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关节腔药物注射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效果观察
2020-08-13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老年医学中心辽宁沈阳110034
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老年医学中心 (辽宁 沈阳 110034)
内容提要: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关节腔药物注射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19年12月于本院中进行治疗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44例采用超声引导下关节腔药物注射治疗法,对照组44例采用常规治疗联合超短波治疗法,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疗效、Lysholm评分、生活质量等。结果:观察组的有效人数和有效率要更高一些,且两组数据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的Lysholm评分要更高一些,且两组数据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情感功能评分、意识功能评分、躯体功能评分、社会功能评分要更高一些,且两组数据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的疼痛评分是要更低一些,且两组数据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引导下关节腔药物注射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效果更显著,一方面可以减轻患者疼痛感,另一方面可以加强患者临床疗效。
类风湿性关节炎当前还没有根治的方法,其发病机制同患者自身免疫功能有关,但相应的发病原理还不明确[1]。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表现为关节畸形等,为了保证患者生活质量,采用超声引导下关节腔药物注射法治疗,可以起到较好的疗效,为了深入研究其临床价值,本文选择2018年3月~2019年12月于本院中进行治疗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88例为分析对象,展开全面研究,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8年3月~2019年12月于本院中进行治疗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观察组男16例,女28例,年龄35~77岁;对照组男16例,女28例,年龄36~76岁。所有分析主体皆满足类风湿性关节炎诊疗要求,重要器官无疾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且基本资料大致相同,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联合超短波治疗法,给予患者美洛昔康,2次/d,7.5mg/次,脉冲治疗1次/d,20min/次。观察组超声引导下关节腔药物注射治疗法,向患者关节腔中注射玻璃酸钠,叮嘱患者下肢保持半屈姿势,之后采用利多卡因进行麻醉,随后对患者关节外侧实施穿刺,进针后吸净患者的关节腔中的积血和积液,把2mL的玻璃酸钠注射到患者的关节腔之中,1次/周。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皆不间断治疗5个月,对比患者临床疗效[2]。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Lysholm评分、生活质量、疼痛程度,有效为患者基本临床症状消失,无效为患者临床症状并无改变,采用Lysholm评分表、生活质量评分表、疼痛程度评分表对患者进行评价,Lysholm评分、生活质量评分越高患者膝关节功能、生活质量越好,疼痛程度评分越低,患者的疼痛感越轻[3]。
1.4 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从表1能够看出,观察组的有效人数有42例,对应的有效率是95.45%,对照组的有效人数有34例,对应的有效率是77.27%,两组比较,观察组的有效人数和有效率更高,且两组数据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n=44,n)
2.2 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Lysholm评分
治疗前,观察组的Lysholm评分是(52.1±10.0)分,对照组的Lysholm评分是(51.0±11.1)分,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并不十分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Lysholm评分是(87.9±6.9)分,对照组的Lysholm评分是(75.0±2.9)分,两组比较,观察组的Lysholm评分要更高一些,且两组数据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
对照组的情感功能评分、意识功能评分、躯体功能评分、社会功能评分分别是(25.12±3.18)、(13.66±5.45)、(18.96±4.25)、(23.12±4.28),观 察 组 的 情 感 功 能 评分、意识功能评分、躯体功能评分、社会功能评分分别是(32.02±4.53)、(20.69±4.11)、(20.55±5.44)、(27.92±5.67),两组比较,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要更高一些,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2.4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
治疗前,观察组的疼痛评分是(6.12±2.13)分,对照组的疼痛评分是(6.21±2.42)分,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疼痛评分是(2.36±0.21)分,对照组的疼痛评分是(4.21±1.23)分,两组比较,对照组的疼痛评分更高,两组数据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类风湿性关节炎为临床常见病,临床表现为关节肿胀、畸形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4]。此病高发于中老年人,传统采用非甾体抗炎药治疗,其可以减轻患者疼痛,但无法改善患者的关节功能。相关研究显示,超声引导下关节腔药物注射法对此病的治疗效果较好,可以起到润滑关节腔的作用,当药物剂量到达一定量时患者的关节腔就会生成一个屏障,确保骨基质不会受到伤害[5]。上述研究结果为,从表1能够看出,观察组的有效人数有42例,对应的有效率是95.45%,对照组的有效人数有34例,对应的有效率是77.27%,两组比较,观察组的有效率更高,且两组数据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观察组的Lysholm评分是(52.1±10.0)分,对照组的Lysholm评分是(51.0±11.1)分,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并不十分明显,治疗后,观察组的Lysholm评分是(87.9±6.9)分,对照组的Lysholm评分是(75.0±2.9)分,两组比较,观察组的Lysholm评分更高一些,且两组数据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的情感功能评分、意识功能评分、躯体功能评分、社会功能评分分别是(25.12±3.18)、(13.66±5.45)、(18.96±4.25)、(23.12±4.28),观察组的情感功能评分、意识功能评分、躯体功能评分、社会功能评分分别是(32.02±4.53)、(20.69±4.11)、(20.55±5.44)、(27.92±5.67),两组比较,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更高,且两组数据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观察组的疼痛评分是(6.12±2.13)分,对照组的疼痛评分是(6.21±2.42)分,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并不十分明显,治疗后,观察组的疼痛评分是(2.36±0.21)分,对照组的疼痛评分是(4.21±1.23)分,两组比较,对照组的疼痛评分要更高一些,且两组数据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超声引导下关节腔药物注射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效果更显著,一方面可以减轻患者疼痛感,另一方面可以加强患者临床疗效,一举多得,值得临床医护人员高度重视,通过合理运用超声引导下关节腔药物注射治疗法,能够切实提升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