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变形教活《诫子书》

2020-08-12刘小华

语文教学之友 2020年8期
关键词:子书诸葛亮句式

摘要:《诫子书》是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一封充满智慧之语的家书。文句对仗工整,简练谨严,诫得智慧,说得理性,情真意切。教师在在教学中应立足文本,反复变形,让课堂教学充满浓浓的“语文味”。

关键词:《诫子书》;变形;教学

《诫子书》是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一封充满智慧之语的家书。文句对仗工整,简练谨严,诫得智慧,说得理性,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书中,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为了让学生深刻领悟文章字字珠玑、句句哲理、对仗工稳、情真意切的特点,在教学中,笔者突破传统文言文教學方式,立足文本,反复变形,调动学生主动参与,使整堂课有了浓浓的“语文味”。

一、字词变形,巧辨趣解

文言文的字词教学是文言文教学的基础,有别于传统的注音释词,笔者利用词源变形,从标题中的“诫”字入手,从词源的角度引入“诫”的造字,让学生自主观察,结合字形结构来说文解字,进而明了“诫”的意思。诫,从字形上来看,左边是“言”形,指用口说话,右边“戒”从戈从手,意思是手里拿着一把兵器,用来警惕他人,这就是古代的“诫”,有告诫之意。笔者顺势提出问题:“初读课文,请你找一找诸葛亮想要告诫儿子什么?怎样告诫的?在什么背景下告诫儿子的?”进而引导学生体会为什么本文会流传至今。

为了更好地掌握字词,笔者再让学生说说其最容易读错、写错的字词,经学生自查发现有几组形近字容易写错:“躁与燥”“遂与逐”“励”与“厉”。学生通过字形比较掌握这些形近字之间的微妙差异。比如,“躁”是形声字,从足,引申为在急躁的时候直跺脚,跟心理情绪波动有关;而“燥”,从火,延伸为缺水分导致的干燥,跟天气干热有关。通过辨识字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文章字词的理解,为后文的字词品味作铺垫。

二、句子变形,把握特质

《诫子书》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其能够将告诫内容与特殊的言语表达巧妙结合。因此,朗读、品味语言特质是教学的重点。在这一环节中,笔者以问题“诸葛亮对儿子告诫了什么”为抓手,引导学生从文本里找出如下关键句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学须静也,才须学也。”“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然后让学生观察品读,这些句式有什么共同点。学生在诵读、翻译、合作讨论中,从句式对称、正反等角度悟出句式结构的对仗之美,节奏的音韵之美,句子的哲理之美等特点。

为了让学生更好体会到本文“简练谨严”背后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之情,笔者将双重否定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缩简变形为“淡泊明志,宁静志远”,让学生体会“非……无以……”这个双重否定句所表现出来的殷殷教诲之情。为了强化这种句式表情达意的效果,笔者还让学生结合课文及生活实践,以“非……无以……”造句。有的学生说“非静无以修身,非俭无以养德”,有的学生说“非刻苦无以成芳名”,还有的学生说“非读无以广见识”。该训练环节有利于学生对句式的掌握,有利于情感的揣摩,既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使学生体悟到诸葛亮对儿子的谆谆告诫、殷殷教诲之情,可谓一举多得。

最后,在删减环节中笔者引导学生从上述关键词中提炼警语,学生提炼出“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学以广才,志以成学”“年与时驰,意与日去”“慢不励精,躁不治性”等多个警语。有学生甚至很机灵地把全文变成警语:“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学须静也,才须学也。学以广才,志以成学。慢不励精,躁不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通过这一环节的学习使学生体会到文章语言的简练精辟之美,字字珠肌,句句哲理,同时也感受到句式整齐中有变化,谨严中见活泼的特点,本来刻板的告诫也因文本的言语形式变得言辞恳切又情深意长,使学生更加理解诸葛亮书信背后的微言大义与良苦用心。

三、结构变形,抵达主旨

诸葛亮告诫儿子的话语较多,哪句才是诸葛亮的真正“诫”点呢?为了让学生快速提炼,笔者还把原本一段的原文变形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第二层: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第三层: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第四层: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通过变形学生发现第一层作者真正要告诫儿子的是“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第二层作者是从反面来告诫儿子一定要“静”;第三层是围绕“学须静也”来说的;第四层是从反面来说不“静”的恶果。这种结构变形,既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又认清作者写这封家书最想告诫儿子的是什么,有助于学生体悟“静”的重要性。

四、穿插变形,体味苦心

以往很多背景资料的引入,都放在讲课之前,美其名曰“便于学生理解”。殊不知,只有在学生疑惑处、困难处及时引材搭桥,学生才会有探究思考的乐趣,才会有拨云见日之效。

为了更好地理解与感受诸葛亮对儿子谆谆告诫的苦心,笔者在层次变形环节后还适时链接背景材料让学生悟读:“建兴十二年,亮出武功,与瑾书曰: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学生自行诵读翻译后,明白了这是诸葛亮54岁出征之前将8岁的儿子诸葛瞻托付给哥哥诸葛瑾的一封书信。儿子年幼聪慧,“嫌其早成”,担心“小时了了,大未必佳”,不能成为国之重器,因此,谆谆教诲其“静”。那么,诸葛瞻后来如何了呢?据史料记载:“六年冬,魏征西将军邓艾伐蜀,自阴平由景谷道旁入。瞻督诸军至涪停住,前锋破,退还,住绵竹。艾遣书诱瞻曰:‘若降者必表为琅琊王。瞻怒,斩艾使。遂战,大败,临阵死,时年三十七岁。瞻长子尚,与瞻俱没。”此文大致意思是:诸葛亮去世之后,魏国邓艾出袭阴平,诸葛瞻率军抵抗, 后退守今天的绵竹。邓艾派人来劝降,意欲封诸葛瞻为琅琊王,被诸葛瞻大骂,并斩杀使者,与诸葛尚率军抵抗,后英勇牺牲。

恰当引入背景资料,使学生对文章有更深的理解,对诸葛亮的家书有了更深层的认识。这样,清晰了课文的思路,明确了家书的重点,更明确了诸葛亮的苦心。

五、立足文本,开放生情

每位学生学习《诫子书》都会有不同的感受与体验,如何让学生立于文、悟于心、发于情,结合实际说出自己的感受与体验是一件很难的事。在这一环节,笔者立足文本,设置了一个开放型问题让学生表真情说实感:“你最受用的一个字或词是什么?结合生活体验谈谈你的感受和启发。”以下是教学的一个片段:

生:“俭”,希望儿子勤俭、节俭,用来提升自己的品德。

师:同学们,古人关于“俭”有哪些名言呢?

生:李商隐说:“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生:修身以寡欲为要,行已以恭俭为先。

师:节俭让我们少一份虚荣,多一份从容,少一份贪欲,多一份理智与自律,也多一份更高级的自由。

生: “志”,志向是我们的航向标,有志者才能抵制淫慢,拒绝险躁。到老了才不会后悔。

师:联系后面内容阐述自己的观点,逻辑要缜密。能想到一些关于志向的诗句吗?

生:《论语·子罕》:“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生:有志者事竟成。

生:“学”,惟有学习能让我们有所成就,能让我们安静。

生:学习也不能让我静,因为我会想手机里的游戏。(众生笑。)

师:所以这是险躁的表现之一,担心以后“悲守穷庐”啊。

生:“静”,我觉得“静”是诸葛亮最想告诉儿子的。他希望儿子内心宁静,修炼自己,成为君子,只有宁静了才能淡泊明志,才能致远。

生:宁静的人,往往能做到:“得意时不忘形,失意时不忘志。”

师:爱尔兰作家肖伯纳说:“人生有两出悲剧:一是万念俱灰,另一是踌躇满志。”可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也是“静”的表现。同学们有着丰富的积累,能结合实际谈谈吗?

生:在写作业的时候,我很难静下来,边写作业边看手机,容易分心。

生:比如老师讲课的时候,我会想起之前吵架的朋友,然后我就没法认真听课了,很难静下心来。

生:昨天,我爸妈吵架了,我今天一天心情都不好,没法静下心来学习。

师:是啊,同学们,当我們被那么多因素所影响的时候,大部分人很难做到心静。所以《诫子书》不仅是“诫子书”,也是“诫己书”啊。

学生围绕“俭”“志”“学”“静”等谈到具体的感受,结合自身的生活谈感悟,熏陶了情感,增强了体验。笔者引入相关的名言警句,及时点拔和提升学生的见解,激励学生不断丰富与完善自己的内心世界,深化了书信体的效果。

正由于教学《诫子书》过程中巧妙利用几次变形,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体悟到文章背后的微言大义,同时也体会到这封家书的文风特点,语言学习与情感价值观得到有机融合,使得教学有了浓浓的“语文味”。

作者简介:刘小华(1966—),男,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教育科学研究中心中学语文教研员,高级教师,广东省特级教师,主研方向为中学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子书诸葛亮句式
满文简单句式之陈述句
柳佳玮作品
诸葛亮喂鸡求学
“传承非遗——平湖钹子书”倡议书
诸葛亮没看过的书
诸葛亮隆中决策
《诫子书》解读
特殊句式
周子书:地下室里的设计革命
关心健康状况的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