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SOP 模型脑卒中危险因素筛查效果评价

2020-08-13刘洋高忠飞王苗苗曹振华孙树印通讯作者

医药前沿 2020年12期
关键词:筛查血脂检出率

刘洋 高忠飞 王苗苗 曹振华 孙树印(通讯作者)

(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山东 济宁 272200)

脑卒中(Stroke)是一种由脑血管突然破裂或血管阻塞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且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已成为一项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1-2]。目前我国已启动的“脑卒中筛查与干预工程”,在及时发现脑卒中高危人群,尽早预防脑卒中的发生方面已初显成效。有研究发现,脑卒中仍是致成年人死亡和伤残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脑卒中发病率和病死率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每年有约192 万人死于脑卒中,此外,脑卒中每年造成3270 万人伤残调整寿命年,且标化发病率每年增长8.3%[3-4]。研究显示,我国脑卒中等慢性疾病对人体健康造成的负担占疾病总负担70%,且脑卒发病人群中70 以下人群所占比例逐年上升,呈年轻化趋势[5-6]。目前进一步加强脑卒中筛查和防治体系建设是我国亟待解决的一项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对济宁地区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防治的标准化流程(SOP)实施效果进行评价,为脑卒中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济宁市三个乡镇作为筛查点,社区筛查、乡镇筛查均以居委会、村委会列出40 岁以上常住人口名单作为筛查对象,2016 年基线调查4088 人,2018 年随访调查3877 人。调查要求做到人对人的随访,对调查期间已迁出或死亡等造成失访的,在本村寻找相近样本进行替代。

1.2 方法

采用国家脑防委制定的《脑卒中高危人群风险初筛评估简表》和《脑卒中发病风险和脑卒中再发风险筛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基本人口学特征、身高、体重等指标以及脑卒中“8+2”危险因素情况。本研究数据是时间序列横断面调查的面板数据,以2016 年基线调查为对照组,2018 年随访调查为观察组,采用SOP 模型进行脑卒中筛查。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3.1 脑卒中高危人群标准 符合以下占3 项及以上危险因素者或既往有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者均可以列为脑卒中高危人群:(1)高血压病史(≥140/90mmHg)或正在服用降压药;(2)吸烟史;(3)房颤和/或心瓣膜病;(4)糖尿病;(5)血脂异常或未知;(6)缺乏运动或轻体力劳动者(锻炼是指每次运动至少30 min,每周3 次及以上[7]);(7)脑卒中家族史;(8)明显超质量或肥胖体质量指数(BMI ≥26kg/m2),

1.3.2 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防治标准化流程SOP 根据2016年脑卒中基线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及不足,通过文献查阅和专家访谈,并结合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干预项目手册,制定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防治SOP,主要包括脑卒中筛查宣教SOP、高危人群筛查组织SOP、高危人群筛查SOP、高危人群信息储存SOP、高危人群随访与干预SOP,详情见图。

图 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防治SOP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的形式表示,两组样本均数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样本均数间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多组组内两两比较采用LSD 法。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 基本情况

2016 年筛查人数4088 人,平均年龄(59.89±11.18)岁,其中男性1854 例(45.35%),女性2234 例(54.65%),高危人群735 人(17.97%);2018 年筛查人数3876 人,平均年龄(62.60±10.48)岁,其中男性1661 例(42.85%),女性2215例(57.15%),高危人群945 人(24.38%)。

2.2 筛查人群危险因素检出率比较

两次筛查结果显示,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超重或肥胖、脑卒中家族史、既往脑卒中6 种危险因素在筛查人群及高危人群中的分布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房颤或瓣膜性心脏病、吸烟史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缺乏运动在高危人群中的分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筛查人群危险因素检出率比较

2.3 筛查人群临床指标情况比较

经两个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结果显示,脑卒中高危人群中两次筛查间收缩压(t=9.29,P<0.05)、舒张压(t=4.92,P<0.05)、空腹血糖(t=11.19,P<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14.99,P<0.05)、甘油三酯(t=5.44,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体质指数(t=-1.1,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次脑卒中筛查人群临床指标变化情况(±s)

表2 两次脑卒中筛查人群临床指标变化情况(±s)

临床指标 2016 年 2018 年收缩压(mmHg) 137.38±18.45 133.76±16.32舒张压(mmHg) 83.27±10.32 82.09±11.16空腹血糖(mmol/L) 5.66±1.73 5.02±1.43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mmol/L) 2.93±0.87 2.43±0.86甘油三酯(mmol/L) 1.65±0.74 1.46±0.94体质指数(kg/m2) 24.70±3.57 24.79±3.51

2.4 糖尿病、高血压及血脂异常患者用药率比较

经χ2检验分析结果显示,2016 年和2018 年间脑卒中筛查糖尿病患者用药率、高血压患者用药率、血脂异常患者用药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4,202.89,67.63;均P<0.05),见表3。

表3 两次筛查用药率情况比较

3.讨论

3.1 脑卒中防治SOP 的实施对筛查人群危险因素的影响

近年来,脑卒中已经成为严重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疾病之一,2017 年我国农村居民脑血管病死亡率为23.18%,城市居民为20.52%,死亡率在慢性疾病中位居首位[8]。2016 年我国40 岁以上居民脑卒中患者1242 万,因脑卒中死亡约196 万人[9]。本研究发现,2018 年脑卒中高危人群检出率为24.38%,高于2016 年的17.79%,同时也高于张晓燕调查的检出率22.71%[10],2018 年调查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脑卒中家族史在筛查人群和高危人群的检出率高于2016 年,这可能与本研究数据为追踪随访数据,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两次筛查均存在,导致2018 年危险因素的检出率高于2016 年。也有可能与本研究所筛查的人群年龄普遍较高有关,随着筛查人群年龄的增长,部分人群生理和免疫功能退化,导致高血压、血脂异常及糖尿病人数也逐渐增长。

超重和肥胖可以增加心脑血管病的易感性,特别是脑卒中,此外,超重和肥胖与高血压、血脂异常和糖尿病等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有关。秦文利[11]等人的研究显示脑卒中高危人群中危险因素排名首位的是肥胖或超重,王桂清[12]等人的研究表明超重或肥胖增加患心脑血管病的风险。本研究发现,2018年筛查人群和高危人群中超重或肥胖的比例明显低于2016 年,可能与制定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防治SOP 后,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和生活行为干预,筛查人群的健康知识得到普及,改变了不良的饮食习惯,树立了自我健康管理意识。实施脑卒中筛查防治SOP 后,筛查高危人群缺乏运动的检出率明显降低,有研究证实,缺乏运动可能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和脑卒中的患病风险,适当规律的运动不仅能有效降低脑卒中的发病风险,还可以对其他危险因素造成影响,如高血压、糖尿病、超重或肥胖等都可以通过运动锻炼得到控 制,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13]。

3.2 脑卒中防治SOP 的实施对筛查人群临床指标及用药率的影响

2018 年筛查人群的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较2016 年明显降低;此外,2018 年筛查人群中糖尿病、高血压及血脂异常患者的用药率较2016 年明显升高,这表明脑卒中筛查防治SOP 的实施,使高危人群对脑卒中防治的重视程度得到提高,用药依从性提高,并通过饮食、用药、运动等针对性方式,不断改自身的身体状态。

综上所述,脑卒中的病因预防是避免脑卒中发生最有效的措施[14-15],通过筛查“8+2”脑卒中危险因素明确脑卒中高危人群,及早实施干预措施,预防脑卒中发生。脑卒中筛查防治SOP的建立,可以规范筛查流程,能高效的从人群中筛查出高危人群,从而进行危险因素干预和高危人群随访,提高居民对脑卒中防治的重视程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积极控制危险因素,降低脑卒中发病风险。

猜你喜欢

筛查血脂检出率
点赞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体检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安宁市老年人高血压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
血脂常见问题解读
长程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分析
预防宫颈癌,筛查怎么做
NRS2002和MNA-SF在COPD合并营养不良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比较
智力筛查,靠不靠谱?
你了解“血脂”吗
山东产品抽查:文胸婴幼儿服装不合格率居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