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樱椒常见病害及防治方法

2020-08-12李英张歌颂

南方农业·下旬 2020年5期
关键词:炭疽病侵染病斑

李英 张歌颂

摘 要 三樱椒是柘城县的特色产业,也是当地的支柱产业,常年种植面积达2.67万公顷,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近年来,三樱椒病害越来越严重,给种植户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基于此,结合三樱椒常见病害的特点,总结相关的防治方法,以有效防治三樱椒病害。

关建词 三樱椒;病虫害;防治方法

中图分类号:S641.3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0.15.017

三樱椒在生产过程中常因生理因素、有害微生物以及病虫为害等,产量和品质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如苗期病害可造成大批“烂床”,影响移栽。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是辣椒产区,三樱椒是当地的特色产业,常年种植面积达2.67万公顷以上,但是由于病虫害近年来越来越严重,常造成落叶、落花、落果,大幅度减产给种植户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尤其在多雨年份,炭疽病、软腐病更加严重,损失更大。基于此,对三樱椒的生长特性及常年所遇病害进行研究分析,总结常见病害及防治技术。

1 猝倒病

1.1 症状

猝倒病又称卡脖子,主要为害幼苗,株期也能发病,会引起落叶和果实腐烂。感病后,种子出土前烂籽,出土后在近地面茎基部呈水渍状,病部随即变黄,皱缩凹陷,叶片还未凋萎,苗即猝倒,拔出后接触病部的表面极易脱落。此病发生后,在育苗时常造成严重损失,地面潮湿时在病部表面可生成白色绵毛状霉层。

1.2 侵染循环

猝倒病的病原菌为一种真菌,以卵孢子在土中越冬,病菌能在土中长期存活,侵染幼苗后以营养菌丝贯穿寄主细胞内,使组织迅速腐烂。病株上的孢子囊可直接萌发产生游动孢子,借雨水或灌溉水傳播病害,低温高湿、光照不足时发病重。

1.3 防治方法

床土消毒,按每平方米育苗面积计算,用70%的多菌灵或70%的甲基托布津20 g,加细土1 kg拌匀,再与14 kg床土拌匀。播种时,将药土对种子下垫上盖。拌药不匀易造成伤害,可适当浇水缓解,也可用75%的百菌清600倍液喷洒苗床。苗床出苗以后,可用75%的百菌清100倍液喷雾,或用40倍代森锌喷洒,一般喷2~3次。同时注意升温、排湿、松土、补充光照,改善幼苗生长条件。

2 立枯病

2.1 症状

主要出现在育苗中后期,先在茎基部产生椭圆形的暗褐色病斑,植株白天萎蔫,夜间恢复正常,以后病斑绕茎1周,并向下陷、干缩,直至幼苗死亡,发病后不易倒伏,发病部位也无稀疏的白霉,只有蜘蛛网状淡褐色霉层。

2.2 侵染循环

立枯病的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的一种真菌,病菌以菌丝或菌核在土壤中或寄生病残体上越冬。在土壤中可存活多年,腐生性很强,通过伤口或表皮直接侵入植株幼茎、根部,还可通过雨水、流水、农具、带菌堆肥传播为害。低温高湿有利于立枯病流行。

2.3 防治方法

立枯病与猝倒病发病条件、发病时期大体一致,防治方法也相同。但除使用药剂外,还应在育苗时保证苗床土壤疏松,装床土时不要将床土踩得太实,间苗后要适当松土,必要时还可撒施草木灰,从而减轻立枯病为害。

3 烂根

3.1 症状

栏根又称沤根,主要是苗期受害,先在根部发病,然后影响全株。发病初期仅根部呈浅锈色,地上部茎无异常症状,至根部渍烂时,叶片变黄萎蔫,随后枯死。

3.2 发病原因

烂根不是受病原物侵染引起的病害,而是由于土壤温度低、水分大引起的生理性病害。早春低温年份,特别是受寒流袭击的阴冷、风雨天气,苗床不能通风换气,床内温度低、湿度大,幼苗生长衰弱时,容易烂根。

3.3 防治方法

防止烂根要提高育苗技术水平,必要时可人工补光、加火升温,中耕放墒撒细干土、草木灰等吸潮降温。

4 病毒病

4.1 症状

病毒病是三樱椒的主要病害,严重影响三樱椒的产量和质量。一般6月中旬开始发病,并逐渐加重,7月上旬到8月上旬达到高峰,以后趋于缓和。在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调查发现,一般田染病30%~50%,严重田达80%~90%,甚至可100%染病。病毒病的症状是茎细丛生、叶小、花斑、皱缩、僵果。从茎枝看,感染病毒病植株节间缩短,明显矮化,分生许多细枝,与泡桐丛枝病有相似之处。从花果看,感染病毒病植株的叶片变窄,叶色变淡,叶面有黄绿相间的花斑,皱缩,心叶常扭曲畸形,一般不落叶,只有病情严重时下部叶片才黄化脱落。从叶片看,感病植株花小,易脱落。病果膨大很慢,形成小僵果。

4.2 侵染循环

主要病原为黄瓜花叶病毒和烟草花叶病毒,还有马铃薯X病毒及马铃薯Y病毒等,在田间多为复合侵染,主要传播途径与媒介是蚜虫,病株与健株之间也可接触传染。

4.3 防治方法

增施磷钾肥,适当降低种植密度,保证大田通风良好,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大田发病初期,3%的高锰酸钾溶液、5%的菌毒清300倍液、20%病毒A可湿性粉剂400倍液、1.5%植病灵乳剂800倍液均有一定防治效果。此外,还应坚持消灭蚜虫,防止病毒病传播。

5 疫病

5.1 症状

可发生于各个部位,但以果实发病最为严重,无论果大果小均可发病。发病初期果面着生水渍状圆斑,随后逐渐扩大,遍及整个果实,病部稍凹陷,呈黄褐色至暗褐色。高温时,病部发生茂密的白色棉絮状物,内部果肉变黑腐烂,病斑扩展到果面1/2时,果实易脱落。病果无论脱落与否,遇潮后都会在病斑表面长满白霉,最后干缩为黑色僵果,已被病菌侵染而未显示症状的果实采收后也会很快腐烂。

5.2 侵染循环

辣椒疫病的病原是辣椒疫霉菌。病菌以卵孢子或厚垣孢子在土壤中的病残组织内越冬,次年经雨水溅到果实上,萌发长出芽管,芽管与寄主表面接触时产生附着器,从附着器底部产生侵入丝,直接穿透表皮侵入寄生,后在病斑上产生孢子囊,孢子囊或由其萌发形成的游动孢子通过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

5.3 防治方法

应加强栽培管理,结合药剂保护,双管齐下,同时并重。降雨或浇水前施用80%的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800倍液或90%疫霜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叶面喷洒。7~10 d后可再喷1次,药剂交替使用。

6 炭疽病

炭疽病是三樱椒生产中为害最大的病害,感病较轻时减产,降低品质;病害严重时全田绝收。炭疽病根据病原菌与症状不同,可分为黑色炭疽病、黑点炭疽病与红色炭疽病,在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造成为害的主要是黑色炭疽病。

6.1 症状

炭疽病主要为害果实、叶片、熟果。感病后叶片上有绿色水渍状病斑,扩大后为褐色不规则状,中央呈灰白色,上面密生黑色小点,易脱落。果实感病后表面也产生水渍状病斑,后扩大成圆形或不规则形,凹陷,具有同心轮纹,呈灰色或灰褐色,斑上生长很多黑色小点,干燥后病果皱缩,病斑牛皮纸状,易破裂,多雨时腐烂易脱落。病部也经常被其他腐生菌寄生,病果易产生软腐或黑色霉状物。

6.2 侵染循环

黑色炭疽病的病原为黑刺盘孢菌,属真菌类。病菌的分生孢子可附于种子越冬,也可以分生孢子或菌丝体在病残体上或土壤表面越冬,成为下年的初侵染来源。种子可以远距离传播;近距离传播主要是雨水或昆虫在病株或健株上重复传染。炭疽病不能从表皮直接穿透侵入,多从寄主的伤口侵入。在高温情况下发病严重,发病最适宜的温度为27 ℃左右,孢子萌发要求相对湿度95%以上,所以高温阴雨天气病重。重施氮肥、密度过大、通风不良会加重炭疽病的发生流行。

6.3 防治方法

1)实行3年以上轮作。2)增施磷、钾肥,加强田间管理。3)1%的硫酸铜浸种5 min可杀灭种子上的细菌。4)大田结果期每7~10 d可喷洒1次1∶1∶160波尔多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75%百菌清600倍液或65%代森锌600倍液或65%福美锌均为600倍液。

7 疮痴病

7.1 症状

主要为害茎、叶,有时为害果实。叶片发病初期为水渍状黄绿色小斑点,病斑直径一般1~2 mm,后呈不规则形,边缘隆起暗褐色,中间下凹淡褐色,表面有粗糙的疮痂状病斑。受害叶的叶缘、叶尖会变黄,随后干枯脱落,若病斑沿叶脉发生,则叶变为畸形。茎上病斑为木栓化隆起,呈纵裂条状疮痂。果上病斑初期隆起小黑点,后变为隆起的圆形或长圆形黑色疮痴,潮湿时疮痂中间有菌液流出。

7.2 侵染循环

疮痴病为一种细菌性病害,病菌附着在种子表面或随病残体遗留在田间越冬,通过雨溅、刮风、昆虫等传播到叶、茎、果上。病菌接触到植株后,从气孔或伤口侵入为害,在细胞间隙繁殖,致表皮组织增厚形成疮痂状,多雨潮湿易发病。

7.3 防治方法

选用77%可杀得可濕性粉剂800倍液,农用链霉素4 000倍液进行茎叶喷雾,7~10 d施用1次,连续4~5次。

(责任编辑:赵中正)

猜你喜欢

炭疽病侵染病斑
枯萎镰刀病菌侵染西瓜幼苗的过程特征
草莓育苗炭疽病防治关键因子研究
AM真菌对甘草侵染及生长的影响
引种滨梅菌根侵染特性研究
不同丛枝菌根真菌对小麦幼苗侵染及生物产量的影响
套袋对柠檬果实外观品质的影响
Ophiognomonia castaneae协同板栗褐缘叶枯病病原菌致病作用的研究
轻松治愈花斑癣
轻松治癒花斑癣
云南河口地区香蕉炭疽病的发生危害动态研究初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