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黑夜还给地球

2020-08-13克里斯多夫·普勒斯顿丁颖

海外文摘 2020年8期
关键词:星空灯光人类

克里斯多夫·普勒斯顿 丁颖

城市化影响

1800年,全球只有2%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一个世纪后,这一数字增加到了15%。尽管城市仅占地球陆地面积的2%~3%,但其人口数却不能用同样的比例来计算。早在2007年的某一天,某个婴儿的出生就已经标志着城市人口超过了50%。

人类有20万年都生活在草原和灌木森林,靠狩猎和觅食填饱肚子,用兽皮、木头和草搭建房屋,并逐步向陌生领域探索进发。与自然界的生活不同,在城市里,人类每天感受和触碰的都是混凝土建筑、交通工具、直角弯、酒吧、警报器、玻璃和路灯。就人类基因而言,我们现在完全置身于陌生世界。惧怕马桶里爬出蛇,害怕婴儿车里的宝宝被狼叼走,担心城市供水系统隐藏着各种病菌,这些恐惧揭示了人类的生物学根源。即便是从小在城市长大的人,灵魂深处也埋藏着对荒野的恐惧。

和人类一样,随着生存环境的变化,其他物种也在加速繁衍,通过不断改变自身的行为方式和基因序列,它们在逐渐适应城市生活。燕子进化出了更短的翅膀来避开车流,麻雀和八哥提高了自己的声调以盖过城市噪音,蛾子演变出各种颜色的图案以便更好地隐匿于混凝土建筑群。城里的老鼠也渐渐进化为不同城市公园里的独立亚种,这些在形态构造或生理机能上发生过某些改变的独立种群,无法同几个街区之外的表亲们繁殖后代。

蓝色大理石 

电灯终结黑暗是推动物种进化演变的第二个原因。保罗·博加德在其著作《夜的终结》中表达了自己深深的遗憾。他指出,全球电力的广泛应用终结了地球的黑暗历史,但黑夜的缺失会导致严重的生理后果。过度光照扰乱了地球数百万年来自转形成的稳定自然规律。

从登月宇航员在太空拍摄的第一组地球照片来看,在浩瀚无垠的星空前,地球就像一块“蓝色的大理石”,十分壮观。那些有幸能从这一位置看地球的人都被震撼住了。美国宇航员埃德加·米切尔曾描述,他看到的地球就像是一颗掉落在黑色神秘海洋中的小珍珠。地球娇小的体积、美丽的漩涡和脆弱的外观让人类第一次意识到我们对星体的认识是多么的有限。诺尔曼·考辛斯后来评论说:“月球之旅的意义不在于人类登上月球,而是人类看到了地球。”

近期夜间拍摄的地球照片显示,這颗珍珠被越来越多的黄色蜘蛛网所覆盖,那是来自城市以及城市间交通路网的灯光。世界已经完全被照亮了。由于电灯的普及,地球上黑暗的地方越来越少。电力通过白炽灯丝、荧光灯气体和发光二极管分流输送到各个地方,黑暗正在被驱逐。人造灯光在空中的传播距离超过了预期,其覆盖面积已远超用推土机和挖掘机所能铺设规划的范围。

夜间照明泛滥

在托马斯·爱迪生设计出第一个灯泡前,夜晚只能靠燃烧木材、鲸油、石蜡和天然气等材料来获取光源。这些光源摇曳不定、色泽斑驳还夹杂着滚滚浓烟。由于可用燃料、使用环境和火光穿透性的限制,光的传播也受到了制约。即便如此,如今仍有许多人钟情于跳跃的明火,当他们沉浸在回忆中或营造浪漫的氛围时,会更喜欢木头或蜡烛燃烧时的火光。

当这些火焰发出的有限光芒被白炽灯泡所取代时,漆黑一片的夜晚开始变成深浅不一的橙色、黄色和白色。滥用夜间照明使夜空变成了一个苍白的圆顶,笼罩着每一寸大地。即使大多数人都睡着了,白色的灯光依旧照亮城市夜空。博加德引用了一位作家的话“我们有黑夜,地球才可以休息”。随着全球电力化普及,留给地球休息的时间日渐减少,与此同时,人类的睡眠时间也在减少。

地球城市灯光图

隼也在适应城市灯光。

人体有自己的生理规律,会根据地球每天自转产生的昼夜交替进行相应调整。这种规律贯穿人类整个进化史。生理规律会影响人体的激素分泌、体温调节、血压高低以及其他重要的生理机能。植物、动物、蓝藻菌和真菌也进化出了类似的生物规律来适应日出和日落。叶与花日出绽放、日落闭合,动物的睡眠以及细菌固定氮的速率都是为了适应周期性和可预测的光照变化。当光照模式发生改变时,生物必须快速适应,否则就要付出代价。

人工照明的受害者

在哺乳动物中,蝙蝠数量超过了1/5。除了众所周知喜欢黑暗的蝙蝠,60%的无脊椎动物和30%的脊椎动物也在夜间活动。这意味着很多和我们一样生活在地球上的物种也已经进化,因为黑暗对它们来说是生存的必备要素。对于那些不完全属于黑夜的物种,很大一部分会在黄昏时分出来活动。它们动作缓慢而谨慎,行迹若隐若现。

地球上许多地方告别了黑暗,这对上面提到的生物都造成了影响。浮出水面的海龟,因为海滨地区的强光灯无法再依靠月亮辨别方向。海龟可以说是人工照明最出名的受害者。除了海龟,无数生物都在改变它们的行为模式以适应日益明亮的地球。

例如,生活于城市边界的隼正在适应如何在夜间捕捉城里的鸽子、鸭子和蝙蝠。如今的它们在夜间狩猎时,不再需要时速200英里的俯冲,但要知道,隼可是凭借这项技能成为了地球上飞速最快的鸟类。城市的灯光意味着夜间伏击需要新的追踪方式。隼会瞅准毫无防备的猎物,飞向它们被灯光照亮的腹部,在最后一秒悬停转身,用致命的利爪刺穿猎物毛茸茸的肚子。同人类适应城市生活一样,隼也在寻找合适的生活、进食和休息方式来适应全新的生活环境。

与此同时,在发达国家,20%的劳动力都受雇于服务行业,这些行业要求员工在晚上的大部分时间保持清醒,比如门卫、医疗人员以及那些在24小时生产线上工作的工人。那些上整宿夜班的人很少能在白天把失去的睡眠补回来。

2007年,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数据显示,倒班制不仅扰乱生理节奏,还可能致癌。据说,这会影响褪黑素的分泌,但就目前来看,这仅仅是一种猜测。不过,人体与地球的昼夜交替有着很深的生物学联系是毋庸置疑的。

显然,天文学家对夜间过度照明也十分恼火。城市的光污染增加了星空观测的难度。不是只有那些拥有巨额预算的专业人士才对星空感兴趣。天文学可能是地球上最受欢迎的学科之一,从拥有数百万美元望远镜的博士科学家,到一边试图保持平衡不摔倒在地,一边努力伸长脖子仰望星空的五岁孩童,他们都想探寻星空的奥秘。抬头仰望天上的月亮和星星是人类最重要的体验之一,但最近的研究发现,光污染致使全球超过1/3的人再也看不到银河了。

城市化促进了人类发展,所以我们也没什么好后悔的。然而不可否认的是,这条道路对人类以及身边的物种造成了不可逆转的改变。毕竟,就像科学作家、诗人威廉·福克斯所说:“如果从未见过银河系,我们又怎能知道自己在宇宙中身处何地呢?”

[编译自美国《史密森尼》]

编辑:马果娜

猜你喜欢

星空灯光人类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数灯光
人类第一杀手
映照
谁变成了人类?
星空
你也爱吃仰望星空派吗?
星空
人类正在消灭自然
万家灯火之百变灯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