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农业产业结构研究

2020-08-13黄艳芳孔令孜李宇翔李小红

贵州农业科学 2020年7期
关键词:种植业区位分量

黄艳芳, 宁 夏, 孔令孜, 李宇翔, 李小红*

(1.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 广西 南宁 530007; 2.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广西 南宁 530007)

合理的产业结构是促进国民经济良好有序发展的前提[1]。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国内学者已从不同空间维度及不同产业角度对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进行研究[2-14]。在不同空间维度方面,董承良等[2-7]分别对长江经济带3个省份、吉林省、四川省、江苏省、山东省聊城市及黑龙江省的农业产业结构进行研究。在不同角度方面,江艳军等[8]研究农村基础设施对农业产业结构的影响分析;祝坤艳[9]从农村劳动力转移角度分析其对河南省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的影响;王凤祥等[10]研究土地流转对我国农业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杨钧[11]从城镇化发展角度研究其对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影响;成德宁等[12]研究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广西作为我国农业大省(区)之一,农业的稳定发展对全区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石保纬等[13]从产业结构和聚集视角下探索广西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陆道猛[14]分析广西产业结构的横向和纵向变化,并选择7个影响产业结构的因素进行指标分析。从总体上看,目前对广西农业结构进行分析研究的相关文献并不丰富。鉴于此,通过运用区位熵和偏离-份额分析等数据分析方法,对广西农业产业的区域及结构发展现状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广西相对于全国的产业优势和劣势,并提出优化建议,以期为广西农业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研究区域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具体以广西全区及广西14个地(市)的主要农产品产业为研究对象,选取农林牧渔业生产总值和主要农产品产业的生产总量进行分析,数据均来自《广西统计年鉴》《全国统计年鉴》2010年至2019年版统计年鉴及部分省份统计年鉴数据。

1.2 研究方法

1.2.1 区位熵指数分析法 区位熵也称区位商,用于衡量某一区域要素的空间分布情况,反映某一产业部门的产业化程度,以及某一区域在全国的地位和作用等情况。研究通过计算广西各地(市)2018年农林牧渔各产业的生产总值占各地市农林牧渔业全部产值的比重,与全国农林牧渔各产业的生产总值占全国农林牧渔业全部产值的比重相比,得出各地市农林牧渔业的区位熵指数。其计算公式:

式中,Li为某区域i产业在全国的区位熵;ei为区域中i产业的总量指标;et为区域所有产业对应的总量指标;Ei是全国i产业的总量指标;Et为全国所有产业对应的总量指标。

在区域经济学和产业结构研究中,区位熵指数用于判断一个产业是否构成了地区的专业化部门,也用于分析区域优势产业的状况。若区位熵>1,说明该区域此产业的专业化程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具有区域比较优势,数值越大,专业化水平越高;若区位熵<1或=1,则认为该产业无明显优势或处于劣势。

1.2.2 偏离-份额分析法 该方法以研究区域的上级区域或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为参照,将区域自身经济总量在特定时间段的变动分解为份额分量、结构偏离分量和竞争力偏离分量。可以评价区域经济结构和竞争力,找出区域具有相对竞争优势的产业,确定区域未来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

假设区域i在经历了时间[0,t]之后,经济总量和结构都发生了变化。将区域i划分为n个产业部门,分别以bji,0、bij,t(j=1,2,…,n)表示区域i第j个产业在期初与期末的经济规模。以B0和Bt表示全国在相应的期初和期末的经济总规模,以Bj,0和Bj,t表示全国期初与期末第j个产业部门的规模。

国家所有产业部门在[0,t]时间段的变化率:R=(Bt-B0)/B0

区域i第j个产业部门在[0,t]时间段的变化率:rij=(bij,t-bij,0)/bij,0

全国j产业部门在[0,t]时间段的变化率:Rij=(Bj,t-Bj,0)/Bj,0

份额分量Nij=bij,0×R,指i区域的j产业部门按全国(或大区)的产业评价增长率的增长量。

结构偏离分量Pij=(Rj-R)bij,0,指i区域的产业部门按照全国(或大区)j产业部门增长率的增长量与其按照全国(或大区)产业平均增长率或增长量之间的差额,Pij用来分析产业结构对增长的影响和贡献。竞争力偏离分量Dij=bij×(rij-Rj),指i区域j产业部门按自身增长率的增长量与按全国(或大区)j产业部门增长率的增长量之间的差额,Dij反映i区域j部门相对竞争能力。

总偏离PDij=Pij+Dij,表示i区域j部门的增长速度相对于全国所有部门平均水平的高低,是衡量区域经济发展相对效果的指标[15]。

研究取2009年为基数,2018年为报告年,计算广西及全国2018年相较于2009年生产总量的增长值和增长率,根据公式得出相关分量数据;同时计算广东、海南、湖南、云南及贵州等相邻及自然条件相似省份的相关数据,对比分析广西农业产业经济结构和竞争力;最后选取有代表性的主要农产品产业,计算广西及全国2018年相较于2009年生产总量的增长值和增长率,考察广西主要农产品产业的竞争力水平。

2 结果与分析

2.1 广西农业产业结构演变

2.1.1 产业总产值比重 从图1看出,2009—2018年的10 a期间,广西种植业总产值比重总体呈持续增长趋势,10 a上升7.7百分点,2018年比重达55.4%。林业总产值比重在2013年、2014年和2018年达最高点(7.7%)。畜牧业总产值比重处于持续下降趋势,从2009年的34.1%降至2018年的21.8%,下降12.3百分点。渔业总产值比重在9.1%~10.5%呈波动式增长。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呈先下降后持续升高趋势。

2.1.2 产业增加值比重 从图2可见,2014—2018年种植业增加值比重逐步扩大,5 a增长4.4百分点;林业增加值比重呈先降后升状态;畜牧业增加值比重持续下降,降幅达4.8百分点;其余产业增加值比重均处于基本持平或略有增长态势。

2.2 2018年广西各地农业产业区位熵指数分析

从表1看出,从广西整体看,各产业区位熵指数均大于或等于1,说明广西农林牧渔各产业的专业化程度较高,具有全国比较优势。就各地产业看,南宁的农林牧渔服务业,桂林的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及农林牧渔服务业,梧州的林业,北海、钦州、防城港的渔业,贵港和玉林的畜牧业、农林牧渔服务业,百色和贺州的种植业、林业,河池的林业、畜牧业,来宾的种植业、林业和畜牧业,崇左的种植业、林业等都较广西对应产业的区位熵指数高,表明以上各地区这些产业在区域内的发展处于优势地位。

表1 2018年广西各地农业的区位熵指数

就各产业而言,林业广西整体的区位熵指数为3.09,具有全国比较优势,多市指数远超广西整体水平,显示具备林业明显优势的区域较多,竞争力较强。广西种植业、渔业区位熵分别为1.96和1.84,也具备良好竞争力。其中渔业的区位熵指数以北海最高为13.37,具备很强的竞争力。种植业中区位熵指数排在前3名的是来宾、崇左和桂林,林业中排在前3名的是河池、梧州和崇左,畜牧业区位熵指数排名前列的是河池、玉林和来宾,渔业是北海、防城港和钦州排在前列,农林牧渔服务业则是贵港、玉林及桂林的指数较高,显示各产业优势区域分布情况,反映各市各自的最强优势所在。

从以上分析可知,2018年广西具有全国比较优势的产业依次为林业、种植业、渔业、畜牧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农业整体比较优势排在前3位的地(市)分别是来宾、河池、桂林和贺州(并列第3位)。

2.3 广西农业产业偏离-份额

2.3.1 广西农业产业的纵向及横向比较 从表2看出,广西种植业、林业、渔业及农林牧渔服务业产业结构偏离分量P>0,竞争力分量D>0,总偏离分量PD>0,说明产业结构较好,竞争力水平较高。畜牧业产业结构偏离分量P<0,竞争力分量D<0,总偏离分量PD<0,说明畜牧业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在全国的竞争力水平较低。

表2 2009-2018年广西及周边省份农业产业的结构偏离分量(P)、竞争力偏离分量(D)和总偏离分量(PD)

与广东相比,广西在种植业、渔业及农林牧渔服务业具备一定竞争力,但3者的产业结构均劣于广东;与海南相比,广西在种植业、林业、农林牧渔服务业方面具备一定竞争力,且产业结构均优于海南;与湖南相比,广西在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具备一定竞争力,但农林牧渔服务业竞争力、种植业的产业结构与湖南存在一定差异;与云南相比,在林业、渔业、农林牧渔服务业具备一定竞争力,但种植业、畜牧业竞争力与云南相比存在一定差距;与贵州相比,除渔业外其他产业竞争力存在一定差距,但种植业、林业、渔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的产业结构优于贵州。

从以上分析可知,在2009—2018年的计算周期中,广西种植业、林业、渔业及农林牧渔服务业产业结构较好,竞争力水平较高;畜牧业的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竞争力较弱。对比广西及周边5个省份可知,在总体结构和竞争力方面,广西的渔业排在第2位,种植业、林业、农林牧渔服务业排在第3位,畜牧业排在第4位。

2.3.2 广西主要农产品的竞争力 从表3看出,广西茶叶、水果、水产品、松脂的产业结构偏离分量P>0,竞争力分量D>0,总偏离分量PD>0,说明这4个农产品的产业结构较好,竞争力水平较高,其中产业结构最优、竞争力较高的是水果产业;油茶籽产业结构偏离分量P>0,竞争力分量D<0,总偏离分量PD>0,说明该产业虽然对促进广西的经济增长具有一定重要作用,但在全国的竞争力水平较低;薯类、蚕茧、禽蛋产业结构偏离分量P<0,竞争力分量D>0,总偏离分量PD>0,说明这3个产业行业竞争力很强,但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甘蔗、肉类、奶类产业结构偏离分量P<0,竞争力分量D>0,总偏离分量PD<0,说明这3个产业具有一定竞争力,但是其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玉米产业结构偏离分量P>0,竞争力分量D<0,总偏离分量PD<0,说明该产业内部结构有一定优势,但产业整体竞争力水平较低,对广西的经济增长贡献较小;稻谷产业结构偏离分量P<0,竞争力分量D<0,总偏离分量PD<0,说明该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且在全国的竞争力水平较低。

表3 2009-2018年广西主要农产品产业的份额分量(N)、结构偏离分量(P)、竞争力偏离分量(D)和总偏离分量(PD)

从以上可知,在2009—2018年的计算周期及选取的13个广西主要农产品中,产业结构较好、竞争力水平较高的产业依次为水果、水产品、松脂和茶叶。

3 结论及建议

3.1 结论

通过区位熵指数分析法和偏离-份额分析法深入分析广西近年来的农业产业结构及竞争力情况,结果显示,2009—2018年,除畜牧业外其他产业总产值比重呈基本增长趋势,2018年广西种植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占农业总产值和增加值比重分别达55.4%和59.9%,表明广西种养结构仍不够合理;在产业专业程度方面,依据2018年区位熵指数结果,广西农业产业的专业程度较高,具有全国比较优势的产业依次为林业(区位熵指数3.09)、种植业(1.96)、渔业(1.84)、畜牧业(1.65)、农林牧渔服务业(1.00);在广西14个地(市)中,整体比较优势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来宾(区位熵指数3.11)、河池(2.77)、桂林和贺州(2.48);从竞争力看,依据2009—2018年的偏离-份额分析数值,产业结构较好、竞争力水平较高的产业依次为种植业(总偏离分量589.2)、林业(131.8)、渔业(97.5)、农林牧渔服务业(78.1)、畜牧业(-451.2);与周边5个省份对比看,广西的渔业排在第2位,种植业、林业、农林牧渔服务业排在第3位,畜牧业排在第4位;在选取的主要农产品产业中,产业结构较好、竞争力水平较高的农产品产业依次为水果(总偏离分量887.66)、水产品(13.49)、松脂(13.28)、茶叶(3.07)。

3.2 发展建议

3.2.1 依据产业资源优势,不断优化产业结构 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以来,广西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阶段性成效,但广西产业结构仍需继续完善。现阶段是广西从农业大省(区)向农业强省(区)转变的关键节点,未来应保持种植业的主导地位,稳定畜牧业,积极发展渔业、林业,合理发展农林牧渔服务业,加快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积极推动农业由粗放经营转到可持续发展上来,促进农业数量、质量、效益并重,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3.2.2 依据区域比较优势,发挥农业集聚效应 根据产业聚集原理,应发挥各自区域比较优势,依托当地资源特色,将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的产业群进行集中,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专业化水平,实现规模效益。一是推动广西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提质升级,发挥示范区要素集中、产业集聚、技术集成、经营集约的优势;二是完善市场体系建设,围绕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专业市场,促进优势产区农产品流通[16]。

3.2.3 依据产业竞争力强弱,着力发展竞争力强的产业 稳定传统粮食、糖料蔗及生猪等优势产业,强化水果、水产品等特色产业。一是着力培育一批带动能力强和竞争能力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二是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三是用好广西生态金字招牌,大力打造绿色、有机农产品,加强品牌建设;四是加强技术研发与应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五是提高三产融合能力,向拓展农业功能要效益,促进产业进一步转型升级。

猜你喜欢

种植业区位分量
农业农村部公布100个全国种植业“三品一标”基地
《经济区位论》
“十四五”全国种植业发展有了路线图
强化核心技术攻关 赋能种植业转型升级——聚焦《“十四五”全国种植业发展规划》
袁奇峰:广州南CBD,优越区位截留全城商机
全域种植业绿色生产试验示范取得显著成效
画里有话
一斤生漆的“分量”——“漆农”刘照元的平常生活
一物千斤
连锁餐饮企业区位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