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的放养故事

2020-08-12阿米娜

现代家长 2020年6期
关键词:清华大学儿子家长

阿米娜

家里没有一本作文书,从来不报课外班,想看啥书看啥书,想玩儿啥玩儿啥……这样的孩子却考入清华大学,获得了美国名校全额奖学金直读博士的资格。是不是觉得有点不可思议?来看看这位妈妈的育儿经验——

故事一 四岁半脱盲

我儿子叫小A,生于1995年。我是个做事前习惯自己先做准备的人,孩子出生前,我就开始在市面上找育儿书,结果找到冯德全教授的《零岁方案》,如获至宝。

冯德全,中国著名早教专家。他主导的“零岁方案”是我国当代历时最长、影响较大、实验人数最多的早教工程。

冯德全沿用了巴甫洛夫的理念,认为一个孩子如果从三岁教育,就已经晚了三年。蒙台梭利也说,孩子出生后头三年的发展,重要性超过一生中的任何阶段。早教包括智力开发和优良性格培养两方面,早期經验获得的信息,会像血肉一样长在孩子的身体里,长期发挥作用。早教原则是让孩子快乐学习,就是说,有趣地玩就是有效地学。

孕期,我把随身听放在肚皮上给孩子播放莫扎特的音乐。孩子一岁半时,我们开始教他识字。孩子爸爸找来废挂历,用毛笔、墨汁在背面写大字,一张挂历写一个,每天将挂历举到孩子眼前读十分钟。到两岁,孩子会说话时,自己就能读出挂历上的大字了。

两岁半,他认识500多个字,《365夜儿歌》能全背下来(从他一岁半开始,我每天给他读,他能背但认不全里面的字)。四岁半,他认识1000多个汉字,能自己阅读浅显读物,基本达到了中国脱盲标准(农民1500字,城镇居民2000字)。

我们不教他拼音(拼音是拐棍,反而耽误事),不让他看绘本(图画会分散孩子对文字的注意力),直接从插图极少的正规书籍开始读。我喜欢郑渊洁,买了大量郑渊洁的童话,我读他也读。小学入学前,他已经看了十几本郑渊洁的童话。

之后,他进入了完全不受限的广泛阅读阶段,爱看啥看啥。我不要求他写读后感、读书笔记之类的东西,怕破坏他阅读的兴趣。读书就是读书,是最好玩的事儿。

还有一点,我家没有一本作文书,我不让孩子看任何作文书,只让他广泛地大量地阅读。

教子感悟:提早认字、自主阅读,学龄前即养成自主学习习惯,培养学习专注力。

故事二 爱打游戏不上补习班

小A的成长轨迹:某地级市某小学(四年级前)—郑州某小学(五六年级)—某民办名牌初中—郑州外国语学校。

他的义务教育阶段相对顺利,其间也有波折。

小学五年级他转学来郑,两地教材版本不同,一边是苏教版一边是人教版,语文差异很大;数学则比之前少学一章。他的考试成绩从年级第一一下子掉到班里中等偏下。这段时间,除了陪伴与安慰,还要信任孩子,相信他能调整过来。一年后,他的成绩回到班里前几名。

初二开了《几何》课,第一次考试他考了80多分。去开家长会时,我看他面色阴沉,就对他说:“亚历山大大帝写了一首诗,给大臣看,大臣说:‘陛下无所不能,陛下想写一首歪诗,果然写成了。你也无所不能,想考砸一次,果然考砸了。”我用玩笑为他减压。

整个初中,只要增加新课,头几个月,他都会晕,之后才慢慢找到门道。上高中时,周围大多数孩子都报了课外班,家长们更是疯狂沟通报班信息,相互传染焦虑情绪。学校天天考试,孩子的成绩略有下降,家长们就觉得天要塌了。

这些,我们陪孩子都扛过去了。我们不报任何班。我相信孩子,不打乱他的学习节奏,允许他有调整的过程,并悦纳他在这个过程中的低迷反复。既然一年有四季,树到了秋天都会落叶,我们干吗苛求孩子永远处在峰值和高点上?这不科学。

孩子不报班,课余干啥?让他玩,想玩啥玩啥,包括打游戏。

小学三年级时,他开始打游戏,我没管他。小学五年级,我在他床头发现一本他自己买的书《怎样戒除网瘾》(校门口书摊上的盗版书),偷笑了一阵子。既然他有自我管理意识,我就不叨叨了。他上初中时,我们去上海看世博会。看日本馆时,他告诉我,他对日本历史的了解来自于游戏。他上初中时,还对巴尔干半岛历史和局势有兴趣,自己做PPT海报,在学校搞了一场讲座。他说,这个知识也来源于一个游戏。上大学后,他依然玩游戏。大一,还一度打算努努力入选清华大学的电竞队,后来发现里面大神太多他打不过,才算作罢。

教子感悟:一、尊重孩子相信孩子,不打乱他的节奏,静待花开。二、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自主学习才是王道。三、不会玩,就不会学。

故事三 立志走进清华园

8岁,他第一次去清华大学玩,照了游客照,还在校园内的荷塘边捡了个小石子拿回家。当时,他对清华大学的印象是:大,好玩。这是埋种子。

高一,他所在的中学,每年都有四五十个学生被清华北大录取。我当然希望儿子也能有这样的机会,便自觉不自觉地寻找契机。因工作需要,我要采访一个保送清华大学的女生,她也是儿子在郑州外国语学校的学姐,我决定让儿子参与采访。那天晚上,我和女孩聊了两个钟头,意犹未尽,于是请她吃饭,并让儿子作陪,我们边吃边聊。为此,我还专门给儿子请了假。儿子的班主任很严厉,但我觉得我应该这样做。

采访结束,儿子和学姐成了朋友。一个看起来遥不可及的目标,就这样具化成了身边触手可及的人,而且这个人和自己熟悉,有交流有沟通,这很重要。

儿子有了目标后,迸发出了强劲动力。高二,他苦行僧一样疯狂地学习。他在校内文科成绩第一,顺利入选清华保送生面试,但因种种原因复试未过。但孩子没有放弃,最终通过高考考入清华。这个过程极其艰苦,险象环生,孩子也受了巨大挫伤,但最终得见彩虹。

苦难不是财富,对苦难的反省才是财富。通过奋斗,孩子变得更坚韧更强大,这就是成长。我给孩子开玩笑,有这么挫败的高三打底,你大学四年乃至读研,我都不会为你担心了。

教子感悟:一、埋种子;二、定志向、树目标、搭台阶;三、努力达成。

故事四 大学及早找到方向

小A对学术感兴趣。大二上学期,他与在美国名校读博的清华学姐长聊了一次,基本定下本科毕业去美国深造的方向。

从大二开始,小A的想法有从“被教育者”到“研究者”的转变,之后选定领域、深入阅读、了解前沿、发现问题、掌握方法、收集数据,最后实现“完整而独立”的研究。

小A学习主动性强,为了做研究,在大三专门上了一门以难度高著称的研究生课程。为训练英语写作能力,他直接将工作语言转换为英文,作业与论文都用英文写。

本科期间,他前后主导过多个清华大学资助的学生研究基金项目。大四参加全国专业年会,和比他年长五六岁的大学青年教师们同场PK并获奖。

因为大二就决定了要出国深造,小A在大三放弃保研,着手申请美国大学,先后获得四所著名大学的全额奖学金直读博士,两所顶尖大学的硕士邀请。最终,他选择了一所名校的直博。

如今,小A在美国读博二。时逢新冠疫情全球爆发,他在努力抗疫保护好自己的同时,身兼学生、老师双重职责。作为博二生,他要坚持学习研究;作为系里的助教,他要给本科生上课。他仍面临着人生巨大的挑战。

教子感悟:进大学后要尽快缩短迷茫期,早定志向,之后一步步向着目标努力。大一时,不少学生转到经管等就业后更易挣钱的专业,小A不跟风不从众,听从内心的召唤,包括后来他放弃保研,都是为了圆自己的学术梦。

故事五 三个关键词

在陪伴小A成长的过程中,我总结了三个关键词。

关键词一:尊重与平等

儿子两岁半时,我带他在姥姥家玩,我犯了错,他马上说:“你要给我道歉。”姥姥诧异地说:“这还了得!”我还是道了歉,因为这是我们约定好了的。他初中住校,和家长相处的时间少,我在接送的路上抓紧时间和他聊天,并尽量说得有营养有干货,天文地理、时事政治、历史文化、新書电影,完全像朋友一样无所不聊。

关键词二:支持体系

儿子有个性,独立,有思考能力,其实不为有些老师所喜。但我不会无原则地和老师站一起,也不会把家长会上老师的意见,不经消化一股脑地告诉孩子。在要求他尊重周边秩序的同时,我努力保全他独立思考的能力,保全他个性中的棱角和锋芒。

关键词三:共同成长

从儿子上小学起,我就带他一起买书。有次在书店,孩子羡慕地对我说:“啥时候我能像你一样不假思索地挑一堆书,就好了。”清华大学附近有个万圣书局,每次到北京,我必带他去,每人买一摞书,他要买的书开始比我的多了。

我觉得我们每个人一生都需要成长,包括家长。当孩子看见家长不断学习,用力地活着,这比任何说教都有说服力。

每次去北京,我还会拖着儿子去看展览。我们曾排6小时的队去故宫看《石渠宝笈》特展,因为里面展出的有《清明上河图》。下回再想看这张画,要再等30年。

旅行读书听讲座写东西,看电影看话剧听音乐,这些都是学习。初三、高三,儿子放松的办法是看电影,电影卡存一千送一千,我们一年看掉一张卡。

当你一直学习,把学习变得像呼吸一样,成了自然而然的事,孩子也会感到学习的快乐,并不断地学习。

还有一点,父母在教育孩子时要达成共识,遵循同一原则。我在家主导教育,孩子爸爸有时有异议,但从不公开唱反调,一直给予我充分的理解和支持。

纪伯伦有首诗对我的影响很深:“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他们通过你来到这个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你可以创造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达到的明天……”

没有比陪孩子成长更漫长也更有意义的事情了。我养育儿子,但不需要他回报我什么。我反而觉得,我的生命能变得如此丰饶和开阔,是缘于他。正如帕斯捷尔纳克所言:“感恩生命吧,你的赐予比索取多。”

教子感悟:尊重,包括尊重孩子情感的发育与成长、挫折与教训。当家长权威和平等理念发生冲突时,要甘于让家长权威后退。支持孩子时,要无惧旁人的议论和社会的评判(认为你不懂事,娇惯或纵容孩子),坚持做自己该做的事。其中最重要的一个认知是,要清楚孩子是独立的个体,绝不是家长的附属品。

还有,要懂得适时放手——这是父母和孩子美好的彼此成全。

(编者注:应本文主人公小A的要求,本刊对其本人名字和有关大学名称均进行了模糊化处理,敬请广大读者见谅。)

【编辑:杨子】

猜你喜欢

清华大学儿子家长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打儿子
家长错了
谁的儿子笨
你养的好儿子
家长请吃药Ⅱ
犯错误找家长
一道2009年清华大学自主招生数学试题的思考
清华大学的学生们在课余愉快地进行娱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