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跨项和跨界运动员选材的思考
2020-08-12谷瑶
谷瑶
摘 要:多年专项选材是我国运动员选材的重要途径,但也有跨项和跨界选材现象的出现。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对相关的内容进行了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跨项和跨界选材是传统选材的补充,新兴项目应重视系统选材体制的建设,提高跨项和跨界选材的准确性及“早选材、早定项、早成才”可减少运动人才流失的观点,为我国跨项和跨界选材的准确性及成才率的提高,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跨项 跨界 选材 冬奥会 早期专项化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20)06(c)-0038-02
Consideration on the selection of cross-item and cross-border athletes in China
Gu Yao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Science,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Province, 210023)
Abstract: Special selection for many years is an important way of selecting athletes in our country, but there is also the phenomenon of cross-item, cross-border selection.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relevant contents by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and puts forward that cross-item, cross-border selection is the supplement of traditional selection. New project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construction of system selection system,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cross-item, cross-border selection and "early selection, early determination, early talent" can reduce the brain drain of sports, and provide new ideas for the accuracy of cross-item, cross-border selection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alent rate.
Key Words: Cross-item; Cross-border; Selection; Winter Olympics; Early specialization
1 我國运动员选材取得的成果与问题
1.1 我国运动选材取得的成果
我国近几届的奥运会成绩表明了我国运动员选材理论系统较为完善;学者们对运动选材的研究也在逐步加大,从近两年我国的发文量可以看出,跨项和跨界选材是当今该领域较“热”的研究话题,并在备战2020年冬奥会中运用了跨项和跨界选材。
跨项和跨界选材的目的在于,可使运动员转入新项目后能够更好地发挥竞技潜能,20世纪90年代最早关注到这一现象的王大卫称之为“转项成才”,并对此进行了专门性研究[1],经过长期研究发现青少年体校运动员转项训练的人数占总人数的59.7%、省专业队运动员转项人数占总人数的22.8%[2]。我国“跨项”选材已有较多的成功案例,如我国皮划艇奥运会冠军奚爱华曾是一名标枪运动员、家喻户晓的110m栏世界冠军刘翔曾是一名跳高运动员、连续2届奥运会跆拳道卫冕冠军陈中曾是一名篮球运动员等。据隗金水多年的统计与研究表明体育明星转项率为10%[3];李士建表明大类间转项、同项群转项获得奥运会奖牌的运动员占9.2%,转项率明显高于异项群间转项运动员。
1.2 我国现阶段运动选材存在的问题
1.2.1 “早选材、早定项、早成才”准确性不高
早选材、早定向、早成才是我国传统运动选材理论的重要思想,阐述了年龄较小的运动员早期进行专项训练可促使更早出成绩,如:2017年我国15岁跳水运动员昌雅尼,首次参加世锦赛获得女子双人三米板冠军;16岁游泳运动员李冰洁,2018年雅加达奥运会获得了1金3银的好成绩。但这只能说明将天才运动员进行早期专项化训练是正确的,更多的运动员早期专项化训练会对身体及心理产生负面影响,如:多年重复单一专项训练使运动员兴趣下降、提升了运动损伤率、学业成绩下降及心理压力过大等。
1.2.2 冬奥项目跨项和跨界选材中存在的问题
为认真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对2020年冬奥会提出的“办赛精彩,参赛也要出彩”及“全面参赛”的目标,国家体育总局苟局长提出了跨项和跨界选材的新兴选材模式,将相似运动特征及同项群的项目间进项选材,并出台了相关的政策保障运动员以良好的训练状态备战2020年冬奥会。我国在距离冬奥会还有2年多的时间里进行的大范围跨项和跨界选材真的可以为我国夺金添加银吗?我国运动员刘翔、陈中等“跨项”训练都有着6~8年的运动经历,一些杂技、武术及陆地项目运动员对冬季项目从“零起点”开始练起,直至登上奥运会领奖台,在仅有的时间里,我们来的及吗?冬奥会实行的跨项和跨界选材办法,是在有限的时间和条件下更好地促进冬奥选手在薄弱项目上创造佳绩,但不是所选的跨项训练运动员都会成功,如我国著名短跑运动员张培萌,从2018年2月“跨项”到钢架雪车进行训练,但据冬奥会时间越来越近,因个人对钢架雪车不适停止了练习。
2 跨项和跨界选材的反思
2.1 跨项和跨界选材是补充
客观世界到处都存在着引起与被引起的普遍关系,唯物辩证法把这种引起的关系,称为因果关系。其中,引起某一种现象的现象叫原因,而被某种现象引起的叫做结果。在运动选材中,跨项和跨界选材模式可解决现阶段为备战2020年奥运会冬季项目人才短缺现象,使跨项训练运动员在短期内快速组队参赛,并取得优异成绩的结果;以及部分新兴项目后备力量不足,从田径、体操、举重等基础项目中选择适合该项目的运动员进行跨项训练,从而补充后备人才短缺现象。新兴的“三跨”选材是建立在传统选材的基础上,对将要流失及非潜力运动员进行再利用的“二次选材”方法,并不可代替传统选材理论及方法。
2.2 新兴项目应重视系统选材体制的建设
为备战冬奥会而采取的跨项和跨界选材模式,是一条一举两得的捷径,根据竞技项目的特点,从同项群、具有接近的运动属性及特征的项目间进行选材,从而解决全面参赛、参赛也要出彩的困难,虽是权宜之计,但不失为应急之策,明智之举。转入新兴项目的运动员大多来自基础项目或我国优势项目,这些项目都有自己的科學选材理论、标准及体制,新兴项目不可一直依靠跨项选材来补充后备人才力量,应尽快的建立起本项目的科学选材体系,以利于系统的培养专项竞技人才。早期我国的跳水、艺术体操等项目的运动员大多数以跨项选材为主,但现已有完整的科学选材体系。
2.3 提高跨项和跨界选材的准确性
不是所有项目间都可进行跨项和跨界运动员选材,如手球运动员不可“跨项”进行水球项目训练,虽然手球与水球的技术动作、比赛规则基本相似,但就像中场跑运动员不可跨项进行游泳训练一样,其原因是中场跑运动员良好的体能储备与游泳项目所需的技术特点、项目需求完全不同,所以不会游泳的手球运动员跨项到水球项目的可能性为零。盲目的跨项选材,在浪费人力、物力、财力的同时,还可能造成“错选、误选”现象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王大卫.对运动员转项成才现象的初步研究[J].体育科学,1993(4):44-48.
[2] 王舜,汪作朋.我国运动员训练过程中转项现象的研究进展[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6,34(2):71-76.
[3] 黎涌明,陈小平,冯连世.运动员跨项选材的国际经验和科学探索[J].体育科学,2018,38(8):3-13.