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空军敏捷作战概念形成及影响分析

2020-08-12王伟张洋

军事文摘 2020年8期
关键词:跨域敏捷性美国空军

王伟 张洋

2015年9月15日,敏捷作战概念由美国空军在《空军未来作战概念》中首次全面提出。敏捷作战概念的提出,在时间上紧接于2014年海军发布分布式作战概念之后、2016年陆军发布多域战作战概念之前。美国陆、海、空三军为何几乎同时高密度接连抛出创新作战概念?不难分析是顶层战略需求使然。

提出背景及发展历程

2012年以来,美军战略重心转向亚太地区,作战任务从反恐战争转向应对中俄大国竞争。2017年以来,特朗普政府明确提出“印太战略”,国防战略上要求“与中俄长期战略竞争”。在此期间,基于备战未来大国对抗,美军陆续发布第三次“抵消战略”、全球公域介入与机动联合概念、快速响应太空作战概念等一系列顶层需求与作战概念,指出要深化联合作战框架,通过推进国防科技、作战概念等领域创新,抵消潜在对手军事发展带来的威胁,以继续维持美军军事优势及全球霸主地位。

正是基于此,这一时期各军兵种密集发布各自作战概念,共同推动军种间联合作战及新型作战能力生成。也正是因此,分布式作战、敏捷作战、多域作战、马赛克战、全域作战等近年来接踵提出的新型作战概念,其中不乏内在的共通性,并且一经提出,便迅速打破军种界限,在美军中引起全面探讨和推进。

自敏捷作战概念提出以来,美国军方积极推动其发展应用。2015年9月,美国空军部长呼吁在2016财年预算中应充分考虑提高敏捷性作战的资金投入。2016年8月,美国空军参谋长进一步强调在预算日益紧缩的背景下,空军更应该强化作战敏捷性。近年来,美国空军高层频频指出空军需要通过作战敏捷性牵引航天、航空和网络电磁空间三域力量的联合运用。敏捷作战概念,作为美军联合作战框架下的空军顶层作战概念,已贯穿于美国空军近年来一系列规划指导与装备发展的思路中,成为美国空军军力发展的重要遵循。

概念内涵与能力构成

敏捷作战概念具体是指针对某一特定挑战,具备能够快速生成多种解决方案,并能够灵活调整运用的能力。该概念旨在回答:在2035年预期环境下,美国空军如何使用敏捷作战概念,提供快速响应且行之有效的“全球警戒、全球到达和全球力量”。

敏捷作战概念主要包括5个能力要素:灵活、快速、协调、平衡、融合。

其中,“灵活”关乎执行效能,“快速”关乎执行响应,“协调”关乎执行效率,“平衡”关乎执行成本,“融合”关乎力量架构。任一单项因素都不能独立创造敏捷性,但每个因素又都不可或缺。部分要素可能会在特定态势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只有五大要素同时出现并共同发挥效力才能形成整体的敏捷性。

战略指导性

《空军未来作战概念》指出,为全面实现作战敏捷性,2035年美空军的核心使命任务将由当前的“空天优势、全球一体化情报监视与侦察、快速全球机动、全球打击、指挥与控制”,调整为“多域指挥与控制、适应性领域控制、全球一体化情报监视与侦察、快速全球机动、全球精确打击”。

敏捷作战概念的提出,赋予了2035年美国空军核心使命任务新的内涵。美国空军使命任务的最初定位,是在1947年美国空军独立成军时,由杜鲁门总统确定的“空中优势、空中侦察、空中机动、战略空军、空防协同”5项核心内容。这5项使命任务延续至今,本质上未发生改变,但在执行方式上,基于作战需求的调整与技术发展的推进,进行了两次调整,不断朝着“更快、更高和更远”的目标前进。

第一,对比当前任务与2035年任务,空军核心使命任务最大的变化就是美国空军将“指挥与控制”任务由第5位前移至第1位,并改称“多域指挥与控制”,充分体现了“多域指挥与控制”在空军未来作战任务中的重要作用。

“多域指挥与控制”是指依托可快速部署和重组的多域作战行动中心来实施空、天、网域联合指挥与控制。在作战层面,美国空军将在多域作战行动中心的组织下开展动态指挥与控制,以取代当前的空军作战中心,通过有效调动飞机、卫星、网络、地面编队、定向能武器等各类装备资源,从而革新航空、航天和网络电磁空间领域的战场管理指挥、控制和通信体制,实现精确、有效地跨域协同作战,实现空军全谱作战指挥与控制能力。

第二,对比当前任务与2035年任务,“适应性领域控制”任务强调将“空天优势”的任务内涵拓展到航空、航天和网络电磁空间,更加突出了跨域及全域作战优势。

“适应性领域控制”是指依托动态的指挥控制和平衡的能力,在空、天、网域运用性能优化的编组和各种比例的有人与无人平台,实施一体化作战行动,实现超越对手的各领域主宰能力。在作战层面,美国空军将航空、航天和网络电磁空间领域的作战力量进行有效一体化,形成行之有效的团队,从而实现一体化跨域作战能力。在2035年,美国空军提出重点强化航天任务能力,实现防御型空天控制作战,提升空天态势感知能力。在网络电磁空间领域,要具备遂行网络电磁空间攻防战,以及协助其他军种、部门和情报机构遂行相关网络战行动的能力。

第三,对比当前任务与2035年任务,“全球一体化情报监视与侦察”任务更加强调跨越协同和一体化的情报监视与侦察能力的融合。

“全球一体化情报监视与侦察”是指通过跨域协同和一体化,在各种对抗环境下全领域实施侦察监视,为作战提供支持。在作战层面,美国空军情报监视与侦察的核心任务是提高决策层的高级决策速度,确保行动自由、保持威慑力、消除危机和打赢战争。为此,要发展近实时、高安全、高精度、抗干扰、强连通的情报监视与侦察系统。

敏捷作戰5项能力要素的具体含义

敏捷作战概念内涵

第四,对比当前任务与2035年任务,“快速全球机动”任务将由航空空间进一步拓展到航天和网络电磁空间领域。

“快速全球机动”是指依托有效、快速响应、精确的全球机动加强全球警戒、全球到达和全球力量,运用更即时的解决方案提供跨域的端到端支援。在作战层面,主要是提供高效、快速响应和精确的快速全球机动力量,能够更好地遂行力量投送;借助技术手段、加强与民用机构等合作,进一步提高空中加油机、运输机在未来反介入/区域拒止环境下的生存能力和投放能力,以更好地支持作战行动。

第五,对比当前任务与2035年任务,“全球精确打击”任务不仅要求要够得着,还得打得准,更加突出打击效果。

“全球精确打击”是指依托空、天、网域一体化,实现时间精准、同步、可评估和可升级的精确打击,实现打击手段与效果的多样化。在作战层面,强调要提升协调多兵种和多国联盟部队的能力,将本土和全球部署的精确打击武器装备连为一体来实施多域全球精确打击;重点是提升空军动能/非动能、杀伤/非杀伤、直接/间接、持久/可逆效果和快速精确目标打击能力;借助平衡的综合资源、优化的团队、高效的情报监视与侦察和指挥控制等力量,在最佳时机、以最佳数量实现最佳效果。

《空军未来作战概念》指出:美国空军应充分运用作战敏捷性这一核心思想,不断促使美国空军航空、航天和网络空间行动一体化,从而有效遂行2035年五大核心任务。2035年前,美国空军将以实现作战敏捷性为指导,通过权衡战役层面的灵活、快速、协调、平衡和融合来驾驭作战敏捷性,把优势的决策速度与动态的指挥控制组合起来,利用效能优化的力量组合,有效执行一体化多域作战行动,不断促使作战能力向更强、更高、更快、更准的方向发展。

实现途径

针对如何才能充分运用作战敏捷性,以更有效地履行五大核心任务,《空军未来作战概念》以作战敏捷性为指导原则,对比现状差距,提出了美国空军在2035年预期战略与发展环境下的作战运用与发展需求,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19条发展措施建议及实现途径。

围绕提高灵活性,建议:一是提升多样化组合能力,确保在未来高对抗和许可环境等全谱作战环境下,能够更好地遂行从航空到航天再到网络电磁空间的跨域联合行动;二是应装备一大批具有现代化水平的多样化武器、发射器和投放系统,且能有效提供致命和非致命打击手段,不断从敏捷精确打击向包括核能力在内的大规模效果拓展;三是建议培养领导与空军人员之间的互信关系,以促进在动态变化的未来战场空间实现集中控制和分散实施。

围绕提高快速性,建议:一是发展新概念和新能力,以快速应对不断发展的技术和不断增加的反介入/区域拒止威胁,包括在敌方调整其防御手段时,能采用跨域一体化方法和系统快速改进手段予以解决;二是建议构建一支综合均衡的航空、航天和网络电磁空间力量,将先进的系统、平台、武器弹药有机结合起来,以自适应应对强敌或弱势敌人的装备系统,加速作战反应速度,确保行动自由。

围绕提高协调性,建议:一是组建一体化多域作战中心,为航空、航天、网络电磁空间领域的主要权威指挥部提供服务,并利用先进数据、模拟、仿真和信息技术等手段,减少人力资源,以更好地指导多领域行动;二是组建一个更加透明的网络体系,将所有的传感器、自主化系统、信息节点/链路、人为认知等有机整合起来,形成一个安全、可靠、灵活的高性能全球信息体系结构,防止联接中断,确保用户与其他作战人员能够有效协同,提供区域态势感知;三是在空军人-机系统一体化协作发展方面,不断改进交互界面、兼容性和适应性,提高空军任务效能;四是空军要与各级自主系统联合协作起来,以提高在大规模行动中的执行力,包括数据的处理、开发、分发,预判分析和行动程序的开发和试验,独立系统的运行和编队等。

围绕提高平衡性,建议:一是采用分散部署、预警、主动防御和被动防御、快速修复等手段,以及通过可部署的制造能力等手段进一步精简后勤保障,从而强化小型基地和弹性基地的前沿存在能力;二是在系统和能力开发方面,建议采用模块化或开放式结构设计,以确保其能够快速适应或升级,同时还要与空军各大系统、联合系统及其他军种或跨国合作伙伴的装备系统实現互操作;三是建议构建一个平衡的空军人员技能体系,通过良好的多样化选拔机制、培养机制和岗位设置,进一步促进人员熟练掌握多领域一体化方法、重要任务区域、作战设计、全谱作战和高端技术的能力。

围绕提高融合性,建议:一是全面整合信息系统,确保来自各种涉密或非密资源、传感器、知识库、自主化处理系统、开发系统和分发系统的数据能够有机融合;二是建议解除不必要的保密制约和限制,确保能与其他军种、美国政府机构、盟国、合作伙伴实现近实时的信息共享。

美国常规快速全球打击作战示意图

综上,敏捷作战概念的提出不是对单一层面能力需求的牵引,而是关乎到未来作战指导思想、兵力运用方式、军力发展策略、技术发展方向、人力培训重点等美空军未来发展的总体部署与走向。其具体实现举措,虽分散于各领域之中,但一经基于体系搭建实现后,将可能发挥巨大的联动影响,我们必须给予高度关注与防范。

对美国空军建设影响

敏捷作战概念是基于大国对抗背景和联合作战需求框架提出的具有军种特色的创新作战概念,具有时代特色和重要转折意义,标志着美国空军的发展将进一步向着更广域空间、更主动自由、更猝不及防等方向发展,在其影响下,美国空军的能力部署及发展重点都将发生变化与调整。

。到2035年,跨域作战的含义将是空、天和网空力量全面一体化的协同。届时,航天装备将以较高可靠性遂行太空控制、通信、定位等任务,网空力量将会无缝衔接地融入到全球精确打击行动中,为决策者提供更加灵活的打击方案,其协同效果远大于各力量的贡献之和,成为未来作战能力提升的重要前提与保证。作战敏捷性顶层概念的提出,摆脱了现有作战概念领域性分割对作战能力建设的束缚,将牵引空军一体化多域作战能力建设更趋深入。

空军空、天、网、电等多域行动一体化后面临的最大问题将是多域指挥协同与决策。对此,美国空军特别调整了其2035年五大核心使命任务的内容与排序优先级,未来,推进多域指挥与控制能力发展必将成为美国空军力量建设的重点。随着多域作战中心及相应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从飞机到卫星,再到网络、地面编队和定向能武器,都将加以综合运用,美空军正朝着具备全谱行动指挥与控制能力的目标大踏步前进。

《空军未来作战概念》以多域一体化能力建设与运用构想为引导,将激发装备及技术创新。如其中提到要借助人-系统一体化技术的发展来进一步提高人机一体化效能,利用群源式技术将大数据程序和人类认知能力有效结合,发展尖端加密技术以确保通信和数据传输安全,发展自主化系统和强大的互联互通技术降低人员任务负荷等。这些技术的发展方向与储备将成为美空军实现敏捷作战能力的重大驱动。

责任编辑:葛  妍

猜你喜欢

跨域敏捷性美国空军
为群众办实事,崂山区打出“跨域通办”组合拳
G-SRv6 Policy在跨域端到端组网中的应用
美空军招募取消身高限制
组织敏捷性研究述评及展望
驻阿美国空军士兵手持加装多种光学瞄具的M4A1卡宾枪
波音和美国空军已就KC-46加油机达成协议
实现跨域的最佳方案CSST
借助选择性注意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
基于云服务的文件跨域上传的研究与实践
供应物流协同与供应链敏捷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