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RCS模式的高中生物理学习动机调查与分析*
2020-08-13许洪发
王 晶 许洪发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北京 100052)
彭 征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 北京 100081)
1 引言
新课程要求,高中物理课程要通过创设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善于实验、勤于思考的学习情境,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1].而实现这一“培养”和“发展”的前提,是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动机水平.
学习动机是指学生个体内部促使其从事学习活动的动力,它不直接参与认知过程,但对学习过程能产生间接的增强与促进作用.良好的动机水平一般表现为强烈的求知愿望,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及兴趣,认真积极的学习态度,较强的挫折承受能力等.
然而现在的物理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关注虽然越来越多,但多是学生的行为,对背后的动机关心较少,这种状态不利于新课程目标的实现.本文以Keller的ARCS动机模式为依托,尝试对高中生的物理学习动机进行分析,为优化物理课堂教学提供支持.
2 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ARCS模式是美国的心理学教授约翰·凯勒(J.M.Keller)于1983年开发的动机设计模式.它将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归纳为4类,即A注意(Attention),R相关(Relevance),C自信(Confidence),S满足感(Satisfaction),简称ARCS[2].该模式指出:教学应引起并维持学生的好奇和注意;应与学生的重要需要相结合;应发展学生对成功的自信,使学生对学习效果产生积极的期望;应将学习成绩置于学生的控制之下,使学生从学习中获得满足感.针对四要素,Keller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3](即ARCS动机策略),并提供了在教学设计中进行动机设计的具体流程.对一线教师来说,ARCS动机模式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本文是基于ARCS动机模式的高中物理教学研究的初步尝试.希望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学生在A,R,C,S 4个方面的表现进行了解,为后续教学中动机策略的选择和动机设计流程的应用提供依据,也给其他同行以参考.
基于这样的考虑,参考文献编制高中生物理学习动机调查问卷[4~6],从ARCS 4个角度了解学生的现状.选取北京某市级示范校的部分高中学生作为样本,以不记名的方式,共发放问卷373份,回收有效问卷373份,有效率100%.其中:高一未选科104人,高二物理选考班166人,高三理科班103人;3个年级中:普通班134人,实验班239人;男生193人,女生180人.调查大致兼顾了不同类型的学生,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并在测试后对部分学生进行了访谈.
回收问卷后,利用SPSS软件做数据处理.采用α信度检验,基于标准化项的 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854,信度较好;同时采用内部一致性效度[7],分析各要素分数和总分之间的相关性,其Pearson 相关性分别为0.826,0.736,0.768,0.826,测验结果可接受.
3 调查结果
3.1 整体情况
整体结果如表1所示,其中A,R,C,S为各要素分数的平均值,总体水平为所有要素的平均值,各项满分为5分.从表1可以看出,总平均分约为3.77.考虑到学生在潜意识里希望得到教师的认可,可能出现部分偏离真实情况的回答,并且实验班样本数较多,整体数据可能存在偏高的系统误差,我们认为样本校学生的整体水平属于中等偏上的程度.普通校可能更低.
表1 整体水平
4类要素相比,“相关”(R)得分最高;其次为“注意”(A),与“相关”基本相当,再次为“自信”(C),最低是“满足感”(S).后两项比前两项要低15%左右,存在一定的不足.
具体到各个问题如下:
A要素得分最高的为 “老师在物理课上演示实验”.说明学生对实验的注意程度较高,教师可以实验为载体,实施该要素下的动机策略.
R要素得分最高的为“因为高考重视物理”,同时也是整个问卷得分最高的题目,说明应试是一种极强的驱动力.
C要素上,指向努力的部分得分较高,指向能力的部分远低于前者,说明学生自信的来源更多的是努力而非能力.
S要素得分最高的是“如果老师经常表扬和鼓励我,我会更加喜欢学习物理”,说明学生的满足感更多的来源于外部因素,尤其是教师的激励.然而有趣的是“我希望老师上课提问我”的得分却远低于前者.整个问卷中得分最低是“对于近阶段成绩的满意程度”,说明学生整体对自己的学习结果不满意,希望能有所提高.
3.2 平行班和实验班的比较
选择平行班和实验班样本数大致相当的高二物理选考班进行分析,如表2所示.
表2 高二物理平行班和实验班的动机水平比较
从表2可以看出,实验班的各项得分均高于平行班,总体水平略优,说明学习动机与学业成绩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其中,差异最大的是“注意”要素(A),实验班约高8.5%,而在“满足感”(S)上,均呈现较低的状态.4个要素中差异最大的问题如图1~4所示.
图1 “我在物理课堂的听课状况”(A)占比分布
图2 “物理学习总是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这能激发我的学习兴趣”(R)占比分布
图3 “对于老师或自己确定的学习目标,我可以按时完成”(C)占比分布
图4 “物理的学习内容对我来说太难了”(S)占比分布
3.3 男生和女生的比较
如表3所示,男生在各个要素的得分上均高于女生,与文献[5]一致,总体水平约高8.7%,存在一定的差异.
表3 男生和女生的动机水平比较
各题的回答中,与努力程度、外界驱动相关的问题,男女生差异较小,如图5所示.而与内在的好奇心、满足感等相关的问题,男生明显要高于女生,如图6所示.
图5 “因为高考重视物理”男女生比较
图6 “我能从物理学习中感受到快乐”男女生比较
4 思考与教学建议
4.1 教师应有意识地关注学生的动机水平
动机虽然不能直接参与认知过程,但是能够像“催化剂”一样对认知起促进作用.适合的动机水平能够促使学生做好学习准备,集中注意力,增加努力程度以及对挫折的承受度,这正是课程标准中要求的“积极”“乐于”“勤于”的来源.
然而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示范高中的学生,物理学习动机整体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普通校可能更低.而调查后的访谈发现,学生对学习动机与学习过程的关系没有显性意识,自身的调节能力是比较差的.因此更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关注学生的动机水平,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2 依托学科优势 实施“注意”和“相关”要素下的动机策略
从各要素的得分看,“注意”和“相关”是影响学生动机水平的最重要因素,而在这两方面物理教学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一方面,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有丰富的实验资源.教师可以利用这些资源很好地唤醒学生的注意.在现在的教学中大家往往都是这样做的,不再赘述.
另一方面,物理与生产生活、科技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在教学中也常会引入一些实际的应用情境来组织教学.但有的内容稍显陈旧.例如CRT彩色电视机的磁偏转,虽然对讲解洛伦兹力的应用,介绍扫描技术等具有重要意义,但从激发学生动机的角度看略有不足,因为现代家庭中早就开始使用液晶电视,甚至随着计算机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很多学生已经不看电视了.教师应尽量挖掘一些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或是与未来发展方向相关的内容.例如,在学习“波的干涉”时可以引入对主动降噪耳机的讨论.它原理较为简单,而且是学生日常能接触到的设备,能够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干涉现象就在我们身边,书上的内容一下子就显得鲜活起来.
4.3 加强“自信”和“满足感”要素下动机策略的研究 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
调查结果显示,“自信”和“满足感”的得分明显较低,说明教师对这两方面的关注有所缺失,希望能够得到重视.
有研究表明[8],从初二到高三,学生物理学习的动机水平整体呈现下降的趋势,尤其是从初三进入高一的阶段.这有很大的可能是因为对学生的思维要求逐渐提高,难度逐渐增加,导致学生的获得感逐渐降低.“物理太难了”“我就是学不会”这种言语时能听到.这种状态不利于学习过程的进行.适当地应用动机策略,可以改善这种状态,其中以下几项值得大家关注.
(1)“难度”策略——“学习材料既要有难度,又要是可以完成的,即提供一种可被征服的挑战”[3].
在课堂教学中,尽量把困难的问题分解成一系列小问题,通过搭建合理的台阶,使学生保持在“最近发展区”,能够较为有效地维持学生的动机水平.同时,教师在设计评价任务时,也应考虑学生的现有能力和努力程度.尤其在高一阶段,应更多地关注讲授过的基础性内容,不宜出现过多的新情境和复杂情境,给学生设置障碍.
(2)“期望”策略——“帮助学生树立切合实际的目标”[3].
整份问卷中,得分最低的是“对近阶段自己学习成绩的满意程度”,而且是所有样本都低.访谈中发现,这主要是因为不同水平的个体设定的目标不同.学业水平越高的学生往往设定的目标也越高,从而降低了满意的程度.
因此,应引导学生制订合理的学习目标.以“动量守恒定律”为例,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应做到识记定律的内容,明确定律的适用条件,能够应用定律解决简单问题;中等生应理解定律的物理意义以及适用条件,解决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较为优秀的学生应能将动量与相互作用、能量等物理观念结合起来,解决综合性的问题.教师在上课或是课后辅导的时候不妨把教学目标明确地告诉学生,帮助学生确定个性化的学习目标.
(3)“积极的结果”策略——“及时地给学生提供有用的反馈信息”[3].
反馈信息应有用.在课堂问答和作业批改中,单纯的“好”或“不好”对学生学习动机的促进作用非常有限.教师应具体指出哪些地方是做得好的,哪些地方是可以修改完善的,以对未来的学习提供指导.
反馈信息应及时.及时才能对学生有触动.如果学生每完成一个小任务,都能得到鼓励;每遇到一个困难,都能得到支持,那么就能在不断前进的过程中,拥有满满的收获感和克服困难的成就感,对自己能力的认可也能得到提升.
4.4 尊重学生差异 有针对性地选择动机策略
从平行班与实验班,男生与女生的比较来看,高中生的物理学习动机水平存在差异.教师应尊重学生的这种差异,有针对性地选择动机策略.
从平行班和实验班的数据分析看,表面上差异最大的是“注意”.然而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访谈中表示“我不想听课是我听不懂”,这表明各要素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关联,从图1~4中也能感受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任务无法顺利完成—自信和满足感降低—注意力更不集中,是个可怕的循环.因此,对平行班的学生可能更应该关注“自信”和“满足感”策略.教师应尽量使他们在低冒险的环境中学习.例如,将学习任务分解成更多的小问题;提供一些具体方案帮助学生完成有困难的部分,及时予以表扬和激励等等.
从男生和女生的数据看,女生较为踏实努力,但对学科本身兴趣稍差.教师可以利用女生感知能力较强的特点,多采用一些A要素下的“具体化”策略,鼓励学生多观察身边的现象,多讲解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奇闻轶事、人物传记等,也可以关注R要素下的“需求匹配”策略,营造较为宽松的学习环境,采用一些亲和的、非冒险的合作学习方式等.
5 结论
学生的学习动机水平对学习过程和效果有重要促进作用,应该得到教师的关注.基于ARCS动机模式的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学生在“注意”“相关”“自信”“满足感”4个方面的表现具有整体中上、“自信”和“满足感”偏低、存在个体差异等特点.根据以上特点,对教学设计中动机策略的关注点提出相应的建议,以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