谍战雄鹰赵良璋
2020-08-13高萍萍
高萍萍
赵良璋
他是一位英俊潇洒的空军飞行员,他是一名才华横溢的作曲家,他是被蒋介石亲自下令杀害的中国共产党地下党员。抗日战争胜利后,为寻找黎明的灯塔、航行的正确方向,他长期隐蔽在中共北京地下战线,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而继续英勇奋斗、不畏牺牲。他就是著名的谍战英雄,“北平五烈士”之一的赵良璋。
逆境成长 危难求学
赵良璋生于1921年,出身于江苏南京六合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他的父亲去世很早,留下寡母。据他的表外甥女徐彩平回忆,他是由姑妈拉扯大的。赵良璋幼时十分懂事,也不调皮,可能正应了“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那句话。他十分聪慧,“3岁识字,6岁读私塾,在班上年纪最小,但学习成绩却是最好的”。当时,民国教育部在赵良璋出生的第二年已经开始推行新学制,采用美式六三三制。于是,1934年,赵良璋13岁时,考入南京市五中。
赵良璋是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南京五中的,尽管这时他还在初中阶段,却格外刻苦努力,与同龄人相比,显得更为勤奋好学,因此各科成绩都名列前茅。五中的校园学习氛围相当浓郁、开放。赵良璋喜爱看书,课余时间常常阅读一些刊物,而这些刊物经常刊登一些针砭时弊的文章,充满反帝反封建的色彩。从那时起,小小年纪的赵良璋就开始接触到革命的启蒙教育,这对他以后追求爱国为民的人生价值产生重要影响。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南京国民政府在日本的大举侵略面前一再退让。日本的疯狂侵略和当时政府的卖国政策,激起全国人民的抗日怒潮。南京的地下党组织各种抗日团体,带领群众不断请愿、示威,造成声势浩大的抗日民主运动。1935年12月,北平(即今北京)大中学校学生数千人为反对华北自治,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举行抗日救国示威游行,要求保全中国领土完整,掀起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消息传到南京,南京各校当即响应。为支援北平学生运动,南京、上海等地也相继举行了规模浩大的抗日救亡游行示威。赵良璋这年才上初二,也走上街头,投入到这场学生运动中。这是他最早参与革命的一次锻炼,爱国的火焰和敢做敢为的精神在他心中生根发芽。
除此之外,赵良璋在中学时代还显露出在音乐方面的天赋异禀,没事儿喜欢哼哼歌曲的他深受老师和同学们的喜爱。他的表外甥女徐彩平说,“表舅很有音乐才华,在五中读书时,就是一名校园歌手”,后来还曾担任过《新音乐》杂志的名誉编辑,他创作的《假如我为了真理而牺牲》一曲,曾被广为传唱。
载于《中国的空军》杂志上的《逮住了敌人才开枪》曲谱
矢志飞行 报效国家
1937年7月7日,日军发动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2月南京沦陷。国民政府内迁,大批难民也随之逃往大后方。自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的第三天,残暴野蛮的日军就开始对南京城进行长达4个月的空袭。在1937年8月至10月两个月的时间中,日机向南京投弹500多枚,炸伤、炸死民众近千人,损毁房屋1900多间。12月南京沦陷前袭击总数达到近千架次。沪宁一带的百姓处于极大的恐慌与危难之中。在保卫南京的空战中,中国空军虽与敌军英勇搏斗,却输于装备的落后、人才的匮乏,至1937年底几乎损失殆尽,1938年在苏联空军志愿队的帮助下,才又重上蓝天与敌军再较高下。
赵良璋亲身经历那段血腥悲惨的历史,与家人一同流亡到后方,却有感于国仇家恨,再也按捺不住一颗热血青年的报国心。他急切地如同那个年代的其他学子一样想要投笔从戎。此时,国民政府为充实空军下级战斗骨干,在成都已成立了空军军士(飞行)学校(简称军士学校、士校,或称成都军士飞行学校),培养飞行军士,校址初定南郊太平寺,后迁北郊凤凰山,飞行训练基地有太平寺、双流、新津机场。起初,蒋介石兼任校长,张有谷任教育长,王叔铭任教育处长。招生的对象是初中毕业生。高中毕业生可以投考空军军官学校;初中毕业生,不能投考空军军官学校,但可以报考空军军士学校。学校学制起初规定为4年。但很有可能是迫于战事吃紧,1938年初入学的第一期学员,于1940年12月25日即毕业了,前后不过3年时间。赵良璋衡量自己已经初中毕业,年龄17岁,刚好符合军士学校的招生条件(17-22岁),“品端体健”,便投考了该校。
战争时期,空军军士学校的录取虽然最关乎紧要的似乎不是“学历”,“好像也没有什么认真的书面考试,但必须要通过一套严格的体格检查”。据说,每次报考空军的考生有几千人,但能通过体检的通常仅有几十人。再加上空军在那个年代的匮乏与特殊,因此能成为飞行员的,都是别人眼中的“天之骄子”。就连已经从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毕业了的胡景濂(廉)也重新踏进空军学校的大门,为的是“当一名空军飞行员,在空中打击敌人,报效国家”。经过千里挑一,赵良璋考上了!他成为该军士学校的第二期学员。后来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的胡景濂则是该校的第三期学员,算是他的学弟。
空军军士学校有许多不同的科目,并不是所有的学员都是飞行士,还有通讯士、射击士、机械士等。1939年1月,晏玉琮任教育长、校长。学校设1处、4科、1部、1所。1处即教育处,下辖教授科、初级科、中级科、驱逐科、轰炸科和学生总队。赵良璋在校学的正是飞行士中的驱逐科,他的理想自然也是要成为一名能与日本飞行员直接对战的战斗机飞行员,在空中与敌搏杀,一雪家仇国恨!
按照惯例,空军军士学校招考到的学生都要进行新生入伍训练,在空军入伍生团完成一系列的入伍生教育。该校第一期的学生于1938年初入学(伍)之后,于当年10月1日完成入伍生教育;赵良璋所在的第二期则于1938年5月入伍,1939年3月1日完成入伍生教育,之后进行初级、中级、高级三级飞行训练。
在空军入伍生训练团时,赵良璋接受了极端严格的入伍训练,训练内容有:内务条令、纪律条令、军人礼节;制式教练,打靶、劈刺、打野外、体能训练等。教官对待他们极为严格,且多体罚打骂。比如,为增强学员的时间观念,入伍生团规定学员的吃饭时间,时间一到,教官一声令下,学员得全部放下饭碗,凡在规定时间没吃完者,教官就将饭碗连汤带饭扣在其脑袋上;还规定夜间睡觉不许打赤膊,违规者会被罚赤膊在烈日下暴晒数小时。之后,他又经历了300个小时的由初级到高级的飞行训练,并同时完成空军战斗机飞行员的作战训练,包括白天与夜间飞行的一系列复杂的战斗训练。初级飞行时在太平寺,中级飞行时在双流,高级飞行时分轰炸与驱逐两班,因学习驱逐,赵良璋又随队迁回太平寺。在严苛的管理和高强度的训练下,许多人被淘汰,校方几乎每周都宣布名单,淘汰率极高。赵良璋能够通过训练,说明他在身体素质、文化素养、飞行技术、航空理论方面都是佼佼者。经过3年的严格训练,二期学员终于1942年1月15日正式毕业。
从空军军士学校毕业的学生,大多被分至当时空军的第五大队和第十一大队,轰炸班的则进第十二大队。不论是五大队,十一大队,还是十二大队,都是国防第一线。这正合赵良璋的心愿,他毕业后即被分配至第十一大队服役。该大队下辖第四一、四二、四三、四四4个中队,1942年9月曾由大队长王汉勋领队从印度接收回37架美式P-66新战机,投入对日作战,曾用于守卫鄂西战场。赵良璋的两位学长,士校一期毕业的周福心(上海南汇人)、张传伟(安徽郎溪人),在1943年11月保卫湖北恩施的战斗中英勇牺牲。
《青年空军》第3卷上刊登的赵良璋作品
寄情歌曲 音乐抗战
锦城外,簇桥东,壮士飞,山河动!
逐电追风征远道,拨云剪雾镇苍穹。
一当十,十当百,百当千,艰难不计,生死与共!
一当十,十当百,百当千,碧血洒瀛海,正气贯长虹!……
自从踏入空军军士学校的大门,赵良璋便把该校校门上“贪生怕死勿入航校升官发财勿进此门”16个字深植于心。在那个需要大量保家卫国的战士抛头颅洒热血的年代,国民政府也鼓励大家学习、吟唱、创作军歌来鼓舞士气。主管空军的航空委员会下设的政治部曾在武汉开展征求军歌活动,一时国内作曲名家都踊跃应征。为此,航委会还专门成立了空军军歌审查委员会,委员有著名音乐家冼星海、战史画家梁又铭等。1940年至1944年出版的《中国的空军》杂志连续不断刊载了许多音乐投稿者的作品。其中也包括赵良璋在抗战时期创作的《逮住了敌人才开枪》《故乡!我要带着胜利飞回来》《小心云彩,小心阳光》等歌曲。
《逮住了敌人才开枪》是一首轻快流畅、模仿小军鼓节奏的曲子,曾被后人多次用作赵良璋的代表曲目之一而广为传播,1941年10月的《中国的空军》杂志刊载了它。其实,在这首歌曲之前,赵良璋还有一首《故乡!我要带着胜利飞回来》,发表在1941年6月的该杂志上。这两首歌曲都是由他作曲,他的同学薛介民作词的。当时他的别名叫做野雪,而薛介民则为海燕。他们二人合作创作了许多歌曲。《逮住了敌人才开枪》是一首四二拍的偏活泼型的曲子,《故乡!我要带着胜利飞回来》则是一首四四拍的缓和、思慕型的曲子。《故乡!我要带着胜利飞回来》这样唱道:
祖国受着苦难,孩子们在轰炸中成长。
狂风吹着我的马达,暴雨打着我的翅膀。
飞,飞翔在这茫茫的天涯,我遥望那山外的家,想起慈爱的母亲。
啊!母亲,你死在敌人的毒焰下,
死在敌人的毒焰下!
为了国仇,为了家恨,我们需要勇敢地战斗!
相信总有一天:
祖国得到了自由和解放,
我要趁着日出的红霞,高唱起胜利的凯歌,飞回可爱的故乡,
把破碎的太阳旗,在母亲的墓前焚化。
在缓慢悠扬的歌声中,作曲者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对敌人的仇恨,对包括自己在内的抗日军人的鼓舞和对抗战必胜的信念。
另一首《小心云彩,小心阳光》则似是一首进行曲,也由赵良璋(野雪)作曲,薛介民(海燕)作词,发表于1944年1月的《中国的空军》杂志上。该曲曲调高昂,歌词激进,在充满气势的行进中营造出空军战士与敌作战的紧张气氛。
除此之外,在1941年8月民国第二届空军节之际,赵良璋的母校空军军士学校主办的刊物《青年空军》,也发表了由他(野雪)作曲与另一位作词者“超云”合作的作品,即为《空军节歌》。这是一首明朗的曲子,由两段组成,旋律往复。第一段这样唱道:
八一四八一四中国空军齐奋起
八一四八一四中国空军齐奋起
抵抗抵抗日本帝国主义歼敌于苍空
一鸣奏奇功敌机飞犯我空军发祥地
英勇的战士壮怀激烈冒险敢死
歼灭了木更津(注:日军航空队名)一个也不留
八一四八一四伟大的永生的八一四
八一四八一四伟大的永生的空军节
光荣的空军节光荣的空军节……
这一时期,赵良璋不仅战斗在国防第一线,而且投入到抗日革命歌曲的创作中,用自己的音乐才华支援中国抗战。他的作品根植于当时山河受辱、人民遭难的现实,流露出救亡图存、捐躯济难的真挚情感,鼓舞着渴望取得胜利、把侵略者赶出家园的热血军民。
据说,赵良璋创作歌曲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特点,因为他并不会使用乐器,所以他创作那些鼓舞人们投入抗日斗争,与日寇斗争到底的作品时并不依靠乐器,而是仅靠鼻子哼出他所想象的旋律,一边用手或脚敲打着拍子,就是靠着这样简陋的方法,他写出了和声。
选择入党 终身不悔
抗战结束后,在国民党空军内任职的赵良璋为继续追求自由与光明,毅然选择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一方面与他不愿意违背自己良心去往中国老百姓头上扔炸弹有关;另一方面也与中国共产党抗战时期在国民党空军部队中采取的潜伏精英的办法有关。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没有自己的航空部队,但是“策反”了一些航校青年(如郑少愚),也集中外派选送了人员去苏联学习航空,中共及各地党组织还曾不断选派党内的青年精英进入国民党航空学校学习航空技术。这些精英,一方面加入国民政府空军部队,英勇战斗在抗日前线;另一方面也在校发展党组织,带动和支持一些航空有志青年投入延安阵营,储备中国共产党自己的航空人才。
1938年,博古、董必武等中央领导直接指示党员魏坚、郭佩珊去报考国民党航校。抗战中,中共各地党组织又陆续选派吴恺、梁帮和、徐兆文、吕云荪、薛介民、李裕等一些共产党员或进步青年考入国民党各地航校学习。魏坚、薛介民考入的正是成都军士飞行学校,他们都是该校第二期的学员。在二期中潜伏的还有欧阳翼(1939年经地下党员介绍到延安)、许景煌(1939年经地下党同学介绍赴延安),进步青年毛履武(1949年3月经薛介民介绍入党)、冉瑞甫、朱璧谱、朱铁华等人。他们也都是赵良璋的同学。
在空军军士学校时,赵良璋与薛介民、朱铁华、毛履武、朱璧谱等人走得最近。他们经常一起散步,关心国家大事,讨论个人的前途和理想。他们之中大部分人对现实不太满意,渴望选择自己今后的人生道路,平时虽然没有说破,但常常心照不宣。喜爱读书,接触许多进步书刊的赵良璋当时就向朱璧谱等几个关系密切的同学暗示:“如果毕业后,要我参加抗日战争,我可以流血捐躯。但要我参加内战,打共产党,我就要驾着飞机,投降革命!”在薛介民的影响下,他们几个后来都参加了共产党。
其实,在空军军士学校内,也确实存在许多令人十分气愤的现象。比如为了对抗令人难以忍受的严苛教育,赵良璋曾为一位同学打抱不平而打了驱逐队长一个耳光,事后他差点被送进监狱,幸好因为学习成绩优良而只被关了“禁闭”。
又比如,虽然同样是空军飞行员,但是士校出身和官校出身的待遇有天壤之别,因此造成了两种不同出身的飞行员之间的深刻矛盾,许多不满现状的士校生起来闹事。与此同时,赵良璋的23位学弟(士校三期学员)在远赴新疆受训时因不服从长官和政训室的命令曾被以“异党嫌疑图谋不轨”的罪名投进重庆五云山集中营,却被告知是“战时青年训导团”。此事引起了极大的连锁反应,严重影响了中国空军的士气。
后来,在第五大队大队长罗英德的上书下,国民政府终于采取了一个权宜的解决办法。即三期余下的几十位毕业生及各期飞行军士,全部可以接受6个月的补修军官课程,完训后被授予军官阶级,并给予相当官校生的期别。至此,空军军士学校二期才有了新名称,即空军官校第十二期特班(一期为11期特班)。所谓的官校也就是国民政府于1931年开始设立的中央航空学校,即原笕桥航校。赵良璋也成为中央航空学校第十二期特班的学生。
1944年11月,薛介民等100多名中国空军被派往美国学习更先进的战机知识。赵良璋已改为地勤,没有被派往美国,而是到了印度3个月。1945年夏天,朱铁华在美国收到他从成都寄来的书信,几个出国受训的朋友都异常高兴。
薛介民从美国回来后,不久即到南京空军司令部任参谋,随后随国民党空军部队赴台,1958年因叛徒出卖而被捕,5年后,与夫人姚明珠一起被杀害在台湾。赵良璋则受重庆中共办事处薛子正指示,留在了北平国民党空军内做地下工作,任北平空军司令部参谋。1947年10月因“保定绥靖公署‘共党谍报案’”被捕,1948年10月19日牺牲在南京雨花台。赵良璋就义时年仅27岁,却丝毫不胆怯,他曾说:“干革命,脑袋就是别在裤腰带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