步的认识。
科技论文写作的教学目的是瞄准研究生可以发表国际SCI期刊论文。因此,在课堂上研究生会被要求实践英语写作,通过小组自检互检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和审稿能力。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学术道德教育,关于学术不端的几个典型案例;英文科技论文写作框架以及基本要求;审稿人的审稿要求以及审稿意见回复;专业期刊的投稿选择以及常见的英文易发错误分析。
本课程的课后作业有十个,其中六个是提高英语写作手感的意识流写作,不限题材、不限内容,以博客的形式写十分钟。另外四个是写与自己研究内容相关的题材,写作长度以英文摘要为标准完成三个,最后一个是作为阅读大量期刊论文后的综述性文章,长度在2000词左右。通过这样的英文写作练手,可以很好地提高英文写作能力。
常见的英文科技论文除了专业的期刊论文以外,还包括国际会议的长摘要,通常的长摘要的长度为四页内容,并对图、表的数量有所限制。需要作者具有很好的论文凝练技术,可以用短篇幅解释清楚一个完整的研究。与长摘要相对应的是国际会议上的口头报告,通常情况是20+5分钟的模式,即20分钟报告内容,5分钟听众提问。这一能力的培养是本课程的另一个重点。
二、国际会议交流部分
关于国际会议口头报告的讲解,本课程首先解释国际会议评审的主要规则和分会场主席的提问原则。在了解具体的评判标准之后,我们将会练习口头报告的内容以及演讲者对时间的把控。
为了训练研究生的时间控制力,首先,我们将会做一个一张幻灯片演讲30秒的训练;其次,训练研究生3分钟讲解三张幻灯片的能力;再次,练习10分钟的主题演讲;最后完成一次模拟国际会议20+5分钟的完整学术报告。通过这四种针对性的练习,可以更好地提高研究生的会场报告的能力。
三、教学模式
本课程采用讲授、小组讨论、模拟投稿、模拟审稿、学术交流等多种授课方式,使得研究生们在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下学习到科技论文写作的知识,使他们的英语口语报告能力得到提高。
四、考核方式
在我国高校的课程成绩主要由平时成绩和考核/考试成绩两部分组成。本课程的平时成绩主要由平时的作业情况,课堂上英语口头报告情况为依据,酌情打分。考核成绩主要是由20+5分钟的专业报告和2000词的英文写作报告作为最终的考核成绩依据。
科技论文写作与学术交流对于科学家而言同样重要,作为研究生初步具备科技论文写作的能力和专业英语口头表达能力,是当今社会的与时俱进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张俊梅.基于项目驱动的非英语专业博士研究生英语教学模式研究——以国际会议交流英语课程为例[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4(10):31-35.
[2]廖兰莹.创新性实践课程《国际学术交流英语与国际会议实务》介绍——大学生英语科技论坛建设报告[J].教育教学论坛,2014(6):116-117.
[3]李筱贺,辛兰,张卉,恩和吉日嘎拉,李志军,康毅敏,张少杰,高尚,王海燕.研究生论文写作课程教学效度探析[J].世界复合医学,2016,2(2):93-96.
[4]贾志绚,卓亚娟.科技论文写作在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6(1):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