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在湖北战“疫”的57天

2020-08-13孙宪洁

绿色中国·B 2020年4期
关键词:患者

第一次进入隔离病房进行工作。

第一次和新型冠状病毒进行了亲密接触。

第一次一个班次收了大约近40名患者。

第一次穿着防护衣,戴着护目镜,戴着三层手套进行一系列的护理操作。

第一次早晨抽血这么多:39个人,每人至少6个采血管。

第一次在医疗设备和材料暂时短缺的情况下,用50毫升注射器和一次性导尿管连接,给气管切开的患者进行了吸痰。

……

这是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管医师、山东首批援鄂医疗队成员孙宪洁记录下的人生第一次。在驰援湖北的日子里,孙宪洁记录下了自己的所经所历,所思所想,57个日日夜夜的工作,其甘于奉献、不顾安危的事迹,真实反映出所有因为疫情奔赴武汉、湖北的医务工作者“燃烧自己,照亮他人”的济世情怀!

——编者

疫去春来,我重新回到了離开57天的济南。回想起这57天(2020年1月25日-3月21日)的人生经历,历历在目。出发时的悲壮,到达时的窒息,培训时的玩命认真,实战时的紧张压力,收获信任和感谢时的激动,离开黄冈的种种不舍与期待,这其中有汗水,有泪水,有收获,有成长,所有的苦难扛过了就是幸福的甜蜜,所有的困难克服了就是宝贵的经验。

从抉择报名到抵达黄冈

大家在生活、工作中也都会经历很多抉择时刻。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面对新冠病毒,我的抉择就是承担职业赋予我的责任。我是1月25日下午16点40分接到的通知。当时刚刚从济南回到莒南老家2个小时。从看到通知到报名,用了不到一分钟的时间,没有半点犹豫。并不是说我有什么英雄情结,而是一种惯性,我的性格决定的。我天生就对各种风险具有天然的免疫力,因为平时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我总是这样想:“不管是什么困难,只要做好自己能做的,做好自己应该做的,结果肯定是自己满意的”,再加上专业、年龄、工作经验我都是最合适的人选,所以我没有任何理由犹豫。这就是我们的职业责任,在需要时就应该挺身而出,敢于担当。我的爱人刘祺是一名新闻记者,我记得有一次平邑矿难,还有一次寿光发洪水,他都是只身一人去第一线采访报道。这次我们驰援湖北也有随队的新闻记者,也是很危险,条件也很艰苦。为什么能冲上去?不就是为了曾经的初心,职业的担当吗?

做出决定报名之后,我回头想的是怎么跟家人说。毕竟这是近几年来第一次陪家人一起过年,毕竟自己2个小时前刚刚从济南回到家中,公婆在准备年夜饭,孩子在身边兴奋的又蹦又跳。刘祺深知此行的风险,但还是第一时间给我定了最早返回济南的火车票,那顿年夜饭吃的有点忐忑不安。饭后告知了老人要凌晨4点返回济南,公婆什么也没说,只是默默的给我准备了一些年货,还往口袋里装了很多他们认为可以逢凶化吉的桃树枝。孩子都早已习惯了我在各种节日的缺席,只说了句“妈妈早点回来”。在刘祺送我去车站的路上,我给他交代了存款及保险等相关事宜。

当坐上空荡荡的火车时,整个车厢就只有2个人。静下心来,我想翻看手机上关于武汉的疫情报道,想了解一下自己将要面临的环境。但是整个车程4个多小时,我的手机真的都快被打爆了。有亲人,有朋友,有闺蜜,有同学。当然这其中有支持的声音,也有不支持的声音。对于公众来说我是一名医务工作者,但对于他们来说我还是一个妈妈、一个女儿、妹妹、好朋友、好闺蜜、舍友、同学。实事求是地说,很多人会说宁愿这份工作不要了咱也不能去,工作没了可以再找,生命只有一次。有的甚至会对我说,现在后悔还来得及,给我支招怎样做一个逃兵。是的,工作可以不要,但是我的人生观价值观我不能不要,如果把这些放弃了,我想我的生命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面对这样高风险的逆行,无论听到什么声音,我的抉择是始终如一,理由很简单:这就是我的责任,我就应该去承担,没有理由当逃兵。

我个人的习惯,生活越是需要迎接挑战时,就越重视饮食和休息,只有这样我们才有体力和精力面对接下来未知的风险。到达济南后,接到单位通知下午2点去医院培训。我给自己准备了简单而丰盛的午餐,去医院培训时我就准备好了行李,随时准备着出发。在培训中便接到了电话,晚上8点济南机场集合。

在单位、机场经历了各种仪式。一向默默无闻的自己,一下成了万众瞩目的焦点,还真有些不习惯。登机后这段时间很安静,人人都表情凝重,我脑子里想的是来自网络上的各种画面,病人的恐惧绝望,医务人员的疲惫无力,物资的缺乏,不管这些是否真实,我都给自己做足了心理准备。我的目标很明确:第一,既然去了是去帮忙的,不能添乱,管理好自己的身体健康是第一位的,是基础。第二,自己没有经历过这种情况,唯一的知识储备就是单位几个小时前的培训,去了就一切听话照做,快速学习掌握一切知识技能。

到达武汉时下着小雨,潮湿阴冷。下飞机坐上大巴,到达目的地时才知道自己来到了湖北黄冈,一路上空乘人员、交警、服务员,一个个敬礼、一句句问候以及酒店最高的礼遇,在享受这一切的同时也一次次增强了我心中这份责任,下一步将努力去对得起他们的这份信任和期待。

这一段经历中,我体会最多的是一个医务工作者的责任和担当。

战前培训到进入实战

“战前多流汗,战时不流血。”在这两天里,除了保证每天6个小时的睡眠,我都在反复的练习中。不亲身经历是体会不到那种气氛,真的是玩命的认真,推敲每一个动作,抠每一个细节,就一个脱掉鞋套的动作,就精细到手应该触到鞋套的哪个位置,用哪个手指头,接触鞋套的哪一面,放入垃圾桶的路线怎么走,眼睛什么时候应该是闭着的,呼吸什么时候是屏住的,我真正见识到了,体会到了。就这样,一套完美的防护流程形成了,让大家心里都有了底气,也为山东首批医疗队的零感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除了这套让我对实战充满信心的流程之外,我的感触还有工作中合作共赢,无疑我们这138个人此时就是一个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我们大家携手前行,互相监督,不敢拿生命开玩笑,你不仅掌握着自己的命运,还把握着所有队友的命运。

在我们培训的同时,领队和党员们已经冲锋到前线了,为大家铺路,这才有了后来的“黄冈版小汤山医院”——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面对零基础的病房,院感、护理、医疗齐上阵,一天时间初具规模,当天晚上便开始了收治病人了。在短短的2天时间,党员作为防控疫情的先锋,用行动感染了每一个人,我感受到了太多来自党的力量,我的队长贾新华院长,我的组长杨汝燕护士长,他们时刻都在为大家服务,开会、讨论、决策。是什么让他们拥有这样不知疲倦的精力,我想那就是党员的身份,这次我是亲身感受到了这支队伍的魅力所在,于是我怀着无比激动和崇敬的心情于1月28日写下了入党申请书。

我的十二个人生第一次

这是个必定让我终身难忘的夜班。

第一次进入隔离病房进行工作。

第一次和新型冠状病毒进行了亲密接触。

第一次一个班次收了大约近40名患者。

第一次穿着防护衣,戴着护目镜,戴着三层手套进行一系列的护理操作。

第一次早晨抽血这么多:39个人,每人至少6个采血管。

第一次在医疗设备和材料暂时短缺的情况下,用50毫升注射器和一次性导尿管连接,给气管切开的患者进行了吸痰。

第一次感受到了来自黄冈患者的发自内心的感谢。这是一位阿姨,她是这样对我说的:“姑娘,谢谢你们,我和妹妹一起来到这里,一开始我的妹妹在重症监护室经过治疗,她的症状都减轻了,今天转出了重症监护室。 姑娘你们住在哪?我家是批发水果的,我要让家人运一车水果过去感谢你们”。我真心的体会到了自己来到黄冈的价值所在,这更坚定了我的信念。

第一次体会到了来自人的本性的那种求生的欲望。这个故事來自2床的患者方洪应大叔,他是一位55岁的患者,早晨抽血的时候,我们给1床和3床的患者抽了血,暂时没有给2床抽血化验,他的顺序可能靠后一点儿,他就像一个孩子般跟在我的身面。大夫你们是不是把我给忘了?为什么不给我抽血化验?我们都一样,为什么不给我抽血。你们不能不管我,我死了可怎么办?最后他像一个孩子一样蹲在地上哭了起来,我拍了拍他的肩,握了握他的手,耐心地安抚了他,像哄自己的孩子一般,最后他也不好意思的笑了,我赶紧找到他的采血管给他抽了血,以后每天见到我都会挠挠头。通过这件事我感受到的患者面对疾病时的那种恐惧和无助,那种求生的欲望,我们此刻就是他精神的救命稻草。

第一次体会到了在工作期间我特别盼望着天亮,我觉得天亮了时间就会过得快一点,因为是第一次进入隔离病房,还是紧张有压力的,口罩和护目镜勒得过紧,压的我的鼻梁和脸颊刺痛,而我此时完全不允许用双手去调整他们,我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等着天亮。 等到我的战友们来接我的班。

第一次值夜班持续工作了11个小时,没吃、没喝、没拉、没尿。做到这一切我是有准备的,首先出发之前3个小时我就不再喝水了,临行前我还用了开塞露,生怕自己有任何闪失,影响到我的战友们。我不能因为我一个人不行,影响到我们这个夜班团队不行。

第一次经历了病房没有陪护,将近40名患者打水、倒水、协助他们大小便、吸氧、翻身、吸痰、修理床头灯、拿被子、递衣服,这些全方位的服务都是由我和我的战友两个人完成的。 还记得下班时,医疗组的庄主任问我们“怎么样,这个班上得刺激吗?”想想这也许是我工作11年上得最刺激的一个夜班吧。

第一次佩戴护目镜和口罩工作近11个小时,鼻梁和脸颊被防护面具压出了褥疮,鼻梁上直接被压出了一个小水泡。说实话当走出隔离病房摘下那套防护面具时,我落泪了。我没有控制自己,我需要释放一下自己的情绪。

这是一种特殊人生经历,走进它完成它,对我来说是一种迭代性成长。世上哪有不付出的收获?静下心来回想一下,单单是收获一份面对挑战时的能力和从容也是值得的。如果你问我怕吗?说实话我也怕,毕竟自己处于上有老,下有小的年龄,肩上还有太多的责任。但祖国的需要,患者的需要,也是我的责任,这些责任在这个阶段高于我的家庭责任。

工作步入正轨,患者充满信任

每天都会收到来自患者的感谢。退伍老兵的敬礼,几句感谢的话,一份写在手机屏幕上的感谢信,患者从怀疑到信任,从恐惧到一张张笑脸,从焦燥不安到可以在病房内健身跳舞……。真情付出,让我们收获了患者的信任和认可。让他们因我们拥有生的希望。在这个阶段我真的要豪不谦虚的要赞扬一下我们的护理团队。这真的是一个做任何事情都玩命认真的团队,我敢说经历这场战役,护理团队每个人都会是防控专家,个人防护最到位的团队非护理莫属。这是一个任劳任怨的团队,在这个病房里我们扮演了多种角色,各个都是超级英雄。我们是护士,执行医生的各种医嘱;我们是护理员,发饭、喂饭,协助大小便任劳任怨;我们是修理工,修理马桶、水龙头样样都能行;我们是心理咨询师,安抚患者疗愈他们内心的焦虑;我们是快递员,患者与家属的物资交流均由我们完成传递;我们是卫生员,病房卫生、垃圾处理均要由我们动手来维护;我们是防控员,病房消毒,防控知识,咳嗽礼仪个个都熟知;我们是倾听者,患者的苦恼,烦躁、不安向我们倾诉就会好很多;我们是包容者,能包容患者的各种不良情绪,用微笑面对一切。很荣幸我是这其中的一员。

5床的张大爷是一名卧床患者,生活当时是不能自理,不吃不喝,拒绝治疗,没有求生的欲望。记得很清楚,这名患者每天就喝一瓶娃哈哈,其他一律不吃,我们都很担心,每天都尽量的和他多一些交流,希望能获取多一些信息,为他找到一个点,让他燃起生活的希望。几天的交流了解到他只有一个儿子在国外,还没有孩子,想要一个孙子是他唯一的心愿,我们小组立即想办法联系到了他的儿子,儿媳妇正好怀孕了,我们第一时间告诉了大爷,大爷立刻坐起来吃饭,情况也是一天比一天好,最后也康复出院。

为重症患者范爹爹买蛋糕,送花过生日,给患者一份温暖,帮助他的家人实现他们的夙愿,缓解他们不能床前尽孝的遗憾。

协助使用无创呼吸机的患者进食,通常一顿饭就要花费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呼吸几下,再吃几口,来保证营养,保障呼吸。记得一开始时患者几度哽咽,不停地说谢谢,双手作揖来感谢,这对于他来说需要消耗太多的体力,要很长时间才能缓过劲来。“他是在拿生命来感谢”,不亲身经历,是体会不到的。我们告诉叔叔,留着体力去好好呼吸,好好吃饭,我们都明白。我们最需要的是你的病情好转,康复出院,这是给我们最好的礼物。

记得我给一名呼吸困难不能活动的男患者换上尿不湿时,他向我抱拳表示感谢并抱头痛哭。

安抚两名至亲在这场灾难中去世的李阿姨。一开始见到她时看到她凄凄惨惨、战战兢兢的样子,真的好心疼,说话都是小心翼翼的,颤颤的,我体会到她肯定经历了什么。我拉起了她的手,抱了抱她。她告诉我父母被感染,一周内失去了两个老人,现在自己也被确诊了。悲痛、恐惧、无助让她吃不下、睡不着。我和队友们一次次将饭菜递到她的手中,一次次给她宽心,给她爱护,将我们自己的营养品、水果送到她的面前,慢慢的阿姨开始吃饭、开始有了笑容,多了互动,多了生活的气息。

每次进入隔离病房前佩戴防护用具时我们总是想多一层防护,多一層保障,能耐受几层就要防护上几层。那天夜班,来了新的防护服,质量很好,密封性很高,满满的幸福感和安全感。一层N95口罩,一层外科口罩,我又把防护衣的前封条捂在了口鼻上,带上护目镜。刚刚进去时感觉相比于往常有点呼吸费力,没在意,我是个忍耐力特别强的人,半个小时后感觉越来越明显,我开始张口呼吸,有些头疼,眼睛胀痛。还是想忍,想坚持一下,4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了,不然就剩下搭档一个人。又过了大约20多分钟在给一名患者测血压低头时,突然有一种大小便失禁的感觉。那一刻我害怕了,腿也有些发软了。马上冲进缓冲间,拿下护目镜、松开防护服的粘扣,用力喘了几口气,总算缓过劲来了,透过镜子看到自己的脸色很难看,那一刻我是真的害怕了,脑子里想到了广西医疗队那名心脏骤停的护士,想到了我的家人和孩子,感觉到了急速心跳声。细节决定一切,一个小小的失误,险些付出代价,防护过度也是错误。

从不舍到泪目的回家路

54天时间我和队友们一共救治新冠肺炎患者411人,其中重症、危重症92人。3月18日病房患者清零,归期确定,3月21日,我们要回家了。虽然早就预料到了会有一些送别仪式,经历了还是被震憾到了。出发前,酒店门口酒店工作人员,周边居民都赶来了,从出发到高速口不知道有多远的路,我只记得大街上马路两旁都是送行的黄冈市民,敬礼、深深的鞠躬、嚎啕大哭、高空呐喊;租车队、摩托车队、鲜花,掌声,热腾腾的煮鸡蛋……最直击我内心的是有两位老人直接跪在马路上,跪碎了大家的心。这一路无论是怀着男儿有泪不轻弹的山东好汉,还是侠骨柔情女中豪杰,个个都泪撒黄冈。我感受到了那种穿心入肺的真情,那一份份真挚的爱如钉子一般砸进了我的人生,让我体会到就算遇到再大的困难,大到国家小到个人,爱是最好的武器,团结一心就能战胜一切!

复盘战疫,规划未来

疫情终将过去,生活会回归祥和。疫情打得我们措手不及,但是灾难也是对人的一种历练。它会让全社会的人懂得崇尚自然,敬畏生命。让每个家庭成员彼此更加珍惜亲情;让朋友之间更加珍惜缘分;让五湖四海的人民更加团结。疫情让我们感知祖国的强大;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坚不可摧。作为医务工作者,我们每个人都做好自己,做好自己能做的,做好自己应该做的,把感恩化为行动回报社会。在这57天当中,除了上班及上下班路上,因为感控需要几乎都是自己在独处的,真的是很少有这样的机会,相信各位也经历了这样一段宅在家里的时光,很难得的机会能让我们静下心来去思考一些问题。在和患者的交谈中我听了太多的如果,如果我听话当时出门带着口罩就好了,如果我平时不熬夜就好了,如果我不乱吃野味就好了……生活不会给我们如果的机会,我们都应该活在当下,把当下的自己管理好,经营好当下的每一天,我想未来一定不会差。经历了这场战疫,下一步我就要踏踏实实的去做一些工作,比如对于环境我们能不能少用几个方便袋,少一些资源浪费;对于工作能用心的去对待每一位患者,能拿出一份真诚,用心的去思考自己的工作,不敷衍,不凑合;作为一名预备党员,想想自己能为周围的人和环境能做什么,踏踏实实地做,做好自己能做的,做好自己应该做的。

猜你喜欢

患者
怎样和老年痴呆患者相处
甲减患者,您的药吃对了吗?
横向不调伴TMD患者髁突位置及对称性
认知行为治疗在酒精依赖患者戒断治疗中的应用
2020年来多名新冠患者隐私遭泄露 患者隐私应如何保护
抗“疫”期间,慢阻肺患者应当怎么做
谁来管老年患者的中期照护?
为了患者 永远前行
医改如何切实降低患者负担
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