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科技股为王 大国竞争中概股回归
2020-08-12刘泽浩
刘泽浩
当地时间6月10日(周三)在新冠疫情和席卷全美的抗议示威的阴霾下,美国股市再创奇迹,纳斯达克收盘首次突破一万点的大关,创出历史新高(不过周四又暴跌5.27%)。年初至本周三,纳斯达克指数累计上涨了10.93%,区间最大跌幅为30.11%,最大涨幅为45%。与之相对应的中国创业板指数涨幅虽不及纳指,但反弹力度强于上证和深证指数,本周站上2200点,自3月24日的最低点1817.55点反弹超20%,进入技术性牛市。
上半年中美演绎科技为王
从表一中可以看出两点:第一,市值前三名的最大涨跌幅均值与纳斯达克指数非常接近,由于纳斯达克指数计算是以公司市值所占整个市场总市值比重作为加权数值,所以市值越大,对指数影响越大。三家公司苹果、微软、亚马逊市值超万亿,苹果和亚马逊股价都已经创了新高,微软接近新高。市值紧随其后的是脸书和谷歌,美国3月份疫情爆发时,砸盘的是这五只股票,最近暴涨时,资金拉的也是这五只票。
表一:Nasdaq前20只科技股今年表现(截止本周三)
第二,涨幅最大的三家公司,特斯拉(+124%),英伟达(+54%)、亚马逊(+40%),都有事件刺激。特斯拉是因为国内工厂销售爆量,销售数据翻番不止,加上美国工厂提前复工,股价修复起来最快。英伟达和亚马逊则都是受益疫情,其中英伟达因为疫情,游戏和数据中心增速提高了3倍,一季度业绩也大幅超预期。亚马逊一季度业绩虽然下滑26%,但营收端增长了26%,把它当做国内疫情期间的电商股就很好理解了。
国内创业板也有类似特点,从所属行业分布不难看出市值前20的标的股基本都集中在电子信息和生物医药领域。个股表现上看,除了属于食品加工的温氏股份出现下跌外,其它19只个股均上涨,并且市值排名前三的三家企业股价都在今年创出了新高。其中“受益”于本次新冠疫情的医疗保健和生物制药企业股价涨幅靠前,龙头企业迈瑞医疗涨幅超50%,总市值与2019年相比暴涨超过1000亿。这除了是因为抗疫需求拉动像试剂盒、呼吸机、监护仪这类医疗器械订单的增长外,更代表着经过本轮疫情后消费者和整个社会对迈瑞所倡导的专业、高水平、平台化医疗服务越来越重视,这也说明未来像迈瑞医疗这类掌握核心技术和研发实力的科技类企业依然有巨大潜力。
中概股纷纷回A回港
上周(6月5日)网络巨头网易结束了在香港的公开招股,本周已经上市,去年阿里已回港上市。
表二:创业板市值前20今年表现(截止本周四)
网易此次港股IPO无疑给已经沉寂了一段时间的港股IPO市场注射了一剂强心针。可以预见网易的回归绝不是单一事件,相反将会掀起一波中概股回港二次上市的大潮,紧随网易步伐的内地电商巨头京东日前正式开始公开招股,此外,百度、携程、拼多多等热门中概股亦不断爆出拟在香港二次上市的消息,这验证了港交所总裁李小加在去年阿里巴巴在港上市时的感叹:“阿里都回来了,有理由相信那些漂泊在外的中概股也会回来。”
另一方面,国内最大的晶圆代工企业中芯国际于上月宣布将在科创版IPO,并将于本月19日上会,成功登陆科创板后,中芯国际将成为首家A+H同时上市的科创类红筹企业。至于中概股究竟是回港还是回A,成熟完善的制度和充足的流动性在传统意义上使港交所可能略胜一筹,对准备飘洋过海回国上市的中概股也更有吸引力,但随着上交所《关于红筹企业申报科创板发行上市有关事项的通知》的发布,科创板相关制度安排的包容性和适应性日趋完善,相信将会吸引更多的像中芯国际这类的科技红筹企业到科创板上市。
结语:中概股回归大势已经形成
中概股的回归既有主观因素也有被动的客观因素。主观因素是回港/回A上市可以让公司更加接近主要客户群和投资人,毕竟中概股公司的主要业务和收入来源都在国内。同时在美上市中概股普遍估值较低,二次上市有利于提升估值。更重要的是在当前中美脱钩的大背景下,在美上市的中概股企业正面临越来越不友好的市场环境,美国参议院日前刚刚通过《外国公司问责法案》中的一些条文直接针对中国,而早在5月中旬,美国总统特朗普甚至就公开扬言美国政府对实施打压中国在美企业的措施意愿强烈,这么来看,中概股的回归似乎也带有几分无奈和悲涼的色彩。
虽然在美国寻求与中国脱钩的大背景下,中概股在美受到的歧视和针对已经昭然若揭,但不可否认像瑞幸咖啡这样的造假丑闻在任何国家任何市场都是不可以被接受的。因此中概股回国绝不意味着可以为所欲为,逃避监管和惩罚。中国企业在不断走向国际化的进程中管理水平和可信度还需要继续提升。
当前中美关系面临巨大困难和挑战,与其他所有的领域一样,中美两国应努力寻求在金融市场监管领域开展对话与合作,双方的证券监管合作其实有先例可循,开展双方跨境监管合作可以更好规范两国资本市场和企业行为。当然这些良好的愿望不在当前美国当局者所考虑的范围,中概股不可避免有一波回归潮,这也将给A股港股带来巨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