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议论文结尾写作例谈
2020-08-12陈晓萍
摘要:在高中议论文写作中,一个优秀的结尾有诸多好处。但在学生写作的实践中,结尾段的写作经常出现各种问题,如缺乏收束、机械重复、旁逸斜出、空洞乏力等。由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可以通过前分后总、由表及里、运用名言等方法,使结尾段呈现得更缜密、更深刻、更丰富。
关键词:高中议论文;结尾段写作;误区;建议
在高中议论文写作中,一个好的结尾可以有很多好处:可以卒章显志、画龙点睛;可以通过语言的打磨精雕、呈现“凤尾”;更可以理清观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打通从分到总、由表及里、从具体到抽象的思路,将观点说得深刻,让立意显得高远。
但在许多学生的习作中,其结尾不仅没有上述作用,反而经常出现问题。下面以学生习作为例,先说说议论文结尾处常见的问题。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承载着国家的昨天和明天,只有让文化的传承和共享相得益彰,才能真正地释放出中国文化的活力。
材料二:
“兰州拉面”有200多年歷史,传承自河南有着厨艺高手的中医世家。熬一锅牛肉汤需要20多种中草药。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养生之道,也融合在一碗面汤里。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这碗拉面帮助甘肃、青海的许多百姓走出大山,摆脱贫困,融入城市。许多城市的大街小巷,总能看到“兰州拉面”“青海拉面”之类的招牌。拉面成了老百姓改变命运的“聚宝盆”。
改革开放40年,人们对美好生活有了更加丰富的需求。下馆子更加讲究,哪怕一碗面也要吃得“有情怀、有情调”。可多数兰州拉面馆仍为家庭作坊。一个炉子,几张桌子,简易的招牌,卫生条件急需改善。这种状况,显然难以适应人们对餐饮品质提升的需求。这碗“脱贫面”还能吃多久?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就中华文化的传承、共享与发展问题,谈一谈你的理解和看法。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误区一:结尾只顾论证,缺乏收束。
示例:
纵观历史,很容易发现,文化传统随时代变迁的案例并不少见。例如,贴春联的年俗本不存在,而是由桃符逐渐转化而来;如今市面上五花八门的“福”字也是由古时的年画逐渐发展;铜锈因为没有铜箔而在新时代改用金箔等等。如此种种无一不告诉我们:兰州拉面馆改变自古以来相对脏乱的环境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与文化存续的必然要求。与其不为所动,等待时代改变文化,不如主动出击,让传承传统与顺应时代有机结合,不只在时代的潮流下保护传统,更在时代的滋润下将文化发扬光大。(《要传承传统,更要顺应时代》)
从例文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个结尾段篇幅有200余字,写在作文答卷上应该是很长的一段,显得不够简洁有力;仔细一读,学生在结尾段还提了新观点“历史中有很多文化传统都随时代发生了变迁”,并且举出了“春联”、“福”字、“铜锈”这三个例子,由此谈到兰州拉面的文化传统,也要发生变迁。这里且不论这一段论据与材料事件的同质性、契合度,只提出:结尾段不适合出现新的分论点、不应该有新的事实论证,否则的话是将结尾段当论证段处理,那么则像是没有结尾,文章成了残篇。这种论证到底、缺乏收束的现象会导致文章结构不完整,应当引起注意。
误区二:结尾机械重复,味同嚼蜡。
示例:
综上所述,不管是兰州拉面还是中华文化,首先要做好传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其次要做好共享,全方位打开思路;最后要谋求发展,不断创新。只有这样,兰州拉面与中华文化才能焕发生机。(《传承、共享、发展》)
从这个结尾段来看,这篇文章的立意应当没有太大的偏差——抓住了兰州拉面与中华文化,论证了传承、共享与发展。但“首先要做好传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其次要做好共享,全方位打开思路;最后要谋求发展,不断创新”是全文的三个分论点,结尾段除了把全文分论点句重复一遍之外,基本没有别的内容,不免显得啰嗦,把一个本该体现创造力的段落处理得毫无诚意,不免可惜。
误区三:结尾旁逸斜出,狗尾续貂。
示例:
历史与文化是古人留给我们的礼物,前者可鉴世,后者可润心。传承好历史,民族就有了根,传承好文化,民族就有了魂。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一定要牢记使命,让文化之花开遍神州。(《让文化在新时代下扎根》)
这篇习作正文部分论述了兰州拉面的历史,讲了兰州拉面是如何传承中医精髓、如何走向全国,同时谈到中华文化也应传承共享,以求发展。可惜“紧扣材料”的意识到了结尾段忽然消失,大谈“历史”“文化”的作用和意义,弃“兰州拉面”这一素材于不顾,更丢下了关键词“传承”“共享”和“发展”,实在是思路上的旁逸斜出。
误区四:万能结尾,空洞乏力。
示例:
脚踏实地,仰望星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不负使命,砥砺前行,为兰州拉面的复兴、为中华文化的复兴尽一份力!(《拉面与文化的发展》)
有部分学生不管写什么材料、什么话题的作文,结尾总是一样的几句话,再把题目关键词如“兰州拉面”“中华文化”等替换进去。这样的结尾,对于全文内容来说,起不到总结提炼的作用,也起不到升华主题的效果。对于行文情感来说,表面上看是振奋人心的呼吁,其实是空洞无力的套语,跟我们期待的积聚力量、喷薄情感的结尾有很大差距。
鉴于议论文结尾的写作对于全文来说至关重要,而学生在写作中又经常遇到问题,现分别从内容、思维、语言的角度出发,讨论高中议论文结尾的写作可以尝试的方式。
建议一:前分后总,理清联系
从内容上来说,考场议论文一般包含二到四个分论点,一般情况下这几个论点之间要有一定的联系,使之形成有机的整体,但在论证的段落中,由于说理要有针对性地展开,往往不一定能够将观点之间的联系梳理挑明,因此这一工作,可以让结尾段来完成。这跟机械重复分论点句有很大的差别。如一篇习作的分论点句与结尾段分别是:
传承是弘扬文化的前提。
共享是弘扬文化的必要条件。
发展是弘扬文化的根本要求。
传承、共享、发展,环环相扣,缺一不可。传承使文化存活,共享使文化为人所知,发展使文化为人接受。三者兼顾,文化的活力才能焕发,国家才会是发展与创新的结合体!(《兼顾传承、共享、发展,释放文化活力》)
在这个示例中,前面三个分论段各自阐释了一个关键词,结尾则对这三个观点进行了总说,并且将它们与“文化”的关系阐释清楚,使得整篇文章的说理逻辑形成一個整体,也显示出学生说理思维的全面与缜密,增强了议论的说服力。
建议二:由表及里,彰显深度
从逻辑思维上来说,在事件类、漫画类、语言类等材料作文的写作中,由于材料规定了写作的语境,所以一般首先选择对材料进行解读阐释,然后才做由此及彼的类比联想,最后上升到对社会现象的总括、对人生哲理的提炼。而结尾段如果能够由表及里,将从材料到现实的转化、从表面事件到现象本质的转化加以点明,可以更集中地显示作文内容的梯度和作者思维的深刻,使整个思路呈现逐步深入、大开大阖之势。如:
不光是兰州拉面,其他的中华传统美食和传统文化项目,都应该被我们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传承其配方、共享其优势、才能发展其生命、进而享有其发展。这才是我们中华文化应有的姿态,这才是我们炎黄子孙面对文化遗产该有的态度。(《面条跟上时代,文化更具姿态》)
这个示例不仅总结了前文观点、理清了观点间的联系,还点明了从兰州拉面到其他美食乃至其他文化项目的类比逻辑,从材料所给的事件出发,挖掘了事件的本质,显现了思维的纵深力量,可谓一个有亮点、能加分的结尾。
建议三:运用名言,生发力量
从表达上来说,名言在议论文写作中是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当,有警醒人心、言简意丰、增强说服力的效果;运用不当,则有堆砌典故、拼凑字数、暴露思路不清晰的危险。在结尾这样一个内容上需要呼吁、情感上需要升华的段落,合理地运用名言,可以给全文增色。如:
托尔斯泰说:“正确的道路是这样,吸取你的前辈所做的一切,然后再往前走。”不管是对兰州拉面还是对中华文化来说,也都是如此,只有以选择性的传承为基础,以开放性的共享为双翼,以持续性的发展为驱动,才可长久地走下去。(《从拉面到文化,从传承到发展》)
在这个示例中,作者用了一句较为恰当的名言作总结,显示出素材的丰富;结合材料的内容,对名言进行阐释,如把名言中“吸取你的长辈所做的一切”这一绝对化的表达,重新阐释成“以选择性的传承为基础”,更合理、更贴切,同时直观而又意义深远;加上名人名言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感召力,整个结尾显得言之有物、情感充沛。
总而言之,议论文写作,审题立意、篇章结构、论证说理、语言打磨,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用心斟酌。从内容、思维、素材及语言上打磨好结尾段,可有卒章显志、言精意远之功。
作者简介:陈晓萍(1988—),女,广东省广州市第二中学语文教师,主研方向为高中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