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时护理在肺癌手术患者术后机械吸痰护理中的应用

2020-08-12孙萍李彦慧官雪燕

中华养生保健 2020年12期
关键词:生命体征并发症满意度

孙萍 李彦慧 官雪燕

摘 要:目的  研究探讨肺癌手术患者的术后机械吸痰护理中应用分时护理所取得的显著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云南省红河州个旧市人民医院于2019年1月~2020年3月期间收治的54例肺癌手术患者,所有患者术后均接受机械吸痰,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27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吸痰护理,研究组患者接受分时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各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动脉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心率等指标均显著比对照组优,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比对照组少(P<0.05),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分时护理有助于稳定肺癌手术患者术后机械吸痰的生命体征,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费用,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分时护理;肺癌手术;机械吸痰;并发症;满意度;生命体征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0)-12-0072-02

近年来,伴随着不断加速的生活节奏和环境污染,饮食结构的改变使得肺癌的发生率逐年增长,其发生率及死亡率均位居我国恶性肿瘤之首,给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极大的威胁[1]。根治性手术可有效控制癌细胞扩散,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是临床治疗肺癌的首选术式,但术后患者常因痰液过度滞留肺部而阻塞气道,引发呼吸困难等不良事件,不利于预后改善,因此术后及时给予机械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对减少各种不良事件尤为重要[2]。机械吸痰作为一种强烈的应激源,患者常因紧张、恐惧、喉部不适等而影响吸痰效果,因此在机械吸痰期间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尤为重要[3]。本研究探讨了肺癌手术患者术后机械吸痰护理中应用分时护理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云南省红河州个旧市人民医院于2019年1月~2020年3月期间收治的54例肺癌手术患者,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相关检查确诊,术后均接受机械吸痰,患者及家属自愿参与,且排除代谢性病变、年老体弱、伴有严重的器官功能障碍、血液系统疾病、精神疾病、机械通气耐受性差及术后病情不稳定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27例,对照组中男17例,女10例;年龄48~79岁,平均(56.73±3.64)岁;伴有吸烟史20例,合并高血压11例,合并糖尿病9例。研究组中男18例,女9例;年龄47~80岁,平均(57.12±3.45)岁;伴有吸烟史22例,合并高血压12例,合并糖尿病8例。两组患者在一般临床资料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所有患者术后均接受机械吸痰,吸痰前详细检查吸引器操作是否灵活、装置是否完好,操作中动作轻柔,时间控制在15s以内。对照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常规吸痰护理,详细向患者讲解机械吸痰方法,取得患者的理解以提高其配合度,同时指导患者主动咳嗽排痰。研究组患者接受分时护理,具体为:吸痰前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关注患者的情绪状态,及时倾听患者心理诉求,满足患者的合理化需求。吸痰过程中注意动作缓慢轻柔,及时给予语言安慰,缓解其紧张情绪,以减少心肌耗氧量,操作时应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确定操作时间。全面掌握机械吸痰指征,当患者自觉喉部有痰难以自行咳出、呼吸困难、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肺部有明显痰鸣音、呼吸道出现明显痰鸣音、血氧饱和度急剧下降、心率加快即需实施机械吸痰。吸痰时若患者发生呼吸异常、脉搏加快等应立刻停止吸痰操作并及时给予对症处理。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心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并采用满意度调查问卷(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检验采用SPSS 19.0,以(x±s)表示患者相关生命体征指标以及住院费用和时间,行t检验;以[n(%)]表示护理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率,行χ2检验。以P<0.05为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术后各相关指标比较

研究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心率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并发症发生率

研究組患者出现肺部感染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70%,对照组患者出现肺部感染2例,肺不张1例,支气管痉挛2例,气道阻塞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5.93%。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2.3  护理满意度

研究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P<0.05)。见表2。

3  讨论

我国肺癌的发生率位居全球之首,具数据统计,每年约有100万人确诊为肺癌。手术是临床治疗肺癌的有效手段,术后为避免及减少并发症,促进术后恢复临床上常通过机械吸痰以改善患者的通气功能,但若操作不当、吸引时间控制不良则易造成气道损伤,不利于病情康复。

分时护理是近年来新型的护理服务模式,主要是根据病情特点结合患者具体身体状况严格把控细谈时间及频率,有效预防及减少肺部感染、低氧血等不良事件[4]。另外在分时护理中及时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最大限度调动患者的积极因素,提高其配合度。且分时护理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及灵活性,在患者处理最佳身心状态下进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操作成功率,作用效果更佳[5]。本文选择我院收治的54例肺癌手术患者,探讨了肺癌手术患者术后机械吸痰护理中应用分时护理的效果。

本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心率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分时护理在改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心率方面有效,且能够减少并发症发生,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花费,这与相关研究结果相似[6]。

综上所述,在肺癌手术患者术后机械吸痰实施分时护理有助于稳定生命体征,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费用,提高护理满意度,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孙李娜.分时护理在肺癌手术患者术后机械吸痰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18):228-229.

[2]方燕.分时护理在肺癌手术患者术后机械吸痰护理中的应用价值体会[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3):31-32.

[3]李妍琳.分时护理在肺癌手术患者术后机械吸痰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医药前沿,2017,7(31):340-341.

[4]赵海红.分时护理在肺癌手术患者术后机械吸痰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22):3230-3232.

[5]杨向亚,李中瑞,吴亚丽.心外监护室感染监测及分时护理对心脏病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5(21):1-4.

[6]胡秀芬,闫硕,周文平.分时护理在肺癌手术患者术后机械吸痰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16):64-66.

猜你喜欢

生命体征并发症满意度
2021国庆档总票房43.85亿元 满意度创历史新高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全程护理干预模式对雾化治疗的哮喘患者生命体征及临床症状的影响
肥胖的流行病学现状及相关并发症的综述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舒适护理模式对疼痛感的控制效果
膝关节镜联合透明质酸钠治疗老年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可吸收螺钉治疗34例老年胫骨平台骨折并发骨质疏松的效果及其对疼痛和并发症的影响
研究不同护理干预方法对新生儿桡动脉采血时疼痛和生命体征的影响
有创机械通气在重症急性心源性肺水肿中的应用
基于顾客满意度的供应链绩效测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