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穗文博机构促进港澳儿童文化认同:可行性与路径
2020-08-13方晓波张海水
方晓波 张海水
摘要:借鉴美国儿童博物馆开展儿童文化认同教育的研究,基于广州利用文博机构促进港澳儿童文化认同的可行性与优势的分析,建议从机制建设、机构与平台完善、加强理论与实践研究等角度推动广州地区文博机构针对港澳儿童开展文化认同教育的实践。
关键词:穗港澳;文博机构;文化认同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20)01-00-04
2019年6月以来,在外部势力的策动下,香港社会发生了一系列暴乱,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与人民的人身安全。面对危机,《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加强对香港、澳门社会特别是公职人员和青少年的宪法和基本法教育、国情教育、中国历史和中华文化教育,增强香港、澳门同胞国家意识和爱国精神。”国家意识和爱国精神培育的重要途径,是以中国历史和中华文化教育为载体,促进民众的文化认同。为此,本研究对广州文博机构开展儿童文化认同教育的优势进行分析,提出利用在穗文博机构促进港澳儿童文化认同的路径。
一、儿童文化认同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重要意义
(一)是解决当前社会危机的重要策略
人发展的重要前提是对人本身的认同,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即社会身份的认同。社会学家亨廷顿将人的社会身份分成了六类:归属性;文化性;疆域性;政治性;经济性;社会性。其中,文化性社会身份认同是其他社会身份认同的基础与内核。有学者甚至指出,“当代认同危机的要害,也是文化认同上的危机;文化认同的危机表现最突出、最普遍、解决难度也最大;文化认同的危机还直接制约着其他认同危机的解决”[1]。可以说,促进文化认同不仅关乎人自身发展,也成为解决当前人类社会所面临的各种危机的主要策略之一。具体到当前香港社会的暴乱现象,加强文化认同,能够促进公民政治性社会身份的认同,進而强化香港民众的国家意识,提升国家认同。
(二)有助于促进大湾区文化融合及可持续发展
香港、澳门与广东地理相连,文化同根同脉,早在“粤港澳大湾区”提升为国家战略之前,三地之间的跨境工作与生活就已成为常态,而这是珠三角城市群得以最终形成的重要推力。[2]然而,相对于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粤港澳大湾区内部文化更加多元,涉及广府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海洋文化、港澳文化、现代都市文化等样态,[3]这对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而言,既是优势也是挑战。目前粤港澳发展多以航运、产业、科技、金融为主,忽视了三地的人文交流和价值认同,即使三地有文化产业项目,但其内涵上也缺乏文化传承,内容上多是“千人一面”,这些都影响了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融合。[4]
文化认同对区域经济发展会产生一种观念的、心理的影响,这种影响是一种内在的、全方位的、持久的,对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将发挥重要作用。[5]可见,文化认同是粤港澳大湾区能够深度融合、可持续发展的内核。那么,对粤港澳大湾区儿童进行文化认同教育,促进三地儿童对共同文化的认同,这种重要性与作用不言而喻。
二、国际文博机构开展儿童文化认同教育的实践
国际上教育发达国家除了在正规学校场所内开展文化认同教育外,近年来将还将视线投向校外文化机构,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其中,美国的经验尤其值得借鉴。
(一)儿童博物馆的概念及发展规模
儿童博物馆是主要面向儿童、次要面向家长、研究人员、学校教学人员及其他关心儿童成长人士的,以儿童早期智能开发及文化认同为目的,采用展览与活动项目相结合的形式来开展教育,重视儿童之间或儿童与成人之间的互动、游戏与亲自体验的,纯粹且富含教育意义的非营利性社会教育机构。[6]目前全世界有近300家儿童博物馆,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中国、韩国、以色列等地。美国儿童博物馆协会官方数据显示:目前全世界儿童博物馆中,260家在美国,23家在美国之外的其它国家与地区;处于建设之中的儿童博物馆中,61家在美国,12家在美国之外的其它国家与地区。儿童博物馆已经成为近年来美国增长最快的文化机构之一。
(二)美国儿童博物馆致力于文化认同教育的实践
2004年,美国儿童博物馆协会从董事会成员中抽出人员组建了文化多样性委员会,采用一系列措施推进儿童博物馆在文化认同教育上的实践。“为何在儿童博物馆的理念里要有一个‘文化多样性声明?”儿童博物馆协会认为,“仅仅只是蕴涵式或好的打算都还不够,一份文化多样性声明就是要让社区意识到儿童博物馆在开展文化多样性上面采取行动,并确保理念的落实”。尽管每一家儿童博物馆都与众不同,它们的创办理念声明都要明确如下内容:使儿童与家庭成员对自己文化以及他人生活方式与多样性文化进行了解与欣赏;提高儿童的文化竞争力,以适应文化多样化与全球化的世界;通过展览、项目、主张与伙伴来构建文化多样性的社区;提高职员与机构的能力,吸引不同背景的参观者与会员,并为他们提供服务;通过确保董事会与职员在每一处能反映文化多样性上面的努力,为儿童在文化多样性的行动上树立榜样。宣誓服务内容则包括:在儿童博物馆的各个方面,如运行、展览、沟通、市场、项目、教育资源上都要体现实践文化认同的努力;在职员与领导人员结构中要出现更多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要倾听、反馈、吸引社区里每一个人员的声音。具体到每一家儿童博物馆,主要开展五类文化认同教育,分别是:本国少数民族与种族文化、传统文化、职业文化、儿童文化、其它国家的文化等。
(三)美国儿童博物馆开展文化认同教育的优势
1.资源丰富。儿童博物馆作为专业的儿童早期教育机构,拥有雄厚的师资、多元化的合作伙伴、较大规模的收藏物、愿意参与且提供互补性资源的社区等资源,为儿童博物馆持久且深入开展文化认同教育提供了重要保障。
2.开展方式灵活且符合儿童学习心理。倡导通过游戏、体验、触摸等方式让儿童在快乐中学习是儿童博物馆的共同理念。在这样的教育方式下,文化认同等理念渐渐在儿童的心灵中生长出来且伴随终生的秘诀。
3.收费低、主题鲜明、交通方便。作为非营利性机构的儿童博物馆,其参观费用相对很低,儿童可以在里面接受长期、高质、价廉的服务。绝大多数儿童博物馆都会根据季节、节日、纪念日等来安排活动,在设计上注意突出主题。儿童博物馆或扎根于社区,或位于交通发达地区,小孩前来参加活动极为方便。
三、在穗文博机构为港澳儿童开展文化认同教育的优势
利用在穗文博机构为港澳儿童开展文化认同教育,除地理位置相近外,还具有如下优势:
(一)广州拥有三地规模最大、种类最齐全的文博机构,为开展文化认同教育提供了机构保障
开展儿童文化认同教育需要依托实物载体,而文博机构是最适宜的机构之一。据项目组初步统计,穗港澳三地的文博机构主要分为艺术与历史、科学、特色主题等三大类型,总数近130家。其中,广州在数量、规模等方面远超香港与澳门,特别是广州拥有50家艺术与历史类型的文博机构,约为香港(20家)与澳门(6家)两地总和的两倍。①
(二)广州拥有丰富、深厚的文化资源,为开展文化认同教育提供了可持续的资源保障
粤港澳大湾区具有丰富的民间文化资源,从纵向的历史轴来看,这里有农耕文化、海洋文化、侨乡文化;从横向的地缘来看,有广府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等。具体而言,文化空间资源有岭南祠堂、庙宇、厅堂、楼宇等;文化名人资源有康有为、梁启超、李小龙、叶问、黄飞鸿等;文化艺术资源有粤剧、岭南画派、粤绣、粤菜、粤典、粤艺等;文化节庆资源有岭南花卉、行通济、观音开库、妈祖、灯会等。上述文化资源广州全都涉及,且大多扮演着引领角色。
(三)广州拥有较为成熟的志愿文化与庞大的志愿者团队,为开展文化认同教育提供了重要的支持性资源
广州作为全国志愿服务发展最早的城市,在志愿文化、志愿意愿及志愿者群体等方面发展较为成熟,也走在全国前列。如2009年推出的《广州市志愿服务条例》与2011年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发展广州志愿服务事业的意见》提出,“力争在3~5年内使全市公众志愿服务参与率达到20%,注册志愿者不少于200万人,注册志愿者年人均服务时间不少于60小时”的发展目标。此后,广州设立了一批中国首创志愿服务项目,包括全国第一条“中学生心声热线”、全国首家由政府主导兴办的志愿者学校——广州志愿者学院、第一份全国公开发行的志愿者报纸——“广州青年报亚运先锋”、首创性推出的“志愿时”综合管理系统等。
(四)广州文博机构在文化认同教育方面已有了制度建设并开展了大量实践,为文化认同教育提供了经验
1.制度建设方面。如2018年广州市教育局、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联合印发《关于中小学幼儿园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教学和社会实践的指导意见》,为文博机构针对儿童青少年开展文化认同教育提供了政策保障。
2.实践探索方面。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教育行政部门牵头推动的实践,如2018年广州市教育局启动研发馆校研学系列课程工作,共选出17所中小学校、幼儿园与11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合作研发的17门馆校合作课程;另一类是学校与文博机构自发联合开展的实践,如广州博物馆牵手广东实验中学为高一年级开设“广府文化专题”特色选修课、广州艺术博物院与广中路小学联合策划历史与文艺活动、广州近代史博物馆面向中小学生开设“创艺课堂”、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与荔湾区学校共建广彩等传统文化工艺教育实践基地等。
(五)三地青少年已有的持久性、深入性交流,为开展文化认同教育提供了重要借鉴
目前,广州与港澳两地青少年群体中成功开展了穗港澳青少年文化交流季、穗港澳青少年科技交流夏令营、穗港澳台青少年足球赛等系列活动。这些活动不仅对促进三地青少年之间的交流,加深港澳青少年对国家文化的认同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其积累的实践经验具有重要的借鉴。
四、利用在穗文博机构对港澳儿童开展文化认同教育的路径
(一)加强顶层设计与统筹协调
成立在穗文博机构促进港澳儿童文化认同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以港澳儿童文化认同教育为抓手,统筹管理三地相关机构(包括教育和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文博机构、相关科研机构等)的相关职能,通过研制工作规划,明确工作目标、构建工作机制、确定相关机构的分工、规范经费投入主体等事项,分步系统推进相关工作。
(二)加强在穗文博机构基础建设
实施在穗文博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工程,包括:对现有文博机构硬件条件的改善;采取政府投资或引入民间资本建设专业化的儿童博物馆或高质量专门的儿童文化机构等。在改善文博机构硬件条件过程中,应注重基于儿童体验式、沉浸式学习特点,对相应展项、展览及活动项目与场所等进行完善。与此同时,还应加强在穗文博机构相关服务人员队伍建设,包括加强对在穗文博机构专职工作人员开展文化认同教育的培训,联合中小学、高校及其它社会组织或机构开展文博机构文化认同教育兼职教师队伍库建设,完善相关志愿者队伍建设等。
(三)加强理论与实践研究
首先,推动在穗高校或研究机构内部成立中国儿童文化认同教育研究中心,聘请专职与兼职研究人员开展文化认同教育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课程资源建设等领域的研究,为促进在穗文博机构针对港澳儿童开展文化认同教育提供高质量的决策服务。其次,鼓励相关科研课题管理部门发布申报指南,促进博物馆学、文化学、教育学等领域的研究人员开展相关研究。
(四)加强课程与教材资源建设
目前,课程与教材资源建设远远落后于实践需要。缺乏系统性、科学性的课程与教材资源,直接影响相关实践活动系统、深入与可持续性地开展。为此,要通过研发儿童文化认同教育课程与教材建设标准或规范,并以此为指导,加强对已有课程资源与教材的研究与整合,建立常态化的课程与教材资源开发机制,培育精品课程与精品教材,不断完善文化认同教育课程库与教材库建设。
(五)加强资源共享机制与平台建设
穗港澳三地文博机构各具特点与优势,从目前三地文博机构之间的互动交流来看,主要限于少数文博机构之间自发性互动交流。为此,要充分发挥三地文博机构在促进儿童文化认同教育方面的作用,特别是发挥在穗文博机构在促进港澳儿童文化认同中的引领作用,通过建立相关共享机制与平台,促进三地文博机构的合作交流从松散型走向紧密型,从自发型走向有计划的推动型,从临时性走向常态化,使三地有助于港澳儿童文化认同的各种要素得到充分与高效利用。
参考文献:
[1]崔新建.文化认同及其根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102-107.
[2]刘勇,姚舒扬.文化认同与京津冀协同发展[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03):35-40.
[3]赵宏宇,陈俊莉.发挥广州文化枢纽作用 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资源共享[J].探求,2018(3):29-33.
[4]张胜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路径和建设战略探讨:基于世界三大湾区的对比分析[J].中国发展,2018(03):1-7.
[5]姜长宝.文化認同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强化策略[J].商业时代,2008(23):95-96.
[6]张海水.中美儿童博物馆研究[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16:52.
责任编辑 王清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