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内需潜力还很大
2020-08-12张可云
张可云
近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这是面对发展环境突变的一次战略调整。
在外向型经济不稳定性陡然增加的情况下,侧重扩大内需是必然选择。中国发展的阶段性与空间分布特点决定了内需潜力还很大。中国目前处于工业化中后期,是全球产业体系最完整且创新能力日益提高的国家。将扩大内需作为战略基点,既有完整的产业体系支撑,又可形成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突破口。在外需短期内难以扩大的情况下,完整的产业体系是用内需部分替代外需的保证。广大农村与欠发达地区的内需潜力大,着眼于挖掘这部分潜力,一方面可以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另一方面可以解决城乡与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2020年上半年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各地区增速分化比较明显,中西部地区大部分省份的经济增长速度为正,而经济外向度较高的省份大多数经济增长速度为负。在新冠疫情短期内无法结束且世界贸易受阻的情况下,增强发达省份的国内大循环能力,是保增长的必然选择。
一般而言,扩大内需要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以解决有效内需不足的问题。提薪、降息、减免税收、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以及扩大就业等都是扩大内需的政策工具。无论采用何种政策工具或手段,都需落实到具体的空间。
在新的环境与条件下,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是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的空间落实。
区域协调发展的重点是解决“穷堵老”问题。穷,是指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堵,是指有较严重“城市病”的区域;老,是指老工业基地。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时,应该聚焦于这三类区域。
从战略区域的角度来看,中西部地区的潜力最大。2020年上半年,中西部地区18个省份中只有河南、湖北、陕西、山西与内蒙古5个省份的经济增长速度为负;在除港澳台外的31个省份中,有16个省份是正增长,其中13个分布在中西部地区。数据表明,在面对重大冲击时,中西部地区抵御冲击的能力要强于其他地区。总体而言,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潜力较大,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需重点布局于中西部地区。
将新型城镇化作为带动投资和消费需求的抓手,需推动城市群、都市圈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创新。城市群与都市圈是带动区域经济甚至是整个国家发展的增长极,其内外一体化发展需要完善体制机制。为此,需尽快将城市群、都市圈以及标准区域与问题区域的划分提到议事日程。需明确各级政府在促进城市群、都市圈一体化发展过程中的作用领域,不能大包大揽,也不能规划出台后就束之高阁,而是通过具体的政策工具促进城市群与都市圈内不同空间主体按照全局利益的要求进行分工与合作。需建立规范科学的城市群与都市圈规划实施的监督与评价机制。规划目标的实现过程需要监督,规划实施结果需要评价。缺少这个环节,任何规划都难以发挥作用。
除了发挥已经形成的经济核心地区的城市群与都市圈的作用外,可有目的地培育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新城市群与都市圈,使不同地区的城市群与都市圈相互呼应,共同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坚的使命。▲(作者是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