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拟活血消栓通络汤对缺血性脑中风神经功能和脑血流灌注保护作用的研究

2020-08-12许文圣许文强

中华养生保健 2020年12期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中医治疗神经功能

许文圣 许文强

摘 要:目的  观察自拟活血消栓通络汤对缺血性脑中风神经功能和脑血流灌注的作用,初步评估缺血性脑中风使用自拟活血消栓通络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7年11月~2019年6月间山东省潍坊市青州市经济开发区徐七卫生所接受保守治疗的缺血性脑中风患者2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30例(西医常规治疗)和观察组130例(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自拟活血消栓通络汤),对比组间神经功能、脑血流灌注、临床疗效的差异性。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MESSS评分低于对照组,MBI评分、MCA、ACA、PCA、CBF、CBV、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自拟活血消栓通络汤有利于促进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对脑血流灌注产生保护性作用,促进缺血性脑卒中预后提升。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活血通络;中医治疗;神经功能;脑血流灌注

中图分类号:R25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0)-12-0155-03

缺血性脑卒中是目前最常用的脑卒中类型之一,据不完全统计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约占全部脑卒中的80%[1]。缺血性腦卒中发生后,由于缺血缺氧的影响脑组织短时间内即发生明显损伤,患者神经功能出现明显障碍,缺血性脑卒中也是公认的高发病、高并发症、高致残率、高死亡风险的脑血管疾病机制,因此,早期、有效的治疗措施对缺血性脑卒中极为重要。近年来,中医药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的有效性被临床所验证[2-3],虽然目前关于缺血性脑卒中并无统一中医药治疗标准,但是中医药的治疗价值受认可程度较高。中医学将缺血性脑卒中归于“中风”,认为核心中医学病机以血瘀为主,在治疗上应重视活血化瘀、消栓通络。近年来,我院在缺血性脑卒中常规治疗中,加服自拟活血消栓通络汤,取得良好治疗效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1月~2019年6月间山东省潍坊市青州市经济开发区徐七卫生所接受保守治疗的缺血性脑中风患者260例为研究对象。本研究内容经伦理委员会审查,符合医学研究伦理学原则。入选26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130例(西医常规治疗)和观察组130例(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自拟活血消栓通络汤),对照组内男性73例,女性57例;年龄36~78岁,平均(58.71±5.92)岁。观察组中男性79例,女性51例;年龄34~77岁,平均(60.12±5.79)岁。组间入院时资料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入选标准:①以《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4]为诊断标准,经影像学等检查,明确诊断为缺血性脑卒中;②以《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5]为诊断标准,中医明确诊断为中风,辨证分型为气虚血瘀证;③符合药物保守治疗条件,近30d未接受相关治疗干预;④资料完整,随访配合,知情同意,自愿参与。

排除标准:①合并恶性肿瘤、心脏病、肝功能异常、肾功能不全等其他疾病;②接受溶栓或取栓等其他相关治疗;③合并药物使用禁忌证;④中途失访、资料缺失等其他不宜纳入者。

1.3  方法

在诊断明确后,所有患者均以《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为指导制定治疗方案,主要治疗措施包括:抗凝、抗血小板聚集、营养神经、控制血脂、稳定斑块、控制颅压、对症治疗等,其中高血压患者应平稳控制血压,糖尿病患者在监测血糖的同时稳定控制血糖,患者病情平稳后持续口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并早期接受康复功能训练。观察组在上述治疗时加服自拟活血消栓通络汤,方剂组成如下:生黄芪30g,当归尾15g,丹参12g,赤芍10g,川牛膝10g,桃仁红花各10g,川芎6g,地龙6g,石菖蒲10g,炙甘草6g,辨证加减:气虚重者加白术12g、红参10g,血瘀甚者重者加莪术10g,苏木6g;血压高者加天麻、钩藤各10g;失眠者加夜交藤10g,合欢皮10g,1剂/d,水煎200mL,早晚各服100mL,连续治疗14d。两组均连续治疗14d。

1.4  观察指标

1.4.1  神经功能

入院时、治疗14d后分别接受神经功能评估,评估工具为美国脑卒中神经功能量表[6](NIHSS评分)、改良爱丁堡神经功能评分量表[7](MESSS评分)和改良Barthel指数[8](MBI评分),NIHSS评分和MESSS评分高,代表神经功能损伤重,MBI评分高,代表日常活动能力好。

1.4.2  脑血流灌注

入院时、治疗14d后分别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和颅脑CT检查,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测定指标为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MCA)、大脑前动脉血流速度(ACA)、大脑后动脉血流速度(PCA),CT扫描指标为脑血流量(CBF)和脑血容量(CBV)。

1.4.3  临床疗效

选择《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9]为依据,按照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分变化评价临床疗效,基本痊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不低于90%,病残等级0;显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不低于45%,病残等级1~3;有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不低于18%;无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低于18%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增高或死亡,总有效率=(基本痊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4  不良反应

治疗期内每周复查血尿常规、心电图、肝肾功能等生化指标,准确翔实统计相关不良反应。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表达方式[n(%)],用χ2检验;计量资料表达方式(x±s),用t检验,等级资料分析用非参数检验,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组间神经功能比较

治疗后,对照组及观察组NIHSS评分、MESSS评分较入院时大幅下降,MBI评分较入院时大幅升高(P<0.05);观察组NIHSS评分、MESSS评分治疗后低于对照组,MBI评分治疗后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组间脑血流灌注比较

治疗后,对照组及观察组MCA、ACA、PCA、CBF、CBV较入院时大幅升高(P<0.05);观察组MCA、ACA、PCA、CBF、CBV治疗后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组间临床疗效比较

对照组基本治愈、显效病例均少于观察组,总有效率(78.69%)显著低于研究组总有效率(8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不良反应

两组治疗期内无严重相关不良反应,无终止治疗或中途退出病例。

3  讨论

缺血性脑卒中作为全球性高发脑血管疾病之一,能够导致脑神经元严重损害,引发肢体功能障碍、神经功能障碍、认知功能等病理改变,对患者生活工作能力和质量造成严重负面影响。尽早恢复脑血流灌注水平、保护神经元、促进受损神经元修复是改善缺血性脑卒中预后、提高临床疗效的重要方法。因此,本研究以神经功能评分、脑血流灌注指标、临床疗效和相关不良反应为观察指标,初步客观评价自拟活血消栓通络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过规范治疗,观察组NIHSS评分、MESSS评分低于对照组,MBI评分、MCA、ACA、PCA、CBF、CBV高于对照组,其临床疗效评价结果也优于对照组,说明在常规西医学治疗的同时,加服自拟活血消栓通络汤能产生神经功能保护作用,减轻神经功能损伤,提高患者生活能力有效提高脑血流灌注水平,促进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改善,此外,两组在治疗期间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出现,说明自拟活血消栓通络汤的安全性也较为可靠。该结果与自拟活血消栓通络汤治疗价值密不可分。缺血性脑卒中在中医学中称之为“中风”,患者素体虚弱,气血运行无力,血行缓慢,瘀阻脉络而发病,根据其核心发病机制可明确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法则应为活血、化瘀、消栓、通络。自拟活血消栓通络汤以补阳还五汤为基础,辨证加减化裁而成,而补阳还五汤为中医学中益气活血的代表方剂。自拟活血消栓通络汤重用生黄芪为君,以益气行血,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益气则能活血行血;当归尾、丹参、赤芍、桃仁、红花、入血分,增强活血之功;川牛膝活血化瘀,引气血下行,现代药理学证实[10]可抵抗血栓形成、抗凝血;地龙通经活络;川芎活血行气,石菖蒲活血、化湿、开窍、豁痰;甘草调和药性,健脾和中,诸药合用,標本兼治,谨守病机,共奏益气活血、消栓、通络的功效。

综上所述,自拟活血消栓通络汤能促进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血流灌注恢复,产生神经功能保护性作用,提高缺血性脑卒中预后。

参考文献

[1]陈金花,马雅英,金静芬.浙江省58所医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流程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8,27(3):329-332.

[2]刘飞.中医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74):14641-14642.

[3]曾子修,刘雪梅,张允岭.中医药对缺血性脑卒中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MicroRNAs影响的研究进展[J].北京中医药,2016,35(7):641-644.

[4]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48(4):246-257.

[5]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1):55-56.

[6]Dunning K.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J].Encyclopedia of Clinical Neuropsychology,2011,9(1):1714-1715.

[7]赵晓晶,李群喜,刘英,等.改良爱丁堡斯堪-的纳维亚评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J].卒中与神经疾病,2019,26(4):460-463.

[8]周海燕,陈多妹,王陈军.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及影响效果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8,18(12):2259-2261.

[9]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7,29(5):381-383.

[10]何光星,舒光明,宾雪英,等.川牛膝及其混淆品活血化瘀作用比较[J].时珍国医国药,2015,26(10):2336-2339.

猜你喜欢

缺血性脑卒中中医治疗神经功能
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疗效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利培酮结合银杏叶胶囊治疗对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
集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雌激素在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
早期肠内营养对缺血性脑卒中合并吞咽困难患者营养状况及结局的影响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经中风复元方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浅析中医治疗糖尿病的优势与不足
通乳颗粒结合乳房手法按摩治疗产后缺乳疗效观察
尘肺合并肺心病心衰的中医治疗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